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418507-1)

作品数:20 被引量:548H指数:13
相关作者:周广胜李丽光赵先丽韩广轩王宏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多轨道业务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湿地
  • 5篇土壤
  • 4篇土壤呼吸
  • 4篇城市
  • 3篇土壤呼吸作用
  • 2篇度日
  • 2篇载力
  • 2篇中部城市群
  • 2篇人口
  • 2篇人口承载力
  • 2篇农田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温
  • 2篇辽宁中部城市...
  • 2篇口承载力
  • 2篇城市化
  • 2篇城市群
  • 2篇城市热岛
  • 2篇承载力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植...
  • 12篇中国气象局沈...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辽宁省气象服...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四川省人工影...
  • 1篇沈阳区域气象...

作者

  • 14篇周广胜
  • 7篇李丽光
  • 6篇赵先丽
  • 4篇王宏博
  • 4篇韩广轩
  • 3篇许振柱
  • 3篇于文颖
  • 3篇周莉
  • 2篇王笑影
  • 2篇何奇瑾
  • 2篇谢艳兵
  • 2篇贾庆宇
  • 2篇万志强
  • 1篇吕国红
  • 1篇杨素英
  • 1篇那济海
  • 1篇李峰
  • 1篇贾丙瑞
  • 1篇隋兴华
  • 1篇刘晓梅

传媒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年份

  • 4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热岛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鞍山和本溪3个城市气象站及其周围各县气象站1960~2006年年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热岛效应的年季动态,以及城市热岛与城市发展指标如城市人口数量和绿地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热岛均表现为冬季热岛强度最强、夏季最弱,但沈阳热岛强度秋季最弱。沈阳市和鞍山市城市热岛的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0.25℃/10a和0.16℃/10a,而本溪市则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44℃/10a。城市热岛与城市发展指标如城市人口数量和绿地面积的关系是复杂的,只有城市发展指标达到一定的阈值后,才会对城市热岛强度产生影响。
李丽光金巍王宏博马雁军
关键词: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热岛
阜新地区热度日和冷度日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1951-2006年阜新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分析阜新热度日HDD和冷度日CDD月际、年际、年代际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度日与平均气温及耗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阜新HDD最大值出现在12月,CDD最大值出现在7月,HDD和CDD月际差异均较大。HDD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其下降率为-78.5(℃?d/10a),CDD年际变化呈微弱的上升趋势,上升率为22.0(℃?d/10a)。阜新多年平均HDD值和CDD值分别为4087.5(℃?d)和19.2(℃?d)。HDD年代际变化呈下降趋势,CDD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HDD年代平均值与年代平均气温呈反位相,而CDD年代平均值与年代平均气温呈正位相。
李丽光万志红万志强王宏博赵先丽
辽宁省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氯仿熏蒸提取法分析,研究了辽宁省旱地、稻田、湿地、草地、森林、果园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共计35个样地表层土壤(0~10 cm、10~20 cm、20~30 cm)对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微生物量碳依次为森林>湿地>稻田>旱地>果园>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则为森林>旱地>稻田>果园>湿地>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表现为森林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湿地、稻田、旱地、果园高于草地。除旱地和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随土层加深含量递减;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在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含量递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之间显著相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是可以表征土壤肥力的敏感因子。
赵先丽吕国红于文颖李丽光李昌杰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
1988—2007年辽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被引量:62
2009年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988—2007年辽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旱灾、洪涝灾害、风雹灾和霜冻灾害)受灾面积与粮食总产量的关联度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受灾除了干旱灾害呈上升趋势外,其他灾害均呈下降趋势;对于成灾,洪涝灾害和风雹灾害呈下降趋势,其他灾害呈上升趋势。旱灾对辽宁农业粮食生产造成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洪涝灾害、霜冻灾害和风雹灾害。
赵先丽李丽光贾庆宇谢艳兵周广胜
关键词:气象灾害受灾面积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分析
盘锦湿地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群落蒸发散主导影响因子被引量:18
2008年
利用2005年全年盘锦芦苇湿地梯度观测和涡动相关系统的监测数据,对芦苇群落的蒸发散变化规律及其主导影响因子分析表明,不同月份芦苇群落蒸发散日变化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型曲线;芦苇群落蒸发散主要受当地气象因素、植被生长状况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芦苇湿地蒸发散与净辐射、气温、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有很好的响应。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生长季主要因素有:净辐射、土壤含水量、相对湿度、气温和地表温度;影响非生长季主要有:净辐射、地表温度和风速。同时,植被生长状况和生理生态特征对蒸发散也有显著影响,其中叶面积指数与气孔导度是芦苇群落蒸发散的主导影响因子。
于文颖周广胜迟道才周莉何奇瑾
关键词:芦苇群落蒸发散湿地潜热通量
辽宁省人口承载力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能否生产足够的食物供养未来人口的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基于1997—2006年辽宁省10 km×10 km分辨率气象资料,通过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和农业生产力模型计算了农田、草地和湿地的生产力及其动态。结果表明:近10 a来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呈略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1997—2006年辽宁省植被年平均总净第一性生产力(农田、草地和湿地)为3.63×107t.yr-1,其中农田、草地和湿地分别为2.18×107t.yr-1、0.99×107t.yr-1和0.46×107t.yr-1。应用人口承载力模型计算出在宽裕型、小康型和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下,1997—2006年辽宁省的年平均总人口承载力分别为2 226.9万人、2 035.3万人和2 015.1万人。
赵先丽周广胜隋兴华于文颖李丽光
关键词:农田草地湿地人口承载力
盘锦芦苇湿地空气动力学参数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6
2008年
应用盘锦芦苇生态系统观测场的涡动相关通量和小气候梯度系统的观测资料,采用涡动相关与小气候梯度观测相结合的方法估算了研究区芦苇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估算芦苇湿地的空气动力学参数;芦苇湿地零平面位移(d)和粗糙度(z0)的季节变化均呈先增后减的单峰曲线变化.z0和d均在9月达到最大,分别为0.24和1.85m;12月达最小,分别为0.03和0.02m.芦苇湿地z0和d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株高(h)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d随h的增加而线性增加,z0与h呈二次曲线关系.d/h和z0/h均与LAI呈幂函数关系,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78.
何奇瑾周广胜周莉王云龙
关键词:湿地粗糙度叶面积指数
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人口承载力分析被引量:26
2008年
日益增长的人口及其生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亦是区域生态承载力的重要指标。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人口承载力研究不仅可以弄清某一区域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而且能为农业生态系统的宏观调控和长远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处地球环境变化速率最大的东亚季风区,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全球变化必将影响东北地区生态承载力,进而影响该地区的人口承载力。该研究基于10km×10km分辨率的东北地区1980~2002年共23年的气象资料,结合植物生理生态特点和水热平衡关系建立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和农业生产力模型,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了东北地区4类生态系统类型:森林、农田、草地和湿地的生产力及其动态,指出东北地区近23年来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年降水总体上呈减少趋势。23年来东北地区植被年均总生产力为3.52×1011kgDM.a-1,其中森林、农田、草地和湿地的年均总生产力分别为1.53×1011、4.55×1010、1.07×1011和4.63×1010kgDM.a-1,森林、农田、草地和湿地的平均生产力为5.73×103、1.84×103、5.64×103和5.55×103kgDM.hm-2.a-1。在此基础上,以第一性生产-第二性生产之间的生态适应性和能量-物质流平衡(在食物链上传递机制)为主线,通过对第一性生产力在人类直接消费与第二性生产之间以及各畜群(猪、肉牛羊、禽、奶牛和水产品(鱼))之间的分配,估算了1980~2002年东北地区在宽裕型、小康型与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下,不输出商品粮和每年向国家提供350×108kg商品粮条件下的年均总人口承载力分别为2.61×108、2.15×108和1.77×108;和1.70×108、1.40×108和1.15×108。因此,要确保东北地区每年向国家提供350×108kg的商品粮,且在未来东北地区的生活水平要达到富裕型水平,必须控制人口数量。在此基础上,根据2020、20
周广胜袁文平周莉郑元润
关键词:农业生产力人口承载力东北老工业基地
盘锦芦苇湿地近地面层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基于2005年盘锦芦苇湿地近地面层湍流通量和微气象梯度的连续观测,研究了芦苇湿地近地面层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结果表明:盘锦芦苇湿地近地面层经常维持弱稳定和弱不稳定层结。在不稳定层结(-0.4
甄晓杰周广胜贾庆宇谢艳兵
关键词:芦苇湿地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涡度相关
玉米生长季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6
2008年
基于东北地区玉米生态系统土壤呼吸连续2个生长季的观测,阐明了土壤呼吸日、季节变化特征,综合分析了水热因子、土壤性质、生物量及叶面积指数(LAI)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地土壤呼吸日变化为不对称的单峰型曲线,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00—7:00和13:00左右。2005年玉米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均值为3.16μmol CO2·m-2·s-1,最大值为4.77μmol CO2·m-2·s-1,出现在7月28日;最小值为1.31μmolCO2·m-2·s-1,出现在5月4日。统计分析表明:土壤温度是玉米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日变化的驱动因素;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二者可以解释玉米生长季土壤呼吸时间变异的87%;LAI和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正相关,说明生物因子对土壤呼吸季节变化也有影响;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碳氮比等土壤理化特性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较弱;玉米生长季追施氮肥明显促进土壤呼吸速率。
韩广轩周广胜许振柱
关键词:玉米土壤呼吸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