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51022)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胡希东涂芸竹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主题

  • 7篇文学
  • 6篇学史
  • 6篇文学史
  • 3篇意识形态
  • 3篇文学史建构
  • 2篇新文学
  • 2篇形态论
  • 1篇代文
  • 1篇道德批评
  • 1篇新文学史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意识
  • 1篇政治意识形态
  • 1篇中国文学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型
  • 1篇社会主义现实...
  • 1篇时间维度
  • 1篇史观
  • 1篇史书

机构

  • 7篇成都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7篇胡希东
  • 1篇涂芸竹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界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新文学评论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文本细读·文学经典与文学史——夏志清文学史建构论被引量:2
2012年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是文学经典构筑的文学的历史;文本细读与文学经典的发掘是夏志清文学史建构原则,这与汉学家普实克发生了冲突,其冲突既有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偏见,也是两种文学史建构谱系的对峙;夏志清文学史建构原则有其致命局限,但并不能掩盖其小说史的独特价值;无论是其文学史建构原则,还是其小说史文本,还有很多复杂问题供我们思考探析。
胡希东
关键词:文本细读文学经典文学史建构
初期“社会型”新文学史叙述形态论
2016年
"社会型"文学史叙述是初期新文学史叙述的重要形态,它在文学史叙述中多用时代、社会等外在因素阐释新文学的历史,文学史叙述形态多采用"编年体"文学史叙述模式;相对于"文体型"文学史叙述而言,"社会型"文学史叙述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这易造成文学独立性、审美性的丧失,使文学史叙述失去客观、真实而走上偏狭之路。
胡希东涂芸竹
关键词: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与新文学历史建构——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新文学史观
2013年
王瑶先生曾说:'中国现代文学本身与现实政治及当代文学的关系都十分密切;现实政治斗争及对现实文学工作的要求,都会影响现代文学的研究工作。'①新文学历史建构亦复如此,毛泽东特定历史时期对新文学的历史认识所形成的文学史观就渗透到新文学历史建构中,其具体实施与运作经历了较复杂的历史过程。
胡希东
关键词:政治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现代文学的历史建构被引量:1
2013年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曾经作为1950年代初新中国文坛重要的文学观念,并成为新国家意识形态,它规范支配着此时期的文学创作,也规范支配着现代文学的历史建构,现代文学史成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图解框架,而现代文学的历史建构成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新中国出现的合理性与历史必然性的佐证,这对后来文学史叙述成为政治斗争"工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胡希东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史建构
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与现代文学史叙述模式的变迁被引量:3
2016年
文学史叙述的历史是文学观念的演变与发展史,文学史叙述常被文学观念所左右,它成为文学史叙述的潜在支配力量,这是造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现代文学史叙述模式历史演变的潜在原因;一个时期的主流文学观念常与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密切联系在一起而成为文学史叙述的决定支配力量,而这样的文学史叙述并不是客观真实的文学史叙述,因此,超越特定时期、特定地域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史叙述的潜在支配而回归"文学本体",这样的文学史叙述才是科学合理的文学史叙述。
胡希东
关键词:文学观念文学史文学本体本体回归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意识形态悖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时间”维度与文学史书写被引量:2
2012年
文学史是文学时空的再现,其变动主要源于文学观念的改变;1980年代中后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出台本意是对过去政治意识形态干预文学史书写的反拨,它带来了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历史转型与巨大飞跃,这在文学史书写中具重要历史意义;站在21世纪的今天,从时间的视角进一步反思"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会发觉它照样建筑于意识形态之上,这是一个带矛盾、悖论的文学观念,它所深具的文学史书写的历史积极意义与消极性相伴相生。
胡希东
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文学史书写
“道德意味”·“宗教意识”与现代文学史建构——夏志清文学史叙述形态论被引量:2
2016年
"道德意味"与"宗教意识"是夏志清文学史叙述的重要视角,他的文学史叙述更多表现出对伦理道德,以及宗教对人束缚的反拨,他最看重反映人性善恶冲突和"原罪"意识,以及由此展开善恶冲突的作品;以"道德意味"与"宗教意识"来叙述文学史有其独特价值与意义,它对1990年代以来大陆以道德、宗教视角观照中国现当代文学有重要启示与开启作用。
胡希东
关键词:文学史叙述道德批评宗教意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