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351) 作品数:13 被引量:53 H指数:4 相关作者: 余保平 杨斌 张丽 潘陈为 肖勇 更多>> 相关机构: 武汉大学 西安医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姜黄素影响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肝纤维化肝脏组织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肝纤维化组和姜黄素治疗组。肝纤维化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均使用将使用二甲基亚硝胺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姜黄素治疗组在造模同时给予姜黄素治疗。动物处死后,血标本检测肝功能,取肝脏组织,肝组织HE染色行纤维化分级,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肝脏TGF-β1、smad2、smad3、smad4、smad7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TGF-β1、smad4、smad7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肝纤维化病理分级明显改善,大鼠肝脏组织TGF-β1、smad4的mRNA表达下降,smad7的mRNA表达升高,smad2、smad3的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TGF-β1、smad4的蛋白表达下降,smad7的蛋白表达升高。结论:姜黄素在阻断大鼠肝纤维化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多位点影响肝组织TGF-β1/Smad通道可能是其阻止肝纤维化进程的机制。 潘陈为 余保平 陈永平 诸葛璐 林巍 金玲湘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 纤维化 姜黄素 Cajal间质细胞与胆石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2年 自1893年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应用甲基蓝和镀银染色在豚鼠和家兔小肠中发现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以来,学者们对胃肠道ICCs的形态、超微结构、起源及生理功能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明确了ICCs是一种特殊的间质细胞。它是胃肠慢波的起搏细胞及神经兴奋传导细胞,对胃肠平滑肌节律运动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 张丽 余保平 胡柳丹 杨斌 王劲松 肖勇关键词:CAJAL间质细胞 胆石症 临床护理路径对胆囊炎手术患者应激状态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减轻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状态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至胆囊炎围术期护理后(2016年1~6月)收治的胆囊炎手术患者62例为观察组;将2015年6—12月该院收治的同类患者60例为对照组,开展回顾性对照分析。在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分别于术前1 d、手术麻醉前检测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人手术室前、术后1 d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统计术后疼痛、睡眠、口渴感、饥饿感、恶心呕吐、腹胀等粗大性症状程度;统计术后30 d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d平均动脉压、心率及SAS得分接近,手术麻醉前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S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IL-6、CRP及ALB水平接近,术后1 d观察组IL-6、CRP均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感、口渴感、饥饿感、恶心呕吐、腹胀项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30 d内出现各种并发症6例,对照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减轻胆囊炎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这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杨芹 余保平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应激 并发症 硫化氢/胱硫醚-γ-裂解酶在胆管梗阻致急性胆囊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硫化氢/胱硫醚-γ-裂解酶(H2S/CSE)体系在胆管梗阻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中的表达。方法健康成年豚鼠30只,胆总管结扎(BDL)方法构建豚鼠AAC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假手术对照(Sham)组和胆总管结扎48 h(BDL-48 h)组。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各组胆囊病理改变;检测胆囊组织中CSE活性;免疫组化SP法观察各组胆囊组织中CSE的表达;免疫印迹法分析各组胆囊CSE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和Sham组未见明显炎症反应,与正常组、Sham组相比,BDL-48 h组胆囊组织病理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胆囊组织中CSE呈阳性表达,而BDL-48 h组的CSE活性、CSE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和Sham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胆囊组织存在CSE,H2S/CSE体系可能参与了AAC的病理过程。 张丽 余保平 杨斌 潘陈为 肖勇关键词: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胱硫醚-Γ-裂解酶 硫化氢 内源性硫化氢对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NF-κB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中NF-κB的表达及内源性硫化氢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BDL)方法构建AAC动物模型;40只成年豚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BDL-48 h组(BD-48 h组)和炔丙基甘氨酸(PAG)+BDL-48 h组(PAG组),每组10只。造模48 h后收集各组胆囊组织及动物血清。HE染色评价胆囊炎症并测定各组胆囊组织胱硫醚γ-裂解酶(CSE)活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胆红素(Bilirubin)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胆囊组织中CSE、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PAG组炎症评分均明显高于BDL-48 h组、normal组和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ormal组和sham组比较,BDL-48 h组和PAG组豚鼠血清ALT、AST、Bilirubin水平及胆囊组织CSE活性均明显增高(P<0.05),其中,PAG组CSE活性明显低于BDL-48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显示,PAG组胆囊的NF-κB p65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BDL-48 h组、normal组和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的活化参与了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理过程,内源性硫化氢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从而减轻胆囊的炎症程度。 高守为 余保平 杨斌 潘陈为 胡桂英 张丽关键词: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内源性硫化氢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IL-6、IL-10及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胆囊摘除术后患者IL-6,IL-10以及TNF-α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对照组60例,为常规开腹切除术患者。观察并比较术前、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患者的IL-6,IL-10、TNF-α水平以及术后患者的疲劳情况。结果:1手术后,两组患者较手术前IL-6均有所升高,且对照组较实验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较手术前IL-10均有所降低,且对照组较实验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后,两组与手术前相比较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后,两组的疲劳情况相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后患者IL-6,IL-10,以及TNF-α均有所升高,说明应激反应正在发生,进而出现术后疲劳。 刘晓 黄汉涛 刘家盛 常国庆关键词:胆囊摘除术 IL-6 IL-10 TNF-Α 甘氨酸受体β亚基蛋白在慢性胰腺炎疼痛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4年 目的 观察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受体β亚基(GLRB)在慢性胰腺炎(CP)疼痛模型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P炎疼痛发生的关系.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BS)胰管内注射假手术组、三硝基苯磺酸(TNBS)胰管内注射模型组3组,通过胰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疼痛阈值测定判定造模成功与否.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脊髓背根神经节中GLRB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表达部位及强弱.根据GLRB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疼痛相关性.结果 造模前后,3组疼痛阈值测定均成动态变化,先降低后升高,造模第4周,造模组疼痛阈值低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3组比较:x2=4.279<x20.05(8),P>0.05;两两对比:P <0.05).在GLRB基因表达层面上,造模组较假手术组和对照组表达上调,造模组GLRB相对表达量为4.545 2±1.886 0,假手术组GLRB相对表达量为1.841 0±1.0490,对照组GLRB相对表达量为1.4920±1.1370(上调约2.5倍,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表达部位主要于神经节细胞胞质.结论 抑制性神经递质GLRB在CP脊髓背根神经节组织中表达增加,疼痛阈值呈先降低后升高至接近正常的动态变化,可能是自我保护机制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袁昊 余保平 张丽 杨斌 潘陈为 胡锐 胡桂英 黄梦君 谢枝隽关键词:慢性胰腺炎 疼痛 Cajal间质细胞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分布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胆囊各部位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分布。方法健康成年豚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胆总管结扎24 h和48 h组,通过胆总管结扎方法构建急性胆囊炎模型,收集每组胆囊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胆囊炎症程度和ICCs分布情况。结果正常组胆囊组织未见炎性改变,胆总管结扎24 h组可见炎症较轻,胆总管结扎48 h组可见明显炎性改变。炎症逐渐加重时,ICCs数量逐渐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胆囊ICCs的数量从胆囊底部到胆囊颈部逐渐增加,但随炎症程度发展数量均有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急性胆囊炎时,胆囊各部位ICCs减少,这可能是导致胆囊动力学障碍重要原因之一。 邱虎 黄振鹏 罗曼 余保平关键词:CAJAL间质细胞 胆囊 急性胆囊炎 Cajal间质细胞在消化系统动力性疾病发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18年 Cajal间质细胞(ICC)广泛分布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消化道平滑肌中,ICC具有胃肠道平滑肌动力起搏、消化道慢电波传播、介导和调节胃肠道神经递质等功能。此外,分布在消化系统中的ICC在多种消化系统动力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就近年来ICC在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和功能及其在相关消化系统动力性疾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黄振鹏 邱虎 徐保平 容谦关键词:CAJAL间质细胞 发病机制 超声内镜与CT诊断壶腹周围病变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内镜(EUS)与腹部CT在壶腹周围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2013年在我院疑诊壶腹部周围病变的病例,入选病例同时行EUS及腹部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壶腹周围不同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确诊为壶腹部周围病变的病例共计151例,包括:胆总管结石、壶腹部肿瘤、壶腹部炎症、胰头肿瘤、胰腺囊肿,超声内镜对上述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83.6%、90.6%、56.5%、100.0%、100.0%,腹部CT对上述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2.2%、56.3%、43.5%、91.3%、100.0%。超声内镜对壶腹部病变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4.1%,明显高于腹部CT(59.6%)。结论:EUS对壶腹部周围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CT。 曹红亮 曹满菊 余保平 丁祥武 刘爱华关键词:超声内镜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