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0612001900)
- 作品数:19 被引量:130H指数:8
- 相关作者:翟晓巧范国强刘飞董占强张变莉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泡桐丛枝病株幼苗形态和叶片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6年
- 利用患丛枝病的豫杂一号泡桐组织培养苗,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其幼苗形态和蛋白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素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病的症状,但不同种类的生长素对其减轻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ABA减轻效果甚微.此外,经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的患丛枝病豫杂一号泡桐幼苗叶片蛋白质凝胶电泳中出现了在对照幼苗叶片中观察不到pI 6.3,31 kD的蛋白质(多肽).这意味着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对患丛枝病泡桐苗木的基因表达产生了影响.
- 范国强冯志敏翟晓巧曹艳春董占强蒋建平
-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泡桐丛枝病蛋白质
- 植原体检测和鉴定技术被引量:3
- 2009年
- 植原体是一种广泛传播的植物病害病原,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各国的研究人员对植原体造成的病害,一直进行着不懈研究。利用传统的组织和化学检测技术,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又建立了许多植原体的鉴定和检测的新方法,为探索植原体的遗传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就植原体被发现以来,对此病害检测和鉴定技术的发展进行论述。
- 介大委翟晓巧聂琳
- 关键词:植原体电子显微镜血清学生物技术
- MMS对白花泡桐种子发芽率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 2007年
- 在白花泡桐种子萌发的不同时段、采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甲酯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浸泡处理,记录种子发芽率,测定各处理种苗的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在3种因素中,不同时段的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和GA含量影响极显著;浸泡时间对ABA含量影响显著;而3种因素对种子芽内的IAA含量、ZR含量影响均不显著;GA含量与种子的发芽率成正相关。
- 翟晓巧贾峰刘飞范国强张变莉
- 关键词:白花泡桐种子发芽率内源激素
- 泡桐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被引量:10
- 2006年
- 以毛泡桐、兰考泡桐和白花泡桐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诱导,探讨体胚发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兰考泡桐、白花泡桐和毛泡桐叶片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均有4种过氧化物同工酶稳定出现在体胚发生的不同时期,反映出在泡桐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对这些酶的需求是稳定的.这些稳定出现的酶可能是维持细胞代谢的一些基因表达的产物.而其它种类的同工酶在体细胞胚发生的不同阶段出现或消失,有可能作为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标志酶.
- 翟晓巧张胜范国强
- 关键词:泡桐过氧化物酶电泳体细胞胚胎发生
- 木本植物悬浮细胞培养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木本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在林木育种和次生代谢产物培养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影响木本植物悬浮培养的主要因素,为今后木本植物进行悬浮培养研究提供参考。
- 化青报翟晓巧段艳芳
- 关键词:木本植物悬浮细胞
- 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及质谱鉴定被引量:12
- 2008年
- 借助胶体金免疫电镜和质谱分析技术,利用制备的专化性抗体,进行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m24ku,pI6.8)叶片和茎尖的亚细胞定位和质谱鉴定研究。结果显示: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分布于健康苗叶片和茎尖细胞的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部位,患病幼苗叶片和茎尖细胞相同亚细胞器部位未发现该蛋白质的存在,进一步表明植原体侵染阻断了此蛋白的合成。此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分析该特异蛋白后,通过查询MSDB数据库初步断定该特异相关蛋白为水稻叶绿体分子伴侣Q6K822-ORYSA的同源蛋白。
- 范国强曾辉翟晓巧
- 关键词:泡桐亚细胞定位质谱鉴定
- 泡桐叶片总DNA甲基化水平测定方法被引量:7
- 2007年
- 采用高效液相色仪,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 C18BDS,以pH4.0的甲醇-戊烷磺酸钠10mmol/L-三乙胺(10-90-0.2,v/v)为流动相,流速0.5mL/min,柱温30℃,在Waters248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检测器273nm处,测定泡桐叶片DNA水解样中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的含量,泡桐叶片DNA总甲基化水平用5-甲基胞嘧啶占DNA样品中总胞嘧啶碱基的百分数表示。
- 贾峰张变莉翟晓巧刘飞范国强黄晓书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DNA甲基化胞嘧啶
- 组蛋白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7年
- 在真核基因中,组蛋白会发生多种共价修饰,其中组蛋白的甲基化在表观遗传学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的甲基化位点产生不同的作用机理,组蛋白H3K9的甲基化与异染色质形成、基因沉默有关;组蛋白H3K4的甲基化与基因转录激活有关;组蛋白H3K36的甲基化与RNAPⅡ有一定的关系。最近首次报道了组蛋白甲基化的可逆性,并发现组蛋白去甲基酶:LSD1和含有Jmjc域的组蛋白去甲基酶。这些去甲基酶可使不同程度甲基化的组蛋白H3K4、K9、K36去甲基化,同时与基因转录存在联系。
- 刘飞靳飞翟晓巧贾峰
- 关键词:组蛋白甲基化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 2种泡桐的丛枝病器官体外植株再生系统的建立被引量:2
- 2009年
- 以毛泡桐及白花泡桐丛枝病叶片、叶柄和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其体外植株再生系统.结果表明,毛泡桐丛枝病叶片、叶柄和幼嫩茎段在MS+NAA1.1 mg.L-1+6-BA8 mg.L-1,MS+NAA0.1 mg.L-1+6-BA 4mg.L-1和MS+NAA0.5 mg.L-1+6-BA 12 mg.L-1培养基上,最高芽诱导率分别为73.88%,42.11%和25.00%;而白花泡桐的丛枝病不同器官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NAA 0.3 mg.L-1+6-BA 12 mg.L-1,MS+NAA0.9 mg.L-1+6-BA16 mg.L-1和MS+NAA0.7 mg.L-1+6-BA20 mg.L-1,最高芽诱导率分别为91.11%,32.78%和13.33%.此外,1/2MS+NAA0.5 mg.L-1和1/2MS+NAA0.3 mg.L-1可分别作为毛泡桐和白花泡桐丛枝病幼芽根诱导的最适培养基.
- 腰政懋曹喜兵翟晓巧范国强
- 关键词:泡桐丛枝病培养基体外植株再生
- 抗生素对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苗体外植株再生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以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组培苗叶片、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利福平和土霉素对其体外植株再生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福平和抗生素对泡桐丛枝病苗的芽诱导率和根诱导有抑制作用.当利福平和土霉素质量浓度分别为20 mg.L-1时,在MS+NAA 0.3 mg.L-1+6—BA 12 mg.L-1和MS+NAA 0.1 mg.L-1+6—BA 12mg.L-1的培养基上,丛枝病苗叶片最高芽诱导率分别可达67.6%和48.4%;在MS+NAA 0.2 mg.L-1+6—BA 12 mg.L-1和MS+NAA 0.3 mg.L-1+6—BA 12 mg.L-1的培养基上,茎段最高芽诱导率分别可达32.5%和50.8%.
- 刘飞翟晓巧董占强叶芳林李静杨志清范国强
- 关键词:泡桐抗生素体外植株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