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132 被引量:1,365H指数:21
相关作者:朱诚马春梅李长安郑朝贵张玉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6篇天文地球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农业科学
  • 11篇历史地理
  • 10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学

主题

  • 18篇气候
  • 13篇第四纪
  • 13篇遗址
  • 12篇全新世
  • 11篇土壤
  • 10篇降水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中坝遗址
  • 8篇同位素
  • 8篇气候变化
  • 8篇古气候
  • 8篇磁化率
  • 7篇孢粉
  • 7篇环境演变
  • 7篇沉积物
  • 6篇地层
  • 6篇树轮
  • 5篇地貌
  • 5篇植被

机构

  • 77篇中国科学院
  • 39篇南京大学
  • 13篇南京师范大学
  • 1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四川省文物考...
  • 8篇滁州学院
  • 8篇西北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湖南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宝鸡文理学院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蚌埠学院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长安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3篇嘉应学院

作者

  • 26篇朱诚
  • 16篇马春梅
  • 11篇李长安
  • 10篇郑朝贵
  • 9篇张玉芬
  • 8篇刘健
  • 6篇胡东生
  • 6篇吴立
  • 6篇刘卫国
  • 6篇徐伟峰
  • 5篇张国伟
  • 5篇尹茜
  • 5篇江华军
  • 5篇田晓四
  • 4篇朱光耀
  • 4篇史威
  • 4篇邵磊
  • 4篇韩志勇
  • 4篇王节涛
  • 4篇康春国

传媒

  • 32篇第四纪研究
  • 12篇科学通报
  • 8篇地球科学(中...
  • 6篇地理学报
  • 5篇地层学杂志
  • 4篇地球化学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地球环境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核技术
  • 2篇中国沙漠
  • 2篇沉积学报
  • 2篇中国粉体技术
  • 2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2篇地球科学前沿...
  • 1篇地球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9篇2022
  • 5篇2021
  • 12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4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8篇2008
  • 6篇2007
  • 11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峰、洛川黄土碳酸盐根茎体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古环境意义探讨被引量:7
2013年
以往对于土壤碳酸盐根茎体(CR)的形态和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其具有纯的生物成因源的特征,被用于指示不同大陆的高分辨率气候变化。为此,本研究选取了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西峰和洛川黄土-古土壤序列,分别采集65个和22个样品。通过湿筛法(80目)分离后,在显微镜下通过细针挑选出根茎体样品进行碳同位素(δ^(13)C_(CR))的分析,并将结果与总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_(TOC))、总无机碳酸盐碳同位素(δ^(13)C_(TIC))、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磁化率(MS)等多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峰剖面的土壤碳酸盐根茎体δ^(13)C_(CR)值的变化范围为-8.6‰~-3.7‰,δ^(13)C_(TOC)值的变化范围为-23.68‰~-19.47‰,δ^(13)C_(TIC)值的变化范围为-8.65%~-4.95‰;洛川剖面的土壤δ^(13)C_(CR)值的变化范围为-8.30‰~-3.58‰,δ^(13)C_(TOC)值的变化范围为-23.28‰~-18.72‰,δ^(13)C_(TIC)值的变化范围为-8.50‰~-3.78‰;两个剖面末次冰期以来的δ^(13)C_(CR)均没有完全响应MS,TOC和δ^(13)C_(TOC)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在S_0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在L_1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而与δ^(13)C_(TIC)值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上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和幅度。该结果表明西峰、洛川剖面碳酸盐根茎体碳同位素类似于总无机碳酸盐碳同位素,其影响因素可能较为复杂(如碳酸盐的淋溶迁移、植被的影响、原生碳酸盐等复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淋滤深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独立使用黄土碳酸盐根茎体δ^(13)C_(CR)值来重建该地区的古植被(C_4/C_3)变化信息时要慎重。
张普刘卫国
海南岛东部海域滨珊瑚Sr/Ca比值温度计及其影响因素初探被引量:13
2006年
文章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的方法测定了1986—1996年海南岛东部海域滨珊瑚的Sr/Ca比值,建立了该海域月分辨率的Sr/Ca海水表面温度计方程:SST(℃)=170—16[Sr/Ca](mmol/mol),n=133,r=0.80,P=0.01,此与韦刚健等在西沙海域建立的温度计方程:SST(℃)=169-16.7[Sr/Ca](mmol/mol)一致,这表明南海中、北部海域也出现有相似的微量元素温度计。此外,文章还分析了在某些年月份SST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出现的显著差别,探讨了可能造成的海洋气象环境因素。
刘羿彭子成程继满孙铁聂宝符陈特固
关键词:滨珊瑚
兰州宛川河上游河段一级阶地的形成年代及其解释被引量:1
2006年
吴庆龙杨太保
关键词:上游河段河流地貌学年平均降水量
基于树轮宽度的山西北部地区历史时期干湿变化序列研究
气候变化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为了更好地了解未来气候变化,需要深刻理解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的规律特征。树木年轮具有分布广泛、连续性强、样本易得、...
王振威
关键词:气候变化树轮宽度干旱指数山西北部
文献传递
青海喇家遗址古地震喷砂磁化率异常现象与机制的初步研究
<正>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567,2008)指出"地震考古"的目的是:通过考古学中发现的遗迹,分析历史上的地震信息,这就首先需要在考古遗址中找出可靠的标准来识别古地震。目前,国外学者虽然对磁化率的微观研究比较深入,...
欧阳杰朱诚叶茂林任晓燕钟建蔡林海何克洲朱青
文献传递
末次盛冰期以来江西大湖孢粉植被与环境演变被引量:24
2007年
根据江西定南大湖深346cm泥炭剖面,16个^14C年龄和76个孢粉样,重建中国华南南岭山地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植被与气候历史:大约18330-15630calaBP,景观是落叶阔叶林,气候温凉偏湿;15630-11600calaBP,孢粉植被是有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气候温和湿润;11600-6000calaBP,孢粉植被演替为栲/石栎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气候温暖湿润;而6000calaBP以来植被中森林面积减少,气候温暖偏干,蕨类植物和草本植物增加,可能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孢粉序列中识别到的系列凉干事件,大致可与北大西洋H1及全新世千年尺度事件对应,说明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与中国高纬地区的季风气候事件对比,大湖地区气候事件温度、湿度的变幅远低于中国北方内陆地区.季风气候地域差异性较大.
萧家仪吕海波周卫健赵志军郝瑞辉
关键词:孢粉分析古植被古环境
长江中游荆江流域环境演变及两湖平原盆地形成过程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地球卫星遥感解译技术对长江中游荆江流域及两湖平原盆地进行环境演变及形成过程的综合研究,揭示了华中地块在全球新构造运动中发生的拉分运动对地表过程的影响,阐明了流域水系和区域环境及平原盆地的同步演化关系,探讨了山-盆-原-江-湖-河耦合系统及环境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胡东生张华京徐冰勾青梅于学锋田新红刘卫国安芷生张国伟
庐山森林土壤碳氮硫含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9年
为探究庐山森林土壤中N、C、S元素迁移转化的规律,本文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选取了6个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并对其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 庐山森林土壤中TN、TC、TS含量分别为0.03%~0.48%、0.18%~7.00%、0.02%~0.13%,TN、TC值变化幅度大,TS值变化幅度小;2) 除RZF采样点外,土壤剖面不同发生层TN、TC值随着深度的增加有显著的降低;RZF点分层不明显,故各层TN、TC值差异不显著;3) LL采样点因地形坡度大,土壤元素易被淋失,因此元素含量没有表现出与其他5处采样点相同的变化特征,即TN、TC值随着海拔上升而增加;4) 庐山森林土壤C/N值远小于适宜值25,也低于全国生态系统平均值,变化趋势与TN、TC一致;5) 土壤C/S值均小于200,有机硫矿化作用强。进一步讨论发现,庐山森林土壤生态系统中N、C、S元素的迁移转化主要受温度、地形、地表枯枝落叶量及植被类型影响。
周慧吴立余健路曙光孙小玲方会玲徐琛刘帅朱萧蒙
关键词:森林土壤有机质环境因子
中国庐山第四纪沉积砾石的显微构造系统及地质环境动力学分析
经过多年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分析,对庐山芦林盆地大校场谷口剖面松散沉积物中变形砾石进行岩石显微构造学的研究。发现变形砾石内部存在特殊的微裂隙组构,呈现出错裂-横裂-劈裂-爆裂-复裂-应力矿物等的复杂组合,其结...
胡东生张华京徐冰白建斌田新洪王旭龙宋友桂于学锋刘卫国安芷生张国伟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机制
文献传递
全新世亚洲季风百年-千年尺度变化的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气候重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全新世亚洲季风变化的研究,然而当前重建结果对亚洲季风的演变特征和机理存在很大争议,开展古气候模拟对理解全新世亚洲季风演变的时空特征和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主要从气候模式模拟的角度回顾全新世亚洲季风百年-千年尺度变化的模拟研究工作,并将从外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这两个角度对机制进行探讨。主要有以下进展:全新世瞬变模拟试验结果反映早全新世以来亚洲季风降水呈下降趋势,这主要受到地球轨道参数的影响,并通过改变海陆热力差异和半球间温度梯度来影响亚洲季风降水。在百年尺度弱季风事件上,模拟的8.2 ka BP时期的亚洲季风弱事件主要是由冰川融水触发,引起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减弱并通过大气遥相关导致季风降水减少;而4.2 ka BP时期模式模拟的亚洲弱季风事件主要是受内部变率所主导而并非外强迫因子影响。亚洲季风百年尺度变化的模拟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去2 000年时段,中世纪气候异常期季风明显增强,而在小冰期逐渐减弱,太阳辐射和火山活动是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子,它们通过影响海陆热力差异、印—太海温变化来影响季风变化。
孙炜毅刘健严蜜严蜜
关键词:亚洲季风全新世古气候模拟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