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51036)
-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 相关作者:李剑亮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刘毓盘与民国词坛
- 2014年
- 刘毓盘作为一位民国时期的教授词人,他既擅长词创作,有词集《噙椒集》流传至今;又长期从事词学研究,其撰写的《词史》是中国学术史上较早的词史专著。同时,他又在大学讲授词史与词学课程,对推动大学词学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刘毓盘对词籍的辑录也十分用力,曾辑录《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辑》。在对词体的认识上,刘毓盘更多的是受清代常州词派的影响。
- 李剑亮
- 关键词:词学
- 民国教授的题画之词
- 2015年
- 民国教授题画词所题对象,大致有两类:一为传统意义上的绘画作品,二是属于词学史范畴的填词图。这些题画之词,表现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既有对自己与人交往的纪录,也有对他人成就特点的评论。因此,这些作品既有较强纪实性的,又有一定的议论性。这种以词题画的写作方式,在表达民国教授词学观的同时,也丰富了民国词学批评的形式,因而具有一定的词史价值。
- 李剑亮
- 关键词:题画词词史
- 民国诗词中的爱因斯坦
- 2016年
- 民国时期,不少诗人将爱因斯坦及其科学学说作为诗词的表现内容。这一时期的化学家周厚复和植物学家胡先骕两位教授的一部分诗词,即以爱因斯坦相对论作为表现对象。周厚复、胡先骕的这些作品,一方面,对爱因斯坦相对论进行艺术演绎;另一方面,又保持了古典诗词特有的审美特征,对丰富诗词的表现题材与创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李剑亮
- 关键词:民国文学科学家爱因斯坦相对论文学演绎
- 民国词中的圆明园镜像
- 2014年
- 自1860年至1900年,圆明园两次遭受入侵外敌的毁坏。历尽劫难的圆明园,在民国时期,成了民国词人文学创作的表现题材。民国词人将自己游览圆明园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这些呈现在民国词中的圆明园镜像,体现了民国词人对历史与社会变迁的关注,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具有重要的词史意义。
- 李剑亮
- 关键词:镜像词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