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50)
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50)
- 作品数:5 被引量:103H指数:4
- 相关作者:邓雪莲高慧卉臧亮梁晓华安万新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市血液中心大连市友谊医院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连市血液中心HBsAg阴性献血者HBV感染的确认与HBV核酸检出效率的评估被引量:38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HBsAg阴性献血者的HBV感染及感染类别的确认来评估HBV核酸检出的效率。方法对2010年12月2日~2013年4月30日献血者血液标本同时进行血清学(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谷丙转氨酶和血型)和HBV/HCV/HIV3联核酸筛查,单纯核酸反应性标本需鉴别。依据跟踪或回溯检测的血清学变化确定HBV感染者及其感染类别。结果共筛查117427名献血者合计152739份血液标本,核酸联检初次反应性标本193份。确定HBsAg(-)的HBV感染献血者94名,其中窗口期5名,一过性感染15名,OBI51名。核酸检测假阳性率占初次反应性标本的50.3%。HBsAg(-)献血人群中窗口期、一过性感染和OBI的流行率分别为6.0/10万、18.9/10万和55.3/10万。结论核酸检测对于提高献血者HBV感染的检出有着重要的作用;OBI在HBV总检出中占比远高于一过性HBV感染及窗口期感染;HBV核酸检测存在相当比例的假阳性;多次重复检测有利于假阳性的排除;为保证血液安全,核酸检测初次反应性的血液应报废,而假阳性的献血者需再评估。
- 安万新邓雪莲梁晓华臧亮王东陈辉高慧卉刘颖
- 关键词: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核酸检测
- 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7
- 2014年
- 目的评价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在降低输血相关风险中的相关性。方法对大连市血液中心2012年12月1日-2013年5月31日共计33 708份献血者标本同时进行血清学检测(HBsAg、HCV抗体、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谷丙转氨酶)和HBV/HCV/HIV三联核酸定性检测。单纯核酸检测反应性的标本需进行鉴别试验,对鉴别阴性的献血者进行跟踪检测。将HBsAg、HCV抗体、HIV抗原/抗体三项酶联免疫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酶联免疫检测单试剂不合格率为1.38%。酶联免疫检测双试剂反应性而核酸检测无反应性的不合格标本有40份,其中HBsAg反应性12份,HCV抗体反应性28份。单纯核酸检测反应性标本有46份,经鉴别和追踪确认HBV感染献血者15例,HIV窗口期感染1例,无HCV RNA的检出。结论核酸检测对于血清学阴性的HBV感染检出效果明显;但对于感染了HBV但病毒载量极低的献血者,核酸检测存在漏检的可能;血液筛查中核酸检测不能代替血清学检测;慎重对待核酸检测的假阳性结果,制定合理的献血者评估策略以减少献血者流失。
- 于志军邓雪莲高慧卉臧亮梁晓华安万新
- 关键词: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血液安全
- Ultrio plus和Ultrio核酸检测体系的HBV检出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评价Ultrio plus和Ultrio核酸检测体系对HBV的检出效果。方法统计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间Ultrio的检测数据和2015年12月1日-2016年4月30日间Ultrio plus的检测数据,比较2种检测体系的单纯NAT初始反应率、鉴别率和和单纯HBV DNA的阳性率;对HBs Ag-/NAT+和HBs Ag+/NAT-2组标本分别采用Ultrio plus和Ultrio进行2次重复联检及1次鉴别试验,比较2者检出率的差异。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或Mc Nemar test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间Ultrio筛查标本121 315份,2015年12月1日-2016年4月30日间Ultrio plus筛查标本24 909份。Ultrio plus的单纯NAT初始反应率、鉴别率及单纯HBV DNA的阳性率依次为1∶461、48.1%和1∶996,显著高于Ultrio的1∶831、21.9%和1∶4 044(P<0.05);对于HBs Ag+标本的核酸检出也由Ultrio检测时间段的78.2%明显提升至95.8%(P<0.05)。对于228份NAT+/HBs Ag-组和85份NAT-/HBs Ag+组筛选标本,Ultrio plus的检出能力也明显优于Ultrio(P<0.05)。结论 Ultrio plus核酸检测体系对大连地区献血者的HBV检出效果明显高于Ultrio;需要探索合理的核酸反应性确认程序和策略以完善献血者的评估。
- 邓雪莲周璐邹亚轩高慧卉陈辉臧亮梁晓华
- 关键词:HBV血液筛查核酸检测
- 电化学发光法进行HBsAg阳性确认的可行性及应用研究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评估电化学发光法HBsAg检测用于献血者HBsAg阳性确认的可行性,探索HBsAg ELISA的灰区设定条件和HBsAg阳性确认的替代方法,简化献血者归队的判定流程。方法以HBsAg电化学发光检测(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ssay,ECL)作为血液HBsAg常规筛查ELISA反应性的补充试验,并对HBsAg ECL反应性的标本进行中和试验(ECL)确证。联合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ECL、ELISA检测技术以及献血者的跟踪检测进行HBsAg的阳性确认。比较电化学发光中和试验和HBsAg ECL对HBsAg ELISA双试剂反应性(S/CO≥1)中的HBV DNA阳性的检出能力;比较不同检测流程在补充HBsAg ECL检测前后以及不同灰区界值的设定对HBsAg确认阳性检出的效果影响,以敏感度(Sensitivity,SEN)和阳性预期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表示;比较ELISA假反应性与确认阳性检出时S/CO值的分布差异。结果 2013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间,在本中心采集的192065份血液标本中检出HBsAg反应性821份,其中通过联合检测和献血者的跟踪检测估算出HBsAg确认阳性有160份。ECL对HBsAg ELISA双试剂反应性(S/CO≥1)标本的核酸检出显著高于电化学中和试验(P<0.05);以HBsAg ECL作为HBsAg反应性的补充试验能够将各筛查流程的HBsAg确认阳性检出的PPV提高至92.6%-99.2%(P=0);2种HBsAg ELISA试剂各自假反应性与确认阳性检出时S/CO值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S/CO≤2可作为假反应性的简化判定标准;随着灰区界值的降低,2种ELISA试剂对HBsAg确认阳性检出的SEN和PPV变化均存在1个平台区,S/CO≤1时ELISA1的此2个指标即处于其平台区,ELISA2则为S/CO≤0.8。结论 HBsAg ECL能够作为血液HBsAg筛查的阳性确认试验。以该方法得到的HBsAg阳性确认数据为依据可以简化ELISA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的判定流程、合理地设定灰区。本研究采用的2种ELISA检测试剂其假反应性献血者的判定标准均可设定为S/CO≤2.0;ELISA1不宜设置灰�
- 邓雪莲陈辉王新梅臧亮王东高慧卉邹亚轩周璐梁晓华
-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ELISAHBSAG灰区
- 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pre-S/S区基因分析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肝炎乙型病毒感染(OBI)的情况和pre-S/S区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对大连市血液中心2010年12月2日-2013年5月31日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常规ELISA(HBs Ag、抗-HCV、抗-HIV和抗-TP)和HIV/HBV/HCV联合NAT筛查,对于单独核酸检测反应性的献血者加以跟踪或回溯,结合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试验、鉴别试验、病毒定量试验和半巢式PCR来确定OBI,同时对OBI的pre-S/S区基因序列与对照组(HBs Ag+序列,Genbank)做比对分析。结果共筛查158 232份血液标本,确定了其中的69份OBI,流行率为1∶2 293(69/158 232)。41例OBI获得pre-S/S区基因序列:B型6例、C型34例、D型1例;与对照组相比,OBI在S区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明显(PB=0.013;PC=0.003),主要变异位点为B型的V14G/A、Y161F/S、V168A、P217L和C型的E2G/A/V、T118R/K/A/M、P127T/L/H/S、E164D/G、L175S、S174N。结论大连地区献血者OBI在HBV基因组S区的氨基酸序列存在多个位点的变异,这些变异与OBI的产生存在某种关系,且这种关系受基因型的影响。
- 王东邓雪莲周璐方琳琳宋浏伟袁权安万新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无偿献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