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星火计划(2012GA670001) 作品数:13 被引量:56 H指数:5 相关作者: 夏成 吴凌 徐闯 张洪友 白云龙 更多>> 相关机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 东北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级星火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奶牛酮病早期预警指标的确立与评估 被引量:16 2015年 为了早期预测奶牛酮病的发生,在黑龙江省东、西部2个集约化牛场(均有250多头泌乳牛)随机选取产前15—2d,分娩当天,产后2—15d的奶牛为试验动物。通过检测试验牛血浆中葡萄糖(Glu)、β-羟丁酸(BHB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浓度,了解产后奶牛酮病发生状况;通过检测试验牛产前和产后各肝功指标,阐明奶牛围产期肝功指标与酮病间的关系以及对产后酮病发生风险的预警作用。结果表明:酮病发病率在东部牧场为40%,在西部牧场为45.16%;两牧场产后奶牛的血浆谷草转氨酶(AST)、NEFA和BHBA的水平均显著高于产前奶牛并与酮病呈显著正相关,血浆Glu水平显著低于产前奶牛并与酮病呈显著的负相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了东部牧场的预警值为产前血浆AST〉69.5U/L、G1u〈4.16mmol/L、NEFA〉0.25mmol/L、BHBA〉0.32mmol/L。西部牧场预警值为血浆AST〉68.0U/L、Glu〈3.97mmol/L、NEFA〉0.27mmol/L、BHBA〉0.43mmol/L。结果显示,奶牛产前血浆NEFA、Glu、AST和BHBA指标超过预警值可作为奶牛发生酮病的早期风险预测依据。 肖鑫焕 许楚楚 王博 夏成 徐闯 张洪友 吴凌 郑家三关键词:酮病 肝功 奶牛 ROC分析 应用iTRAQ-HPLC-MS技术筛选奶牛脂肪肝病尿液蛋白标志物 被引量:4 2014年 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筛选并鉴定脂肪肝病奶牛尿液中的差异表达蛋白,为诊断奶牛脂肪肝病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收集40头奶牛的尿液,分为脂肪肝病组A1、A2和健康对照组B1、B2,每组各10头奶牛。组内每10个样品等量混合后进行试验,将符合要求的样品进行iTRAQ标记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层析,经串联质谱鉴定。共筛选出110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50个表达下调,60个表达上调;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了4个关键性蛋白:玻连蛋白(Vitronectin,VTN)、脂质运载蛋白(Lipocalin,LCN2)、凝血酶原(Prothrombin,F2)和丛集素(Clusterin,CLU)。本试验成功筛选出脂肪肝病奶牛尿液中的差异表达蛋白,并鉴定出其中4种与奶牛脂肪肝病存在密切关系的关键性调节因子,如能进一步证实为奶牛脂肪肝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将会为奶牛脂肪肝病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孙雨航 夏成 舒适 孙玲伟 徐闯关键词:差异表达蛋白 蛋白标志物 湿玉米纤维饲料中添加双乙酸钠对其体外培养瘤胃液主要发酵指标及防腐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2014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湿玉米纤维饲料中添加双乙酸钠(SDA)对其体外培养瘤胃液主要发酵指标及防腐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以玉米纤维饲料为底物,添加0.4%、0.8%、1.2%、1.6%、2.0%、200%和240%的SDA即N1、N2、N3、N4、N5、N6和N7为试验组,对照组SDA添加量O%即NO,进行体外瘤胃液培养发酵试验,同时N3、N4和N5进行湿玉米纤维饲料防腐保鲜试验。结果表明:N1、N2、N3、N4和N5对体外培养瘤胃液中乙酸和氨态氮(NHrN)的浓度及pH没有显著影响(P〉0.05),N6和N7显著增加了体外培养瘤胃液中乙酸和NH3-N浓度,显著降低了培养液中的pH(P〈0.05);试验结果还表明,在湿玉米纤维贮存过程中,NO的霉菌数量和pH显著高于试验组,试验组水分显著高于NO(P〈0.05)。随着贮存期的延长(20~30d),N4和N5的霉菌数量和pH显著低于N3,N3的水分显著低于N4和N5(P〈0.05),综合SDA对体外培养瘤胃液发酵指标及防腐保鲜效果.以SDA作为湿玉米纤维饲料的防腐贮存20d适宜添加量为1.2%,贮存30d适宜添加量为1.6%。 刘文娟 许丽 李红宇 王楠 方美琪关键词:SDA 防腐保鲜 基于Actinomyces ruminicola的微态制剂的体外发酵效果 2016年 为了研制一种新的微生态制剂,试验利用分离得到的瘤胃厌氧菌Actinomyces ruminicola(命名为NY2)与痤疮丙酸杆菌混合制成微生态制剂进行体外发酵,研究微生态制剂的体外发酵特性及产挥发性脂肪酸的能力,确定微生态制剂中Actinomyces ruminicola与痤疮丙酸杆菌的最佳混合比例。结果表明:当微生态制剂中Actinomyces ruminicola与痤疮丙酸杆菌混合比为1∶1时,培养瓶中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最高值分别达到91.07,41.12,27.58,169.19 mmol/L。该比例微生态制剂可保持瘤胃内容物pH值在6.0左右波动,有利于瘤胃微生物发酵,并能促进乙酸、丙酸等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 白云龙 肖鑫焕 胡盼 吴凌 夏成 张洪友关键词:ACTINOMYCES 微生态制剂 挥发性脂肪酸 瘤胃微生物 不同水平酿酒酵母处理玉米浆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015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酿酒酵母处理后的玉米浆对玉米秸秆微贮发酵过程中p H、乳酸菌(LAB)数量、乳酸(LA)、粗蛋白(CP)、氨态氮(NH3-N)和氨态氮比总氮(NH3-N/TN)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以玉米秸秆为底物,添加25%、30%、35%和40%的酿酒酵母处理过的玉米浆即K1、K2、K3和K4为试验组,对照组添加30%未经酿酒酵母处理的玉米浆即K0,进行微贮发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酿酒酵母处理玉米浆比例的升高,p H呈降低趋势(P〈0.05),但降低幅度较小,CP含量依次升高(P〈0.05),LAB数量及LA逐渐升高(P〈0.05)。综合分析,酿酒酵母处理玉米浆能改善饲料发酵品质,酿酒酵母处理玉米浆适宜添加比例为35%~40%。 王楠 许丽 李红宇 刘文娟 方美琪关键词:玉米浆 泌乳期奶牛尿液酸碱度与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研究尿液pH与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关系,帮助牛场及早监控奶牛酸碱平衡紊乱状况,选择57头泌乳奶牛采集尿液(601份),并根据尿液pH分为酸性组(24头)、中性(正常)组(22头)和偏碱组(11头),将酸性组细分为极酸组(15头)和偏酸组(9头),调查尿液pH对奶牛泌乳量、发病率和淘汰率的影响,以及评估小苏打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尿液偏酸的奶牛疾病发生率为83.33%,尿液偏碱的奶牛疾病发生率的为72.72%,尿液中性的奶牛疾病发病率为18.18%;尿液pH偏酸与瘤胃酸中毒、真胃变位、前胃弛缓/臌气、酮病、趾间皮炎/蹄叶炎呈负相关,且关联性强;而尿液pH偏碱的与乳房炎呈正相关,且关联性强;极酸组的淘汰率为26%,偏碱组为18%,偏酸组为0,中性组为5%;该牛场泌乳奶牛饲喂小苏打0.26 kg/头比0.19kg/头能更有效地控制尿液pH异常,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降低淘汰率,提高经济效益。 赵畅 白云龙 舒适 范子玲 张江 夏成关键词:泌乳奶牛 尿液 PH 疾病 泌乳量 基于1H核磁共振技术的产后乏情奶牛血浆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应用1H核磁共振(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技术筛选正常发情奶牛与乏情奶牛血浆中差异表达的代谢物,初步揭示奶牛产后乏情与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体况、胎次相近的产后60-90 d经产荷斯坦奶牛206头,结合临床表现、直肠检查、B超检查和激素检测结果筛选出发情组(20头)和乏情组(24头)共计44头为实验动物。应用1H NMR技术对两组奶牛血浆代谢物进行检测,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两组奶牛血浆中差异代谢物。结果与发情组相比,筛选出的10种差异表达代谢物,即L1[LDL,脂类(低密度脂蛋白)]、L2[VLDL,脂类(极低密度脂蛋白)]、L3(Lipid,脂质)、丙氨酸(Ala)、谷氨酸(Glu)、天冬酰胺(Asn)、肌酸(Crea)、胆碱(Choline)、磷酸胆碱(PC)和甘油磷酸胆碱(GPC),在乏情组奶牛血浆中均表达下调,其参与了能量、氨基酸、脂类以及胆碱等代谢途径。结论筛选出表达下调的差异代谢物,可能导致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脂类代谢异常或脂肪肝状态,从而干扰生殖激素合成与分泌,引发奶牛产后乏情。 王刚 肖鑫焕 范子玲 夏成 吴凌 杨威 孙雨航 舒适 许楚楚 白云龙 张江关键词:奶牛 乏情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基于1H NMR技术的乳热奶牛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应用1H谱核磁共振(1H NMR)技术筛选乳热奶牛血清内差异表现的小分子代谢物,从小分子水平和物质、能量代谢的角度探究奶牛发生乳热时其体内的代谢变化。【方法】选取年龄、胎次、体况和泌乳量相近的分娩当天的荷斯坦高产奶牛共32头,根据其血清中钙离子浓度及其有无临床症状分为两组。其中,24头奶牛为健康对照组(Group1,血钙浓度>2.5 mmol·L-1,无其他任何症状)和8头乳热组(Group2,血钙浓度<1.4mmol·L-1,伴有明显乳热临床症状)。32头奶牛分别于清晨饲喂和榨乳前从颈静脉采集血液10 m L,置于离心管中,4℃下以1 500×g离心20 min,将离心得到的血清装入1.5 m L的EP管中,置于-80℃下待测。待样品解冻后,分别从每个EP管中抽取400μL血清,加入200μL缓冲盐溶液,充分混合、离心后,提取550μL上清液置于5mm核磁管中,在500 MHz的核磁共振波谱仪下采集信号。然后利用Topspin和Mest Re Nova等软件将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傅里叶转换,同时进行调零、校正基线和相位等预处理,去除水峰和尿素峰信号,将一维图谱进行积分分段,并将图谱信息转换为TXT格式文件,以便于后续数据分析,然后使用Chenomx软件进行化合物指认。最后应用SIMCA-P软件对得到的图谱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包括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修正-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SC-PLS-DA),同时结合SPSS软件对核磁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的P值以及Loading图,最终筛选出表现差异的小分子代谢物。【结果】本试验成功得到了乳热组和健康对照组奶牛的血清代谢图谱及差异表达代谢物的Loading图;PCA结果显示每组样品均在95%置信区间内,无需剔除,主成分贡献率较低,其中PC1=26.2%,PC2=16.7%,组间差异变量不能被选择;OSC-PLS-DA结果显示经过5次正交信号修正,与分组无关的变量被去除,组间差异达到最大化;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共筛选出9种血清 孙雨航 许楚楚 李昌盛 夏成 徐闯 吴凌 张洪友关键词:奶牛 代谢组学 能量代谢障碍 奶牛低血钙早期预警指标的确立与评估 被引量:11 2016年 为了早期预测奶牛分娩时发生低血钙症的可能性,本试验在黑龙江省A和B两个集约化牛场(均有250多头泌乳牛)随机选取产前15~2d和分娩当天奶牛作为实验动物。通过检测试验奶牛分娩当天组血浆钙浓度,明确分娩奶牛低血钙症发病率;通过检测试验奶牛产前和分娩当天血浆中镁离子(Mg^2+)、钾离子(K^+)和无机磷(P^3+)的浓度,阐明奶牛产前血浆中各离子水平与低血钙症的关系,对产后低血钙症发生风险起到预警作用。结果显示:产后低血钙症在牧场A的发病率为90.32%,在牧场B为86.67%;两牧场产前奶牛与分娩当天奶牛的血浆P^3+、K^+、Mg^2+差异极显著,血浆P^3+、Mg^2+水平与血钙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血浆K^+水平与血钙水平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根据受试牛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了牧场A产前预警值为血浆Ca^2+〈2.11mmol/L,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8.2%;血浆P^3+〈1.83mmol/L,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2.4%。牧场B产前预警值为血浆Ca^2+〈2.12mmol/L,敏感度为98.7%,特异度为88.5%;血浆P^3+〈1.90mmol/L,敏感度为98.7%,特异度为65.4%。结论:奶牛产前血浆Ca^2+和P^2+浓度超过预警值口丁作为奶牛产后低血钙发生的早期风险预测依据。 肖鑫焕 许楚楚 王博 夏成 徐闯 张洪友 吴凌 郑家三关键词:奶牛 低血钙 ROC分析 基于Actinomyces ruminicola的微生态制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基于Actinomyces ruminicola的微生态制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方法将分离得到的能生成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的瘤胃厌氧菌Actinomyces ruminicola(命名为NY2,以下简写为Ar)与痤疮丙酸杆菌(以下简写为Pa)按3种比例混合制成微生态制剂(M1:Ar∶Pa=2∶3;M2:Ar∶Pa=1∶1;M3:Ar∶Pa=3∶2),进行羊体内发酵试验,分别于饲喂后0、2、4、6、8、10、12和24 h无菌采集各组羊的瘤胃液,用精密p H检测仪测定瘤胃液的酸碱度;Waters2695液相色谱仪测定瘤胃液中VFA(主要是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结果各组瘤胃液的p H值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M2组瘤胃液的p H值与M1和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微生态制剂中Ar∶Pa=1∶1,饲喂4-6 h后,瘤胃液中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的浓度均达最高,分别为(82.49±2.51)、(35.12±1.69)、(22.92±1.02)和(139.81±5.61)mmol/L,该比例的微生态制剂可保持瘤胃内容物p H在6.0-7.0之间波动。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微生态制剂有利于瘤胃微生物发酵,能促进乙酸、丙酸等VFA的生成,为今后该瘤胃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白云龙 肖鑫焕 胡盼 吴凌 夏成 张洪友 徐闯关键词:ACTINOMYCES 痤疮丙酸杆菌 微生态制剂 瘤胃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