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4159)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2
- 相关作者:窦斌范彬彬高辉蒋国盛任垒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国际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我国发展增强型地热开采技术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被引量:16
- 2014年
- 介绍了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的技术原理及增强型地热资源所具有的分布广、对环境污染小、可循环利用等优点。阐述了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前景广阔,大陆地区3~10km深度段干热岩地热资源总量为2.09×10^7EJ,按2%的可开采资源量计算,亦达4.2×10^5EJ,相当于14.3×10^3亿t标准煤,是中国大陆2010年能源消耗总量的4 400倍。以青海共和贵德盆地为例,该盆地干热岩储层的地温梯度为7℃/hm,井深3 000m温度可达200℃。根据典型干热岩储层特征,讨论了我国开展干热岩吸热系统存在的技术难题,并对开展相关研究给出了建议。
- 窦斌高辉周刚吴文兵
- 关键词:干热岩储层特征
- 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CO_2排放强度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方式与常规化石能源开采方式不同,通常需要从外界注入能量引起水合物原位分解。由于自然界中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的差异导致原位分解时所需的热量不同,造成一些条件下获取天然气水合物单位有效能量时由天然气水合物排放出的CO2量会高于石油或煤,而过量的CO2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环境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文以青海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DK-1钻孔为研究对象,通过适当模型简化,并结合测井获取的相关数据,分别针对天然气水合物133.5~135.5m和142.9~147.7m两个产出层段进行开采能耗的热力学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两个层段天然气水合物CO2排放强度分别为79.51t/TJ、78.20t/TJ,均大于石油的排放强度,说明这两个层段天然气水合物在热能利用过程中并不具备环保优势。
- 任垒窦斌邱敏刘国良范彬彬
-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木里煤田CO2排放强度
-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过程中其上部地层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在有覆盖层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由于水合物分解引起上部地层应力重新分布可能导致上部地层蠕变、坍塌、滑坡、套管变形及井口安全等事故。以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具有覆盖地层为例,利用静力学理论建立了采用控压法开采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时上部地层物性参数、井筒压力及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后地层剩余支撑力之间的力学稳定性模型。从理论上讲:当K>1时,上部地层稳定;当K<1时,上部地层失稳。该力学模型可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井设计及安全开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窦斌高辉范彬彬任垒蒋国盛
- 关键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物性参数数学模型
- 利用地热开采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技术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近年的研究表明南海北部陆坡区发育有底辟构造、海底滑坡以及活动断层带等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受深部地幔上隆的影响,南海整个海区热流背景值偏高,地热资源十分丰富,由此提出了利用地热加热海水,用热激发法分解天然气水合物的设想,并设计了初步的生产工艺。用传统热激发方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藏本身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而且效率低下,开采成本太高。在南海利用地热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工艺大大降低了开采热源输入的成本,具有商业开采的可行性。
- 窦斌秦明举蒋国盛李文斯范彬彬
-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地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