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477055)

作品数:11 被引量:432H指数:10
相关作者:朱永官刘文菊王利红段桂兰曾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水稻
  • 5篇污染
  • 5篇
  • 2篇植物
  • 2篇砷形态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苗期
  • 1篇代谢
  • 1篇稻根
  • 1篇稻米
  • 1篇冶炼
  • 1篇植物修复
  • 1篇砷暴露
  • 1篇砷代谢
  • 1篇砷浓度
  • 1篇砷污染
  • 1篇生物累积
  • 1篇生物有效
  • 1篇生物有效性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理化分...
  • 1篇山东省分析测...

作者

  • 7篇朱永官
  • 5篇刘文菊
  • 3篇王利红
  • 3篇段桂兰
  • 2篇雷鸣
  • 2篇胡莹
  • 2篇陈玉
  • 2篇曾敏
  • 2篇孟祥燕
  • 1篇刘云霞
  • 1篇刘艳菊
  • 1篇赵全利
  • 1篇丁辉
  • 1篇毕淑芹
  • 1篇陈正
  • 1篇徐玉新
  • 1篇杜心
  • 1篇薛培英
  • 1篇郑袁明
  • 1篇孙国新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Journa...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汞、砷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及吸收汞、砷的影响被引量:17
2006年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水培方法研究汞、砷复合污染对水稻的生长及对汞、砷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汞、砷复合污染可以显著地降低水稻生物量,汞、砷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2)营养液中汞浓度大于0.5mg·L-1时,可显著降低水稻光合速率、二氧化碳气孔导度、蒸腾速率(p<0.001),而砷的影响不显著.3)随营养液中汞浓度的增加,水稻根部和地上部汞含量显著增加,砷对水稻吸收汞的影响不显著,二者无交互作用.随营养液中砷浓度的增加,砷在水稻根部和地上部的累积显著提高,营养液中的汞显著抑制了水稻根部对砷的吸收,二者表现为拮抗作用;而汞对砷在水稻地上部累积的影响则较复杂,随着汞浓度由0.5mg·L-1增加到1.5mg·L-1,水稻地上部砷含量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
杜心朱永官刘文菊赵晓松
关键词:复合污染水稻
苗期水稻吸收和转运砷的基因型差异研究被引量:28
2006年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在根表无铁氧化物膜形成的情况下,苗期水稻对生长介质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吸收及向地上部转运的基因型差异。水稻植株分别暴露在含20(M五价砷和含五价砷、三价砷各10(M的营养介质中14d,对水稻生物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6个水稻基因型中,砷处理促进了根系的生长,但抑制了地上部的正常生长,只有基因型94D-22除外,2周的砷暴露对其生长虽然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效应并不显著;不同程度的砷暴露并没有对根中砷浓度、地上部砷浓度产生明显影响(94D-22除外),但基因型之间砷浓度的变化趋势与有铁膜形成时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营养液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共存时,基因型94D-22茎叶中砷浓度最高(69.5mg/kg),是其他基因型的1.8~3.1倍,并且94D-22对砷的吸收能力和转移能力也最大,KY1360和94D-64对砷的转移能力最弱,这与有铁膜形成且经过整个生长季的水稻对砷吸收和转运能力的影响结果不同。
刘文菊胡莹毕淑芹李玉敏朱永官刘向辉
关键词:砷暴露水稻基因型砷浓度砷形态
A survey of arsenic and other heavy metals in vegetation from markets or mine tailings被引量:1
2006年
This research includes two investigations. The first one is a market b asket survey of the levels of arsenic(As) and trace elements in bracken fern(Pte ridium aquilinum) originated from three countries: South Korea, China and North Ko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As concentrations in stems of samples we 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leaves. As concentrations in all samples d id not exceed food safety limits for vegetables. Generally, concentrations of Fe , Mn, Cu and Zn in leav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tems. The second investigat ion is a survey on the levels of As and other heavy metals in veget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Myoungbong mine tailing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s, Pb and C u concentrations and bioaccumulation factors(BCF) in seedlings of the fern(Asple nium achilleifolium) were the highest, whereas Marsh horsetail(Equisetum palustr e) accumulated the highest levels of Zn. Concentrations of As, Pb, Zn and Cu in vegetable-cress(Lepidium sativum) and the edible herb-aromatic madder(Elasholtzi a splendens) were higher than food safety limits. Therefore, a risk assessment o f As and other heavy metals in vegetables and herbs on local human health should be conducted in the future.
LIU Wen-juKim Kyoung-woongZHU Yong-guanLEE Sang-wooCHANG Pei-chunKwak Ji-hyun
关键词:蕨类植物生物累积
湖南采矿区和冶炼区水稻土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风险评价被引量:144
2008年
对湖南省9个县市采矿区和冶炼区附近的水稻土中重金属Cd、As、Cu、Zn和Pb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矿区和冶炼区周围的水稻土中重金属Cd、As、Cu、Zn和Pb的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表明,在所调查的区域中,有6个县市矿区和冶炼区附近的水稻土受到Cd的严重污染,其它地区的水稻土分别受到Cd、As、Cu、Zn和Pb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衡阳常宁市水口山铅锌矿区和株洲清水塘冶炼区附近的水稻土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潜在风险评价表明,采矿区和冶炼区周围的水稻土中Cd潜在风险参数最高,其次是Pb和As.衡阳常宁水口山铅锌矿、株洲清水塘冶炼区、娄底冷水江锡矿和湘潭锰矿附近的水稻土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参数很高,具有很高潜在风险程度;永州道县冶炼区水稻土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较高程度;郴州柿竹园铅锌矿、常德石门雄磺矿、益阳赫山区金矿区和岳阳临湘铅锌矿区附近的水稻土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程度.
雷鸣曾敏郑袁明廖柏寒朱永官
关键词:重金属水稻土采矿区
水稻根表铁膜对水稻根吸收铅的影响被引量:14
2007年
采用土-砂联合培养方法诱导水稻根表形成不同数量的铁膜:高铁膜(HP)和低铁膜(LP),探讨铁膜形成的多少对水稻离体根系吸收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间,水分显著影响根表形成铁膜的数量.水稻吸收的铅大部分结合在根组织中(平均75%),少部分富集在根表铁膜中(平均25%).与低铁膜相比,高铁膜可以增强铅在水稻根表铁膜和根中的积累,由此可见,铁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铅向水稻根内的转运.
刘艳菊朱永官丁辉郭伟陈正刘文菊
关键词:水稻
植物超富集砷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被引量:26
2007年
砷污染是全球环境热点问题之一,土壤砷污染治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随着不同砷超富集植物的发现,植物修复技术因其投资和维护成本低、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深入理解超富集植物体内砷代谢和富集机制是有效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砷污染土壤的关键.近年来,植物超富集砷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有的研究结果证明,蜈蚣草(P.vittata)对砷的吸收和转运能力显著高于非超富集植物,转运到地上部的砷主要储存在羽叶细胞的液胞中;蜈蚣草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胁迫能力和五价砷(As(V))还原能力;菌根共生有利于蜈蚣草的生长和砷的富集.有关植物超富集砷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砷酸盐还原酶基因(PvACR2)和植络素合成酶基因(PvPCS1)都被克隆并表征,cTPI同源基因(PV4-8)也被证明具有将As(V)还原成三价砷(As(III))的功能.尽管植物超富集砷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迅速进展,但至今学术界仍没有全面理解为什么这些蕨类植物具有超富集砷的功能,相关功能基因、酶和转运蛋白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段桂兰王利红陈玉孟祥燕董妍朱永官
关键词:蜈蚣草超富集植物修复
外源磷对苗期小麦和水稻根际砷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采用土(中度砷污染土)-土根袋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两个浓度的外源磷(P)对苗期小麦和水稻根际砷(As)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作物生长的土壤中各砷形态的分配比例依次为:结晶铁锰或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态(45%~52%)>无定形和弱结晶铁铝或铁锰水化氧化物结合态(26%~34%)>专性吸附态(12%~14%)>残渣态(4%~7%)>非专性吸附态(0.09%~0.25%)。(2)添加外源磷浓度为100mg·kg-1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两种作物地上部的生物量(p<0.01)。(3)苗期小麦在添加100mg·kg-1外源磷时,不仅促进了作物生长而且抑制根中砷向地上部的转运。(4)任何磷处理下,水稻对砷的吸收能力以及由根系向地上部转移能力均高于小麦。因此,在轻中度砷污染土壤上与水稻相比更适宜种植小麦(或其他旱作植物);而在水稻种植季,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磷肥(100mg·kg-1)来减弱砷在水稻体内的累积。
薛培英刘文菊段桂兰刘云霞张桂银
关键词:砷形态根际土
水稻砷污染健康风险与砷代谢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5
2007年
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目前稻米主要生产区(东南亚地区)的土壤和灌溉水砷污染严重,导致稻米中砷的积累。砷在稻米中的积累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所以,稻米砷污染问题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比较突出且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而减少水稻对砷的吸收、控制水稻体内砷向籽粒转移、降低籽粒中砷的生物有效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因此,深入理解水稻对砷的吸收、体内转运和转化等代谢机制非常有必要。近年来有关水稻对砷的吸收和体内砷代谢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表明,水稻根系通过磷吸收通道吸收五价砷(As(Ⅴ)),水通道吸收三价砷(As(Ⅲ))。进入水稻体内的砷,一部分由地下部转运到地上部,其中一部分进一步被转运到水稻籽粒中。根表铁膜能抑制水稻对As(Ⅴ)的吸收和向地上部的转运。在水稻的地下部和(或)地上部还存在着As(Ⅴ)还原、As(Ⅲ)甲基化等砷形态的转化过程。最近,水稻砷酸盐还原酶基因已经被克隆和表征。
段桂兰王利红陈玉徐玉新孟祥燕朱永官
关键词:水稻甲基化
Arsenic removal from contaminated soil using phosphoric acid and phosphate被引量:28
2008年
实验室批实验被进行学习砷(作为) 从用磷酸(H3PO4 ) 和钾 dihydrogen 磷酸盐(KH2PO4 ) 的自然地污染的土壤的移动。H3PO4 和 KH2PO4 证明了作为内容以土壤减少土壤的毒性,作为在 200 mmol/L 的集中的移动达到超过 20% 。同时,土壤的使发酸和土壤部件(Ca, Mg,和 Si ) 的溶解源于使用这二提炼之物,特别 H3PO4。这二提炼之物的有效性能被归因于代替作为由磷酸盐离子(PO43 ) 。溶解的酸玷污部件的 H3PO4 的功能作为移动穿上小效果。KH2PO4 几乎搬迁了像一样,显示它是更有希望的提炼之物作为 H3PO4,而是它没导致土壤的严重损坏。当移动为土壤部件,特别 Mg 和 Ca 的 360 min,而是溶解在孵化以后到达了平衡,运动研究的结果显示出那,是很快速的。因此如果,土壤部件的溶解将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进一步的搬迁。Elovich 模型最好描述了运动数据作为在四之中的移动,模型在运动学习用作。
ZENG MinLIAO BohanLEI MingZHANG YongZENG QingruOUYANG Bin
关键词:土壤污染磷酸磷酸二氢钾
来源于土壤和灌溉水的砷在水稻根表及其体内的富集特性被引量:19
2008年
采用土壤-玻璃珠联合培养的方式,选择2个氧化能力不同的水稻品种YY-1、94D-64(品系)和采自浙江富阳的土壤(砷的本底值为13.8 mg.kg-1),并设灌溉清水和含砷水2个处理(即在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5个生育阶段灌溉含砷污水,随灌溉水进入土壤中砷的浓度为3.2 mg.kg-1),研究了砷在土壤-根表铁氧化物-水稻系统中的累积规律以及土壤和灌溉水对水稻秸秆和籽粒富集砷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水稻的秸秆生物量及其籽粒产量并没有受到不同来源砷的显著影响;灌溉含砷水处理的两品系水稻根表铁氧化物沉积的数量(YY-1:196 g.kg-1,94D-64:75.8 g.kg-1)高于对照(YY-1:175g.kg-1,94D-64:60.1 g.kg-1),但差异不显著.然而,在水稻5个不同的生育期灌溉含砷水均显著增加了砷在其根表及其体内不同部位的富集(94D-64籽粒中砷含量除外).没有灌溉含砷水的对照其秸秆和籽粒中累积的砷来源于土壤,而砷处理的水稻其秸秆和籽粒中富集的砷则来源于土壤和灌溉的含砷水.土壤对YY-1和94D-64秸秆中富集砷的贡献率分别为76.5%和71.0%,灌溉水的贡献率分别为23.5%和29.0%,2个水稻品系之间没有明显差异.YY-1籽粒中的砷66.4%来源于土壤,33.6%来源于含砷灌溉水,灌溉水对该品系籽粒中砷的富集贡献率较高.另一品系94D-64籽粒中砷84.8%来源于土壤,15.2%由灌溉水贡献,灌溉水对此品系籽粒累积砷的贡献率较低.来源于土壤和灌溉水的砷在水稻籽粒中的富集没有超出我国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0.7 mg.kg-1).
刘文菊朱永官胡莹赵全利
关键词:铁氧化物水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