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98B03-02)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魏朝富倪九派吴兆娟罗杰段豫川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2年
- 进行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调动农户农地流转积极性、解决目前耕地经营过于分散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矛盾、促进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的规范和农地制度的改革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户农地转入转出意愿、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研究方法等的研究现状表明,为更深入认识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以及其影响因素,揭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变化特征和趋势,支持政府农地流转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农地流转和农地制度的改革,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应重视以下方面:①提升到城乡统筹发展宏观背景之中进行研究;②深入农户对各种农地流转形式的意愿研究;③加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时间序列研究;④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及空间差异研究。
- 罗杰段豫川
- 关键词: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农户
- 三峡工程胁迫下重庆库区耕地利用变化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本研究选择三峡水库重庆库区为研究区,利用1996-2008年的库区耕地、移民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解析三峡工程建设这个宏观胁迫因子下的库区耕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基于PSR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对重庆库区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在三峡工程胁迫下,库区耕地数量在三峡水库每次蓄水前后年份表现出明显的减少,尤为突出的是水田,耕地年变化率因各蓄水阶段三峡工程导致的胁迫作用强度不一样而差异较大;(2)在三峡工程胁迫下,随着库区优质耕地被淹没,库区耕地整体质量受到影响,反映耕地质量的地均粮食产量指标在2006年、2008年呈明显下降趋势;(3)在三峡工程胁迫下,为确保搬迁后生产生活水平不降低,库区移民做出响应,通过增加土地投入和改变种植结构来增加土地经济产出;(4)库区耕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形成机制主要是三峡工程建设导致的工程蓄水、移民搬迁复建、生态退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活动的驱动,其中,对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作用是双重的,正向驱动因子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活动,负向驱动因子包括三峡工程蓄水直接占用耕地、移民搬迁复建二次占用耕地以及生态退耕.
- 吴兆娟倪九派魏朝富
- 关键词:耕地利用变化重庆库区
- 糯小麦与非糯小麦籽粒品质水氮效应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为给糯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糯小麦糯麦12和其近等基因系非糯小麦川育12为材料,在防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糯小麦与非糯小麦之间品质水氮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水、氮处理对非糯小麦和糯小麦糖类、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沉降值、PPO活性、糊化特性、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影响,但具体水氮效应在两种小麦中表现有所不同。糯小麦的总糖和蔗糖含量表现为N0+干旱处理下最低,而非糯小麦总糖含量表现为N0+对照(湿润)处理下最低,蔗糖为N1+干旱处理下最高;两种小麦的戊聚糖含量均为N1+渍水处理下最高;糯小麦的果聚糖含量为N1+干旱处理下最高,而非糯小麦为N0+渍水处理下最高。糯麦12在N0+干旱处理下,淀粉含量最高,而非糯小麦川育12在N1+对照处理下最高;蛋白质含量,糯麦12表现为N1+对照处理下最高,而非糯小麦川育12在N1+渍水处理下最高;糯麦12与川育12的SDS沉降值均为N1+渍水处理下最高,PPO活性值均为N1+对照处理下最低。农艺性状方面,糯小麦与非糯小麦的旗叶长、宽、有效分蘖数均为渍水处理下表现为增加,灌浆期为干旱处理下最短,两种施氮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在N1+渍水处理下,糯麦12的穗长和单株干重表现出最高值,在N0+渍水处理下,其小穗数最多,其穗粒数在N1+对照处理下最高;而非糯小麦川育12的穗长与小穗数在N0+渍水处理下表现出最高值,穗粒数与单株干重在N1+渍水处理下表现为最高。
- 倪静徐智斌冯波王涛
- 关键词:糯小麦水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