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3226502D)

作品数:16 被引量:52H指数:7
相关作者:蒋继志李颖张亚辉王蓓蓓金鑫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保定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疫霉
  • 14篇致病疫霉
  • 7篇拮抗细菌
  • 5篇马铃薯
  • 3篇抑菌
  • 3篇拮抗
  • 3篇拮抗菌
  • 3篇防病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抑菌作用
  • 2篇拮抗作用
  • 2篇颉颃
  • 2篇颉颃细菌
  • 2篇晚疫病
  • 2篇马铃薯晚疫病
  • 2篇菌丝
  • 2篇菌丝生长
  • 2篇菌株
  • 1篇短小芽孢杆菌

机构

  • 16篇河北大学
  • 3篇保定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蒋继志
  • 6篇李颖
  • 4篇王蓓蓓
  • 4篇沙海天
  • 4篇张亚辉
  • 4篇金鑫
  • 3篇李明
  • 3篇赵偲
  • 3篇王雪宁
  • 3篇冯丽娜
  • 3篇黄英菊
  • 2篇吴艳清
  • 1篇李丽
  • 1篇刘兆明
  • 1篇王兴哲
  • 1篇刘红梅
  • 1篇孙涵
  • 1篇刘晶
  • 1篇王翠翠
  • 1篇吴真真

传媒

  • 5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植保导刊
  • 3篇作物杂志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医学研究与教...

年份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拮抗细菌W-7的鉴定及其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被引量:9
2017年
为明确分离纯化自马铃薯晚疫病病叶上的一株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细菌W-7的分类地位、抑菌作用及其防病潜力,采用传统方法和16S 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对该菌株进行鉴定,以平板对峙法和打孔法分别测定细菌活体、菌液和无菌体发酵液以及不同浓度菌液的抑菌作用,显微镜观察该菌株对病菌菌体形态的影响,并采用块茎切片法评价菌液的离体防病效果。结果表明,综合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初步确定W-7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该菌株菌液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率达到94.44%,菌液能使致病疫霉菌丝变形;将菌液稀释至原液浓度的25%后,抑菌率仍能达到87.65%,其在马铃薯块茎切片上对晚疫病的预防效果为73.40%。拮抗细菌W-7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万安琪蒋继志沙海天李颖王蓓蓓金鑫张亚辉
关键词:致病疫霉拮抗细菌短小芽孢杆菌
内生真菌DC-11的分离筛选及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获得对致病疫霉有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真菌,采用常规的分离方法从健康的芹菜及大葱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并以对峙培养法筛选对致病疫霉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41株内生真菌与致病疫霉对峙培养后,有11个菌株的抑制率达到50%以上,以QC-18的抑菌率最高(84.21%),其次是QC-13(79.90%);无菌体发酵液活性表明DC-11菌株的抑菌作用最强(84.6%),其次是DC-1(62%);进一步试验发现,经较高浓度(1.91mg/mL)DC-11菌株的发酵液处理后的致病疫霉菌不能恢复生长,在马铃薯块茎切片上也失去了致病能力;镜检发现在0.51mg/mL浓度处理下菌丝体形态明显发生畸变。这些结果表明DC-11菌株在未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冯丽娜蒋继志赵偲黄英菊
关键词:植物内生真菌致病疫霉拮抗作用
6株拮抗细菌对致病疫霉抑制作用的比较被引量:8
2017年
比较在前期获得的明显抑制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6株细菌的抑菌性能及其防病潜力,为开发生防制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提供依据.采用对峙培养法和打孔法测定6株细菌活体、菌液和无菌体发酵液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利用块茎切片法评价拮抗菌菌液对晚疫病的离体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株菌的菌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均明显优于活体和无菌体发酵液,抑菌带宽度均在27mm以上,且均可引起菌丝体畸变,其中以WL2菌株的抑菌作用最强,活体、菌液和发酵液的抑菌带宽均在26mm以上,致畸作用也最强;此外,6株菌的菌液在离体块茎切片上的防病效果也以WL2菌液处理最好,病情指数最低(13.7),相对保护率最高(80.5%).这表明菌株WL2比其他5个菌株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面有更大应用潜力.
王游游蒋继志李颖张亚辉孙涵郎亚峰
关键词:拮抗细菌致病疫霉
S34-1细菌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菌物质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明确S34-1细菌对致病疫霉不同生育阶段的影响以及对晚疫病的控制效果,并初步探究拮抗物质的来源。本试验分别以对峙培养法、菌液与孢子囊悬液混合法测试细菌活体和菌液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以及菌体形态的影响,以块茎切片法评价菌液的防病效果,采用排除法探究拮抗物质来源。结果表明,S34-1活体和菌液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89.32%和97.12%;菌液可使菌丝畸形、不规则膨大并释放内含物,明显抑制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和游动孢子萌发;在马铃薯块茎切片上菌液对晚疫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其抑菌物质是一种挥发性物质。试验表明利用S34-1菌株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大潜力。
王翠翠侯红霞蒋继志
关键词:致病疫霉拮抗细菌抗菌物质
致病疫霉拮抗细菌SR13-2菌株的鉴定及对马铃薯离体组织的防病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SR13-2菌株是前期从种植莴苣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的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为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潜力,本试验依据其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序列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测试了其菌液在离体马铃薯组织上的防病效果。结果显示该菌株属于深红沙雷氏菌(Serratia rubidaea),菌液在马铃薯块茎切片上对晚疫病的预防效果可达91.83%,治疗效果可达83.33%,显著优于甲霜灵锰锌以及其他几株拮抗细菌,在马铃薯离体叶片上也获得了相似的结果。这表明SR13-2菌株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方面有较大潜力。
蒋继志王游游王雪宁李丽艳万安琪李明
关键词:拮抗细菌致病疫霉马铃薯病害防治
致病疫霉拮抗细菌WL2鉴定及其发酵液稳定性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明确WL2菌株在抑制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菌丝体生长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等方面特性,本试验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离体组织培养法检测WL2菌株对致病疫霉的抑制效果,评价发酵液抑菌作用稳定性;通过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检测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WL2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WL2菌活体、菌液和发酵液对致病疫霉菌丝体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4.7%,86.8%和82.4%;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WL2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发酵液经121℃高温处理后,抑菌率>50%,经pH值2~12的条件处理后,发酵液抑菌率>70%,在紫外灯(20 W)下照射12h后,发酵液抑菌率仍能达到77%以上,并且发酵液在4℃条件下可至少存放1年并保留其生防活性。这表明WL2菌株在开发成微生物制剂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应用潜力。
王游游蒋继志王雪宁李明吴艳清
关键词:拮抗细菌致病疫霉马铃薯枯草芽孢杆菌
A5295激发子诱导马铃薯抗晚疫病条件的优化被引量:3
2015年
放线茵A5295发酵液作为激发子具有较强的诱导马铃薯抗晚疫病的能力(69%),为进一步挖掘其诱导抗病潜力,采用马铃著块茎切片法进一步优化诱导条件,评价诱导抗病效果。结果显示,放线茵A5295在28℃、150r/min条件下培养10d所得的发酵液浓缩2~4倍,诱导处理块茎切片2次,每次诱导1h,间隔4h,第2次诱导处理后36h挑战接种所得诱抗效果最强,可达到95%。优化后的诱导方法为进一步建立激发子诱导马铃薯抗晚疫病的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红梅孟晓营刘兆明蒋继志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激发子诱导抗性
3株拮抗菌复合复配对致病疫霉抑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克服单一拮抗菌抑菌活性不够稳定、防病效果较差等不足,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拮抗细菌J-28、SR13-2和拮抗放线菌Sy11进行复合发酵或分别发酵再复配的可行性及复配比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3株菌之间无明显拮抗作用,将J-28和SR13-2等比例同时接入复合发酵24h,再与Sy11单一菌液按4∶1复配,抑菌率最高达93.75%,显著高于3株菌中抑菌作用相对较强的J-28单一菌液(81.36%)。同时发现复配菌液对致病疫霉菌体的致畸作用比J-28菌液要强,畸变率也高,其中孢子囊空壳率前者为87.50%,后者为16.67%。这表明3株菌的复配菌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菌作用高于单个菌株。
金鑫李颖沙海天蒋继志万安琪
关键词:致病疫霉复合发酵
致病疫霉拮抗细菌筛选及J-28菌株鉴定被引量:5
2016年
为明确从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细菌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分离马铃薯根际细菌,以对峙培养法和打孔法分别测试细菌菌株、菌液及无菌体发酵液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中最具优势的菌株通过培养特征、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在分离的60株细菌中,有16株细菌对致病疫霉有明显拮抗作用,有6株抑菌率达60%以上。其中,J-5和J-26的抑菌率最高(90.24%和91.54%),其次为J-28,抑菌率87.80%;菌液以J-5和J-33的抑菌率最高(95.34%和92.93%);J-28菌液抑菌率为81.36%:无菌体发酵液以J-28和J-26的抑菌率最高(82.92%和75.60%)。综合评价以J-28菌株的抑菌作用最为稳定。经鉴定J-28菌株为一株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该菌株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中有较大潜力。
李颖金鑫蒋继志王蓓蓓
关键词:致病疫霉根际细菌拮抗作用
3株放线菌对致病疫霉抑制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采用对峙培养法、菌悬液混合法和块茎切片法分别比较了3株拮抗放线菌Sy11、NB8和A5295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放线菌活体菌株以NB8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87.18%),Sy11次之(76.92%),A5295无明显抑制作用。3株拮抗株菌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和孢子囊直接萌发的抑制作用均随菌液浓度下降而减弱。其中,Sy11的抑制作用最强,A5295最弱;其原液对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分别为92.3%、79.0%和63.7%,对孢子囊直接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5.8%、72.4%和55.8%。在块茎切片上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效果也以Sy11最高(75.90%),显著优于NB8和A5295。受Sy11和NB8抑制致病疫霉部分菌丝体形态发生畸变,而A5295对菌丝形态未表现出明显的致畸作用,表明Sy11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潜力最大。
李颖蒋继志金鑫万安琪王蓓蓓沙海天张亚辉
关键词:拮抗放线菌致病疫霉菌丝生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