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2AZX003)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伟徐海峰陆杰荣张瑞徐作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马克思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历史考察及其现实意义
- 2013年
- 自由、平等、民主等都是自由主义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本文集中分析了马克思对自由主义自由平等价值观的历史考察。马克思认为自由主义所主张的自由平等是交换价值基础上的自由平等,实质是物的限制下的自由平等,它是以确立市民社会成员的权利为其实现方式。马克思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历史考察对于把握和践行社会主义自由平等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徐作辉
- 关键词:自由主义历史考察
- 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构筑中国梦被引量:1
- 2015年
-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其独特的理论特质生成于生态哲学方法、生态意识理念以及生态社会重构"三位一体"的致思理路。生态哲学方法将生态置于"自然——人——社会"的整体性维度中加以考察,实现了生态理论的实质变革;生态意识理论将危机意识、生存意识、责任意识相互关联,实现了生态意识领域的深度拓展;生态社会重构将经济生活与制度设计结合,揭示出生态社会建设的现实维度。探索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张伟张瑞
- 关键词:中国梦
- 论马克思的精神生活观被引量:3
- 2015年
- 对人的精神生活的抽象关注构成西方传统哲学的主题之一。西方传统哲学的精神生活观可历时态地划分为超验性、先验性、经验性的不同铸型。马克思的精神生活观建基于"实践的唯物主义"前提之上,在对西方传统哲学精神生活观的历史反叛和现实扬弃之中,确认精神生活的存在由超验、先验和经验共时态构成,并由此开启了重新理解精神生活的"实践"、"现实"、"人的解放"等新维度,进而具体展现出对精神生活理解的多重性的解释框架。
- 陆杰荣徐海峰
- “思维的存在”与“存在的思维”的辩证逻辑——从古代哲学到现象学的哲学致思
- 2016年
- 从作为哲学的形而上学的历史演进来看,"思维的存在"与"存在的思维"的辩证关系构成了形而上学的辩证逻辑,并呈现出自上而下的历史动向。西方传统哲学在"思维的存在"与"存在的思维"的分裂与对峙中展开,始终表现为二元对立的"本体—现象"方式,直到黑格尔以辩证法实现了"思维的存在"与"存在的思维"的辩证统一,其统一的理论基础在于黑格尔论证了现象是以本质为根据的现象,因此现象与本质是一体的。现象与本质的一体性,为现象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原点。
- 张伟
- 关键词:形而上学黑格尔哲学现象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阈转换
- 2013年
- 马克思哲学是关于历史发展的哲学,历史发展的双重动力是阶级革命与生产力发展。当马克思哲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与发展"两大视阈应运而生。随着现实背景发生变换,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视阈实现了从革命到发展的历史转换并在中国产生巨大的时代回响。
- 贺长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