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3227110014)

作品数:21 被引量:94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志强汪澎倪捷周桂良涂孝军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大阪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驾驶
  • 5篇神经网
  • 5篇神经网络
  • 4篇网络
  • 4篇换道
  • 4篇BP神经
  • 4篇BP神经网
  • 4篇BP神经网络
  • 4篇车辆
  • 3篇信息融合
  • 3篇支持向量
  • 3篇支持向量机
  • 3篇汽车
  • 3篇向量
  • 3篇向量机
  • 3篇驾驶人
  • 3篇驾驶员
  • 3篇公路
  • 3篇高速公路
  • 2篇智能交通

机构

  • 20篇江苏大学
  • 2篇大阪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交通技...

作者

  • 20篇刘志强
  • 12篇汪澎
  • 10篇倪捷
  • 3篇周桂良
  • 2篇范秦寅
  • 2篇涂孝军
  • 2篇王俊彦
  • 2篇贾海江
  • 2篇纪亮
  • 2篇汪彭
  • 1篇於以辰
  • 1篇胡国梁
  • 1篇杨培培
  • 1篇董非
  • 1篇韩美
  • 1篇李云霞
  • 1篇张硕辉
  • 1篇刘恒
  • 1篇王天
  • 1篇张章

传媒

  • 3篇中国安全科学...
  • 3篇重庆理工大学...
  • 2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系统...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汽车工程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交通信息与安...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视镜可视化在汽车驾驶仿真系统中的实现被引量:3
2015年
在汽车驾驶仿真系统设计问题的研究中,针对汽车驾驶仿真系统的视景显示与驾驶操纵滞后脱节的现象,提出一种采用纹理映射技术的后视镜实现方法。由车辆运动模型得到车辆在任意时刻下的位置坐标。采用四边形条连接各个顶点形成后视镜面。根据后视镜与车身相对位置的不变性,通过矩阵变换和坐标变换计算构成后视镜面的顶点数组。定义一个指向后视镜的指针并封装为R函数,通过实时替换纹理提高了渲染场景的绘制效率和仿真系统的实时性。采用Vega Prime建立汽车模拟驾驶视景仿真并进行虚拟驾驶试验。模拟驾驶仪的仿真结果表明,后视镜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并能达到视景仿真的要求。
刘志强王天冯新颖
关键词:后视镜驾驶仿真虚拟试验实时性
基于减速度的车辆主动避撞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预防碰撞类事故,提高驾驶安全性,构建一种以避撞减速度为评价指标的主动避撞模型(DAC)。模型以车辆避撞时所需的最小减速度为系统阈值,将驾驶者的制动延迟时间定为1.2 s;针对不同危险场景下的临界避撞条件,提出以α为目标参数的避撞报警算法;并通过仿真,初步分析DCA模型与时间模型(TTC);然后利用模拟驾驶仪等设备进行DCA模型和TTC模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避撞过程中DCA模型与TTC模型都具有良好的预警能力,但在避撞率和及时性方面,DCA模型分别比TTC模型提高了5.4%和1.02 s。
刘志强贾海江汪彭周桂良
关键词:交通安全
基于信息融合的车辆险态运行模式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提出了一种车辆运行状态识别体系。鉴于车辆行驶环境的复杂性,多作业工况条件的影响以及车辆行驶行为表现特征的多元性,采用BP神经网络技术与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技术相结合的信息模式分类及融合判断的解决方案。为验证所提出的方案,建立车载摄像机视频实时检测系统,以车道偏离信息和跟驰车间距信息作为车辆行驶的表征参量,实现车辆险态行驶特征表现的检测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模式分类和多源信息融合决策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了车辆危险行驶姿态表征信息甄别的自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平。
汪澎刘志强杨培培
关键词:车辆行驶状态BP神经网络信息融合
基于能量法的汽车侧面碰撞速度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车-车碰撞事故,本文基于现场的车辆停止位置、角度、碰撞后轨迹、车体碰撞位置等现场可勘测信息,对侧面碰撞中一次碰撞的碰撞前速度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应用能量守恒法,结合动量定理,计算机仿真,建立道路交通事故侧面碰撞速度计算模型,并引入能量方法的不确定度理论对碰撞车速的最佳取值范围进行求解,根据实际事故测量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算,得到的变形能及车辆碰撞速度在数值上与其他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具有良好的便利性及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刘志强纪亮汪澎倪捷
关键词:能量法
驾驶员注视行为模式识别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为提高驾驶员注视特征辨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运用多层信息融合决策方法建立驾驶注视行为模式辨识体系。采用BP神经网络的模式分类技术与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融合决策技术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克服了复杂驾驶环境,多作业工况条件,以及注视表现特征的多元性对驾驶员注视行为模式辨识的影响,实现对不同驾驶注视行为模式的判别。研究结果表明:以双眼间的横向宽度信息和嘴巴到双眼连线中点之间的纵向距离信息,构建表征驾驶员面部朝向的"T"特征信息,同时结合驾驶员眼睛闭合度以及驾驶员虹膜—巩膜比例与位置信息,三者共同作为驾驶注视特征的表征参量进行融合分析,实现了对驾驶注视行为表现模式状态的辨识和判别。
刘志强於以辰汪澎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多源信息融合
考虑驾驶人换道意图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被引量:1
2014年
为降低基于机器视觉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误警率,提出一种考虑驾驶人换道意图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运用Steerable Filter方法对所采集的道路图像信息进行滤波,运用局部搜索区域法提取车道线参数,运用基于图像信息的识别方法检测车辆的车速、转向信号、车道偏离状态以及驾驶人的头部动作状态,判断驾驶人的换道意图,建立了车道偏离预警的决策算法及系统。应用Matlab软件对实车采集得到的视频进行算法验证和系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车道偏离预警决策算法是可行的,该预警系统将有意识与无意识的车道偏离区分开,从而能有效屏蔽在驾驶人有意识偏离车道时的误报警,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刘志强张章汪澎
关键词: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面向驾驶员辅助系统的换道意图辨识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提高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工作效能,通过差异性分析选取了人-车-路特征参数,建立了支持向量机换道意图辨识模型。基于驾驶模拟器采集的数据,运用ROC曲线对比分析了不同参数组合、时窗、数据表达形式下模型的分类效果,结果表明以方向盘转角、加速度、车辆距车道线距离和驾驶人头动信息为特征参数,时窗为1.5s,以时窗内信息均值和方差表述特征参量可获得最优辨识效果。研究表明,模型在保证1s前瞻性的同时辨识率可达93%。
刘志强涂孝军汪澎
关键词:安全工程交通运输驾驶意图换道支持向量机
基于不确定度理论的汽车-行人侧面碰撞速度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人-车碰撞事故中通常包含不确定因素,根据这些取值不确定的参数估算车速,具有不准确性。提出一个基于汽车-行人第一落地点的碰撞车速计算模型,可应用于行人抛距不可靠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该模型碰撞车速计算的准确性,引入了再现车速不确定度理论的评定方法。结合一起轿车与行人的碰撞事故,计算出行人第一落地点车速模型的车速最优取值范围。通过PC-Crash、MADYMO模拟仿真验证及与抛距模型车速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上述车速计算分析流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刘志强纪亮陶伟汪澎倪捷
关键词:PC-CRASHMADYMO
高速公路驾驶人跟车视觉行为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为探求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不同路段不同车道跟车状况下的视觉行为规律,选择某高速公路进行实车试验,采用ASL Mobile Eye眼动仪采集若干名驾驶人的视觉行为数据,获得跟车阶段不同车道驾驶人的注视特点及转移规律,并运用马尔科夫链理论分析了驾驶员各注视点停留概率和注视点之间转移概率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基本路段跟车过程中驾驶人对当前车道及前方车辆的注视概率最高,处于左侧车道与中间车道的驾驶人注视分布及注视转移模式存在差异性;在匝道路段跟车过程中驾驶人注视区域及注视转移模式较为集中,对本车道及转向区域的注视概率相当。
余灏哲韩美
关键词:驾驶人跟车高速公路
基于PCA与BP神经网络的制动行为模型被引量:3
2015年
为建立驾驶员在跟驰过程中的制动行为模型,利用驾驶模拟仪采集了大量在跟车行驶状态下避免追尾碰撞时驾驶员所采取的制动操纵行为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与驾驶员制动行为有关的贡献率达97.04%的4个主要参数,将这4个参数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值,建立了符合驾驶员危险感知特性的制动行为模型。依此建立的制动行为模型仿真效果较好,符合驾驶人的行车习惯,丰富了驾驶行为模型,并可进一步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中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
刘志强张硕辉汪澎
关键词:BP神经网络驾驶行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