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47001)
- 作品数:19 被引量:70H指数:5
- 相关作者:朱江杨道丽王晓丹李志刚毛俊亚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技术标准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Hg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采用滤纸接触试验和人工土壤试验方法,以48 h、7 d和14 d为试验周期,研究重金属汞(Hg)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滤纸接触试验空白对照组和人工土壤试验空白对照组的试验生物没有死亡,满足质量控制要求。滤纸接触试验结果表明Hg对蚯蚓经皮暴露的48h-LC50值大于1.0 mg/cm2。采用人工土壤法暴露7 d和14 d时Hg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55.97 mg/kg和143.67 mg/kg,且随Hg浓度升高蚯蚓的死亡率增加,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蚯蚓的死亡率可以作为对土壤中重金属Hg污染进行定量表征的一种生物标志。
- 朱江李志刚杨道丽毛俊亚
- 关键词:HG蚯蚓急性毒性
- 球肾白线蚓与赤子爱胜蚓生态毒理测试比较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和球肾白线蚓(Fridericia bulbosa)的个体特征、饲养环境、试验方法操作性、受试生物的敏感性等方面开展系统比较,探讨了球肾白线蚓对土壤中典型污染物生态毒性检测的优势。结果表明,球肾白线蚓与赤子爱胜蚓相比,饲养、繁殖育种方法相似,但其个体特征差异明显、比表面积大;试验操作简便、易于观察、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小;球肾白线蚓和赤子爱胜蚓的14 dLC50(暴露14 d后的半数致死浓度)可作为污染土壤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在选取同一污染物暴露的情况下,球肾白线蚓的14 d-LC50是赤子爱胜蚓的1/2001/5,对污染物的毒性效应更灵敏,可优先作为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 朱江
- 关键词:环境学赤子爱胜蚓LC50急性毒性
- 土壤电动修复中匀强电场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对土壤电动修复过程中匀强电场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进行研究。土壤细菌计数及PCR-DGGE研究结果显示,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与土壤细菌的数量和多样性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在电场强度为3.0V/cm时,电场对土壤细菌的刺激与抑制作用基本平衡。较低的电场强度刺激土壤细菌生长繁殖,高电场强度显著抑制甚至致死土壤细菌。在匀强电场中,中间土壤细菌群落受到的影响较小,电极附近土壤细菌群落受到的影响较大。电场阳极对土壤细菌的数量和多样性产生较大影响,而电场阴极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
- 赵庆节
- 关键词:匀强电场电动修复细菌群落
- 砷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为了研究砷对土壤生物的毒性效应,分别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得不同暴露浓度的砷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滤纸接触法测得的24 h和48 h的LD50分别为34.256×10^-3mg/cm^2和19.749×10^-3mg/cm^2;人工土壤法测得的7 d和14 d的LD50分别为322.71 mg/kg和163.06 mg/kg。随着砷浓度升高赤子爱胜蚓的死亡率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的死亡率可以作为对土壤中砷进行定量表征的1种生物标志物。
- 李淳朱江
- 关键词:砷赤子爱胜蚓急性毒性效应土壤生态系统生物标志物
- 作为土壤污染生物标志物的蚯蚓体腔细胞提取方法比较被引量:7
- 2011年
- 比较了纤维针法(FNE)、电压刺激法(EE)、超声波刺激法(UP)、纤维针与超声波刺激结合法(CM)四种蚯蚓体腔细胞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单位体重细胞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M>UP>EE>FNE,细胞的成活率由大到小依次为CM>FNE>EE>UP,其中CM法提取的单位体重细胞数(106个)较多(4.638±0.138)且存活率(%)最高(97.258±0.161)。CM法所提取的体腔细胞能满足作为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生物标志物的要求,可以为在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污染土壤开展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 朱江杨道丽李志刚王振旗毛俊亚
-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土壤污染
- 溴苯腈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采用滤纸接触试验和人工土壤试验方法,分别以48 h、7 d和14 d为试验周期,研究农药溴苯腈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滤纸接触试验空白对照组和人工土壤试验空白对照组的试验生物没有死亡,满足质量控制要求.滤纸接触试验结果表明溴苯腈对蚯蚓经皮暴露的48h-LC50值为10.76×10-3 mg.cm-2;采用人工土壤法暴露7 d和14 d时溴苯腈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44.39 mg.kg-1和41.75mg.kg-1,且随溴苯腈浓度升高蚯蚓的死亡率增加,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蚯蚓的死亡率可以作为对土壤中农药溴苯腈污染进行定量表征的一种生物标志.
- 朱江杨道丽王振旗毛俊亚
- 关键词:蚯蚓急性毒性
- 全氟辛烷磺酸对蚯蚓体内4种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了不同暴露浓度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蚯蚓细胞色素P450(CYP450)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指标敏感性总体为CYP450>CAT>GSH-PX>SOD。人工土壤试验中PFOS诱导CYP450含量增加,同时又抑制CAT活性。试验第4天时,50mg/kg处理组CAT活性是对照组的2.83倍,SOD活性达到190.769 U/mg,是对照组的2.19倍;12.5 mg/kg处理组GSH-PX活性最高,CYP450含量是对照组的3.85倍。PFOS暴露浓度与蚯蚓CAT、SOD和CYP450活性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在PFOS环境污染诊断时,可将第4天时的CAT、GSH-PX活性和CYP450含量作为生物标志物。为赤子爱胜蚓体内抗氧化酶和CYP450作为PFOS污染的早期诊断和生态风险监测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
- 姚洪伟沈根祥朱江王晓丹胡双庆
-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赤子爱胜蚓抗氧化酶细胞色素P450
- 现代大学校园水景规划设计探讨被引量:9
- 2011年
- 围绕现代大学校园水景规划设计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形象、丰富校园文化以及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解析了水的景观特性以及人的亲水性,并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例,阐述了水景在校园环境设计中的作用,强调水体能够活化、界定空间;水景在景观设计中具有可塑性效果;水景能够调节小气候。结合实例,从水景的空间设计、尺度设计、文化性、生态性,以及滨水空间的设计、水景与其他校园环境要素的结合的角度,对校园中的水景设计展开探讨,并就水面环境维护、水系管理、利用水景的生态效益论述了校园水景的维护和管理要点,进而探讨了生态型校园水景的规划设计思路,以期提升现代大学校园水景规划设计水平。
- 李志刚朱江
- 关键词:水景设计
- 种植不同植物的人工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被引量:20
- 2011年
- 为了解人工湿地中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种植美人蕉、香蒲、芦苇和旱伞草4种植物的人工湿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正在运行的人工湿地系统中,在15~25 cm深度,人工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16SrDNA的PCR-DGGE图谱显示微生物群落相似性高于70%;在40~50 cm深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15~25 cm深度土壤,种植不同植物的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存在明显差异,芦苇和旱伞草湿地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美人蕉和香蒲。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湿地中植物根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存在着一定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植物根系对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纵向分布存在较大影响。
- 赵庆节
- 关键词:人工湿地微生物多样性DGGE
- EUB338探针对真细菌细胞的检测灵敏性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EUB338探针对真菌的检测灵敏度。[方法]以16株常见真菌为材料,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法进行分析。[结果]EUB338探针检测灵敏度的平均值为63.9%,改良方法可将检测灵敏度平均值提高到71.3%。[结论]该研究可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检测土壤真菌提供科学依据。
- 王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