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B420)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郑志峰冶芸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政治
  • 2篇政治态度
  • 2篇知识分子
  • 2篇社会
  • 1篇都市
  • 1篇都市空间
  • 1篇许德珩
  • 1篇知识分子群体
  • 1篇社会交往
  • 1篇社会影响力
  • 1篇神气
  • 1篇气质
  • 1篇自由知识分子
  • 1篇教育
  • 1篇教育背景
  • 1篇精神气质
  • 1篇交往
  • 1篇公共
  • 1篇关系网
  • 1篇关系网络

机构

  • 4篇燕山大学

作者

  • 4篇郑志峰
  • 3篇冶芸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社科纵横
  • 1篇湖北函授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独立时论》群体与《时与文》群体比较研究
2012年
《独立时论》群体与《时与文》群体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颇具特色的两个自由知识分子群体。两者的成员都以大学教授为主体,在政治上均为国共之间的中间势力,由于二者分处于不同的都市空间,无论是精神气质、政治态度、影响力的生产方式及来源上均有很大差别。将二者进行比较,将会发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演变历史中的诸多细节。
郑志峰冶芸
关键词:自由知识分子教育背景政治态度都市空间
“时与文”群体与“观察”群体比较研究
2012年
"时与文"群体与"观察"群体是战后上海最为重要的两个知识分子群体,他们都有着民主、富强的社会理想。但在战后独特的历史格局中,不同的教育经历、价值理念及人生际遇,使他们表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质和政治态度。知识分子群体的社会影响力取决于群体内部结构,也离不开与社会的联系及互动能力,在这一点上,"时与文"群体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观察"群体则成为一个"漂浮者阶层"。
郑志峰冶芸
关键词:知识分子群体精神气质政治态度社会影响力
北大民主教授群研究(1945-1949)被引量:1
2013年
北大民主教授群是长期以来被学界忽略的一个课题。在战后的北大,许德珩以"九三学社"为组织依托,以北大、巴黎大学为联络纽带,建构了一个民主教授群体,与以胡适为首的"独立时论"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立;许德珩等民主教授利用公共的交往和私下的往来,逐渐将那些政治色彩不鲜明的教授争取过来,使北大的民主力量不断壮大。这是战后北大教授们日渐分化、重建公共认同的过程,也包含着北大、甚至是北平知识界政治气候的变迁。
郑志峰冶芸
关键词:许德珩
社会交往与公共认同:也谈吴晗的政治转向被引量:1
2012年
吴晗政治上的转向,固然有社会大背景的因素,但也应该充分考虑"小环境"对其政治抉择的影响。社会交往网路就是一种典型的"小环境"。从19世纪30年代胡适派学人的学术网络中脱离出来,19世纪40年代的吴晗踏入了中共的统战组织网络和民主教授的社会交往圈子,其政治态度的剧变并不出人意外。重返北平后,在知识分子普遍政治化导致分化的情况下,吴晗的社会交往再也无法进入以北大、清华教授为主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人际网络中,他反而在与中共党员、革命民主人士的交往、合作中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空间和意义。
郑志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