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IS201246114)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陈俊华申学林魏贵春赵凌云姚运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震
  • 2篇震源
  • 2篇震源机制
  • 1篇地震定位
  • 1篇地震构造
  • 1篇地震精定位
  • 1篇地震趋势
  • 1篇地震事件
  • 1篇地震震源
  • 1篇地震震源机制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构造
  • 1篇蓄水
  • 1篇震群
  • 1篇震源机制解
  • 1篇震源体
  • 1篇三峡库区
  • 1篇双差定位
  • 1篇双差定位法
  • 1篇小震

机构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4篇魏贵春
  • 4篇申学林
  • 4篇陈俊华
  • 3篇赵凌云
  • 1篇吴建超
  • 1篇戴苗
  • 1篇吴海波
  • 1篇姚运生
  • 1篇张丽芬

传媒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峡秭归附近地区地震精定位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秭归附近地区2008—2011年的73个M≥1.0地震重新进行定位,得到58个定位结果。结果显示,精定位后在减小残差、控制震中分布和震源深度方面均有较大改进。震中平均误差为:南北向0.42 km,东西向0.63 km,垂直向1.53 km。精定位后显示,74%的地震事件深度分布在7 km左右,平均深度6.8 km。结合秭归附近地区地震活动情况,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震趋势。
魏贵春张丽芬申学林陈俊华
关键词:地震事件双差定位法蓄水地震趋势
2012年10月31日三峡库区M_L3.8小震群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对2012年10月31日三峡库区屈原镇ML3.8小震群活动的研究表明,是一次与三峡水库蓄水过程直接相关震群活动;地震主要聚集在仙女山断裂带北端,深约10 km,分布在结晶基底附近;震源体的线性尺度较小,主要限定在5 km的范围;主震和较大地震表现为较典型的构造型地震特征;震群活动为水库高水位蓄水引发仙女山断裂北端构造应力调整,其震群为水库触发型构造地震。
陈俊华姚运生吴海波吴建超申学林魏贵春戴苗赵凌云
关键词:小震群震源机制震源体
震源联合定位方法在三峡库首区地震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三峡台网2001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9日的到时地震波形资料,采用震源联合定位方法,对三峡库首区7 011次地震重新定位,得到了不同蓄水阶段的台站校正值。结果显示:①地震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并集中于郭家坝—屈原镇、泄滩、巴东—巫山一带;②三峡库首区存在地震波速横向不均匀性,速度分布与地质构造、蓄水等因素密切相关;③蓄水前地震波速分布情况主要受地质构造影响,而蓄水阶段三峡库首区的地震波速分布情况除受地质构造影响外,还受库区渗水影响。该方法在三峡库首区地震定位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申学林魏贵春陈俊华赵凌云
关键词:地质构造
基于CAP方法的2013湖北巴东5.1级地震震源机制与发震构造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利用湖北与重庆区域台网共9个台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采用CAP法(Cut and Paste Method)反演了湖北巴东2013年12月16日MS5.1地震震源机制解,其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I:走向166°,倾角82°,滑动角41°;节面Ⅱ:走向69°,倾角49°,滑动角169°;最佳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分布在5.5km附近。分析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带有逆冲成分的走滑性质断层,主压应力P轴近EW向,主张应力轴近NS向。余震序列主要呈EW分布,少部分呈NS方向分布,较大余震的发震破裂滑动类型以正走滑型的居多,其次为逆倾滑型及逆走滑型。结合7次较大余震的机制解判断,近EW向节面为发震断层。
赵凌云张辉陈俊华申学林魏贵春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PASTE地震构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