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02235)
- 作品数:40 被引量:231H指数:8
- 相关作者:陈旭义张赛汤锋武涂悦蒋显锋更多>>
- 相关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武警后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大鼠皮质少突胶质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被引量:2
- 2016年
- 背景:由于少突胶质细胞主要来自少突前体细胞,实验通过提取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获取少突胶质细胞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细胞接种密度对生长及形态学观察具有重要影响。目的:对比优化少突胶质细胞的培养条件。方法:取48 h内的SD新生鼠大脑皮质前体少突胶质细胞。分别用DMEM/高糖、DMEM/F12培养基培养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每组接种密度分别2×104/cm2,4×104/cm2,8×104/cm2,16×104/cm2,32×104/cm2,64×104/cm2;分别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贴壁72 h后,进行诱导分化,分化7 d后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DMEM/高糖、DMEM/F12培养基以2×104/cm2,4×104/cm2,8×104/cm2接种密度时,可辨识完整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形态。诱导分化7 d后,免疫荧光鉴定提示3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均可呈现髓鞘碱性蛋白阳性,F12组中2×104/cm2,4×104/cm2,8×104/cm2接种密度条件下细胞均数分别为16.40±3.30,49.95±2.33,76.95±4.86,高于相应条件下的高糖组12.65±2.53,32.10±1.17,54.05±1.56(P<0.05)。结果表明,DMEM/F12较DMEM/高糖培养基适于少突胶质细胞培养,在一定范围内,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随接种密度成梯度增多,接种密度在4×104/cm2-8×104/cm2范围对观察细胞形态观察较为适合。
- 杨凯李一鹏刘英富程远驰汤锋武梁冰徐忠伟陈旭义
- 关键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细胞密度分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人工仿生脊髓导管的制备及性能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背景:传统的组织工程导管制造方法存在复杂外形制造困难和内部空间结构无法控制的缺陷,不能满足一些微导管所要求的精确性和空间结构复杂性。目的:设计一种人工仿生脊髓导管,并研究其性能。方法:采用Solid Works制图软件建立导管数据模型,在3D打印机上生成平台扫描路径,以丝素蛋白和胶原蛋白为原料,制作人工仿生脊髓导管,检测导管的吸水率、孔隙率、力学性能及细胞相容性。将人工仿生脊髓导管置入SD大鼠背部皮下,置入后1,2,3,4周取出导管,观察导管降解情况。结果与结论:人工仿生脊髓导管的微观孔隙分布均匀,大小不等,孔径为10-240μm,孔隙率为(53.6±1.0)%,吸水膨胀率为(1 347.0±19.4)%,压缩弹性模量为(0.60±0.12)MPa;神经干细胞可在人工仿生脊髓导管孔隙中生长,呈球形或梭形,在导管表面密集生长,有些细胞伸出伪足附着在导管表面。人工仿生脊髓导管置入SD大鼠背部皮下1周后降解20%,2周后降解59%,3周时降解74%,4周后完全降解。结果表明人工仿生脊髓导管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及降解性。
- 朱祥陈旭义李瑞欣邢冉李东涂悦
- 关键词:脊髓生物材料丝素蛋白胶原蛋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斯钙素蛋白1在大鼠燃煤型氟中毒脑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燃煤型氟中毒大鼠脑组织中斯钙素蛋白(STC)1及钙离子的变化,探讨STCl在燃煤型氟中毒脑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中、高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大鼠饲料(含氟1.3mg/kg),低、中、高氟组分别饲以含氟为20.0、40.0、60.0mg/kg的饲料,所有大鼠均饮用蒸馏水,自由饮食、饮水;180d后,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TCl蛋白及基因的表达,并检测脑组织内钙离子含量。结果与对照组[(24.70±3.53)%]相比,低、中、高氟组大鼠STCl细胞阳性率[(48.10±2.11)%、(54.90±1.73)%、(79.30±3.71)%]均显著增高(P〈0.05),其中高氟组明显高于低、中氟组(P均〈0.05)。低、中、高组大鼠脑组织中STCl的mRNA表达(0.58±0.09、0.85±0.17、1.75±0.04)均高于对照组(0.37±0.12,P〈0.05),高氟组STClmRNA表达高于低、中氟组(P均〈0.05)。低、中、高氟组大鼠脑皮质钙离子浓度[(138.62±4.19)、(167.43±6.57)、(189.45±3.72)n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1.47±9.46)nmol/L,P均〈0.05],其中高氟组高于低、中氟组(尸均〈0.05),中氟组高于低氟组(P〈0.05)。结论STCl可能依靠调节钙离子平衡的功能参与了燃煤型氟中毒脑损伤机制。
- 陈旭义梁冰汤锋武张永春孙发谷江张赛
- 关键词:氟中毒脑损伤钙
- 重型颅脑创伤继发应激性溃疡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5年
- 应激性溃疡(SU)是重型颅脑创伤(s TBI)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存在致命威胁。目前,s TBI继发SU的西医病机是神经内分泌失调、胃黏膜保护屏障功能减弱等,但治疗药物比较局限,有些药物甚至会产生并发症;而中医方面,单味中药及汤剂治疗s TBI继发SU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诊疗标准不统一,但临床报道的有效率较高。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s TBI继发SU可互相取长补短,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 李杰陈旭义刘小伟涂悦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
- 中性蛋白酶Ⅱ消化法在神经元诱导培养中的应用
- 2015年
- 【目的】建立中性蛋白酶Ⅱ(DispaseⅡ)对神经球的分散、消化及消化后神经元的诱导培养方法。【方法】取15 d胎鼠的脑组织,经剪碎、研磨、血清培养基培养得到的神经球,培养2 d后观察细胞贴壁情况,并换成诱导剂培养液培养3 d,用DispaseⅡ消化已培养的神经球,后期将经DispaseⅡ消化后的细胞继续进行培养、诱导、鉴定。【结果】用DispaseⅡ消化神经细胞后体外培养并诱导,神经球能够诱导分化成神经元,并能形成典型的神经元细胞网状,经NSE鉴定阳性。【结论】利用DispaseⅡ消化的方法能够将神经球消化成单个细胞,消化后的细胞能够继续培养并向神经元分化。
- 王永光陈旭义刘英富陈小义钟士江
- 关键词:神经元神经球
- 大鼠脊髓损伤后即刻和2周后植入嗅鞘细胞对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即刻与2周后植入嗅鞘细胞对轴突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3月龄左右Wistar大鼠36只,成功建立脊髓瓣切损伤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即刻组(脊髓损伤模型建立后即刻移植嗅鞘细胞)、2周组(脊髓损伤2周后移植嗅鞘细胞)和空白组(仅作完全性脊髓损伤,不做其他处理)各12只,分别于脊髓损伤后第1周、2周、4周、8周对3组大鼠进行大鼠联合行为学计分法评分(CBS),各取6只大鼠采用HE染色于第4周分别观察制作脊髓标本进行观察,于第8周测定各组大鼠的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采用嗜银染色观察各组脊髓轴突再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2周、4周、8周即刻组、2周组、空白组的CB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时间点均各组间比较关系为即刻组<2周组<空白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三组大鼠的CBS评分均呈现出显著的降低趋势(P<0.05)。术后第8周,即刻组、2周组、空白组的CSEP、MEP潜伏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即刻组<2周组<空白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即刻与2周后植入嗅鞘细胞对轴突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均具有一定的价值,脊髓损伤后即刻进行嗅鞘细胞植入的效果更好。
- 蒋显锋汤锋武陈旭义张赛
- 关键词:脊髓损伤嗅鞘细胞轴突再生神经功能
- 精确显微技术条件下构建脊髓损伤模型的脊髓离断状态被引量:3
- 2014年
- 背景:弥散张量成像是一项常用于大脑临床研究中的技术,但很少用于脊髓损伤的诊断或预后。目的:采用显微技术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测脊髓离断情况,这为进一步的干预治疗提供良好的动物损伤模型。方法:健康SD大鼠12只在精确显微技术下制备脊髓损伤模型,6只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用核磁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观察实验组大鼠造模后脊髓离断情况,用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检测大鼠神经电生理改变情况,利用斜坡实验和BBB评分评价大鼠造模后的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大鼠苏醒后双下肢全瘫、尾巴不能摆动、尿潴留;弥散张量成像图像显示其T10段脊髓完全离断;运动及感觉诱发电位波形较对照组均未引出;造模后1 d、造模后1,2,4周斜板试验角度均小于30°,BBB评分均少于10分,随时间延长,部分大鼠可见后肢刺激性反射,但无主动性功能活动,局部脊髓结构破坏严重。说明精确显微技术能成功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并且在弥散张量成像图像上清晰可见T10段脊髓完全离断。
- 李晓寅陈旭义涂悦刘英富徐云强杨晓青李瑞欣李娜李建国
- 关键词:脊髓损伤显微技术弥散张量成像神经电生理诱发电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Hunt—HessⅢ~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手术后并发脑积水差异的比较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0
- 2015年
- 目的 分析比较Hunt—HessⅢ~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管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手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差异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和武警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接受血管介入栓塞(介入栓塞组,403例)或开颅夹闭手术(开颅夹闭组,364例)的Hunt—HessⅢ~Ⅳ级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术后出现急性脑积水的病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可能造成两组术后脑积水形成差异的因素进行量化与赋值,通过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脑积水患者短期预后情况,比较两种手术的优缺点。结果 介入栓塞组403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脑积水56例(13.90%),开颅夹闭组364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脑积水33例(9.07%),两组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0,P=0.037)。767例aSAH患者中,行血肿清除者脑积水发生率显著低于未行血肿清除者[3.07%(11/358)比19.07%(78/409),X^2=47.635,P=0.0003;行脑室引流者脑积水发生率显著低于未行脑室引流者[2.77%(19/685)比85.37%(70/82),X^2=487.032,P=0.000]。在介入栓塞组403例患者中,行血肿清除者脑积水发生率略低于未行血肿清除者[8.06%(5/62)比14.96%(51/341),X^2=2.082,P=0.168];行脑室引流者脑积水发生率显著低于未行脑室引流者[2.59%(9/347)比83.93%(47/56),X^2=266.599,P=0.000]。在开颅夹闭组364例患者中,行血肿清除者脑积水发生率显著低于未行血肿清除者[2.03%(6/296)比39.71%(27/68),)X^2=95.226,P=0.000];行脑室引流者脑积水发生率显著低于未行脑室引流者[2.96%(10/338)比88.46%(23/26),X^2=203.852,P=0.000]。介入栓塞组与开颅夹闭组之间行血肿清除者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6%(5/
- 刘洋孙圣凯陈旭义程世翔秦至臻刘秀陈孝储宁莉莉王志宏
- 关键词:动脉瘤脑积水
- 青藤碱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周龄SPF级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青藤碱组和甲氨蝶呤组各10只。对照组大鼠不予处理,模型组、青藤碱组和甲氨蝶呤组制备关节炎大鼠模型后,分别采用生理盐水10mL/(kg·d)、青藤碱100mg/(kg·d)和甲氨蝶呤40mg/(kg·d)连续灌胃28d。观察青藤碱对关节炎大鼠足容积和关节肿胀评分的影响;采用X线影像学分析大鼠关节骨侵蚀和关节间隙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结果模型组第1、2、3、4周足容积[(0.94±0.17)、(1.12±0.41)、(1.46±0.64)、(1.28±0.75)mL]明显高于对照组[(0.51±0.13)、(0.51±0.08)、(0.53±0.12)、(0.54±0.16)mL]、青藤碱组[(0.62±0.10)、(0.68±0.13)、(0.73±0.19)、(0.87±0.23)mL]和甲氨蝶呤组[(0.53±0.11)、(0.60±0.10)、(0.62±0.14)、(0.66±0.17)mL](P<0.05),青藤碱组与甲氨蝶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第1、2、3、4周时关节肿胀评分[(2.1±0.3)、(7.9±0.5)、(11.7±1.2)、(10.4±0.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0分)和甲氨蝶呤组[(1.5±0.2)、(4.6±0.5)、(5.1±0.6)、(4.9±0.5)分],第3、4周关节肿胀评分高于青藤碱组[(7.2±0.8)、(6.1±0.7)分](P<0.05);第4周模型组关节间隙狭窄评分[(143.18±39.50)分]和总评分[(321.39±104.80)分]高于对照组(均为0分)、青藤碱组[(78.67±25.38)、(191.15±67.75)分]和甲氨蝶呤组[(61.72±21.24)、(158.26±51.40)分](P<0.05),模型组骨侵蚀评分[(178.21±65.4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0分)和甲氨喋呤组[(96.54±30.16)分](P<0.05);模型组大鼠第30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49.72±6.58)μg/L]、白细胞介素-1β[(46.94±5.07)μ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4.96±2.37)、(11.85±2.46)μg/L]、青藤碱组[(24.10±4.12)、(21.02±3.88)μg/L]和甲氨蝶呤组[(20.56±4.63)、(19.73±4.41)μg/L](P<0.05)。结论青藤碱对胶原�
- 王昊刘天盛陈旭义
- 关键词:胶原诱导性关节炎青藤碱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 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严重创伤,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SCI会造成患者损伤平面以下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其主要原因是SCI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死亡,大量的轴突变性及弥漫性的脱髓鞘病变,影响脊髓功能。目前研究发现在适当的生长环境下,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一些受损的神经元轴突会有少许再生,因此,SCI的治疗策略中最重要的就是神经保护和神经再生。
- 邢冉陈旭义刘英富朱祥涂悦
- 关键词:脱髓鞘病变轴突变性脊髓功能神经元轴突神经系肢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