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5YFJMJC02300)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强张凤奎赵永成邵英起郑以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贫血
  • 3篇再生障碍性贫...
  • 3篇障碍性贫血
  • 3篇细胞
  • 2篇电泳
  • 2篇造血
  • 2篇凝胶
  • 2篇彗星试验
  • 2篇免疫抑制治疗
  • 2篇骨髓
  • 1篇单个细胞
  • 1篇单细胞
  • 1篇血细胞
  • 1篇再生障碍性贫...
  • 1篇造血细胞
  • 1篇障碍性
  • 1篇髓细胞
  • 1篇贫血患者
  • 1篇琼脂凝胶
  • 1篇琼脂糖

机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篇刘强
  • 1篇刘永泽
  • 1篇齐军元
  • 1篇郑以州
  • 1篇阎嶂松
  • 1篇周康
  • 1篇邵英起
  • 1篇赵永成
  • 1篇张凤奎
  • 1篇王慧君
  • 1篇张凤奎
  • 1篇张莉
  • 1篇刘强

传媒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单个细胞凝胶电泳分析在范可尼贫血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报告1例经单个细胞凝胶电泳(SCGE)证实存在 DNA 断裂的范可尼贫血(FA)患儿,探讨 SCGE 作为 FA 实验诊断依据之一的可行性。临床资料 4岁10个月患儿,双侧拇指畸形、隐睾、右侧小睑裂和右眼内斜视等多种先天异常。自3岁2个月始,发现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确诊为FA。方法和结果 SCGE 分析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DNA 断裂。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彗尾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00%、90%和52%,而正常同龄对照的分别仅为2%和5%。患儿及其父母的 SCGE 各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P<0.01)。患者有微核细胞高达6.74%,而正常仅为0.40%。结论 SCGE 证实该 FA 患儿存在 DNA 断裂,提示 SCGE 可以作为 FA 实验诊断依据之一。
齐军元邵英起刘永泽刘强郑以州张凤奎赵永成
关键词:范可尼贫血电泳琼脂糖凝胶单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性的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评价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性,探讨其对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的影响和在晚期克隆性血液学异常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彗星试验检测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性,分析其与反映骨髓造血衰竭参数的相关性,评价遗传不稳定对IST近期疗效的影响及IST对骨髓细胞遗传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彗星参数尾矩(TM)、Olive尾矩(OTM)、彗星细胞率(Come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患者年龄、性别和外周血细胞计数与骨髓造血细胞各项彗星参数无相关性(P值均〉0.05);比较Comet%〈21.64%组与Comet%321.64%组、OTM〈1.58组与OTM≥1.58组重型从(SAA)患者IST后6个月治疗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T治疗对SAA患者彗星参数无明显影响,获得部分治疗反应者Comet%、TM、OTM以及获得完全治疗反应者Come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例SAA患者在发生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前彗星参数均明显增高.结论 遗传不稳定性增高与骨髓造血衰竭可能是AA同一病理生理机制导致的不同表现形式;治疗前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性对SAA患者IST近期疗效无影响;IST可能减轻获得治疗反应者骨髓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
张丽红王慧君张莉周康杨栋林阎璋松李洪强刘庆国齐军元刘强储榆林张凤奎
关键词:彗星试验免疫抑制治疗
表现酷似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急性造血停滞23例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报告表现酷似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急性造血停滞(AAH)患者临床特征,探讨与 SAA 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患者的鉴别。方法以1111例初治 SAA 和 vSAA 患者为对照,回顾性分析23例临床表现酷似再生障碍性贫血的 AAH 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结果 23例 AAH 中16例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符合 SAA 或 vSAA 诊断标准,自发病起2个月内出现自发性造血恢复,中位时间为17(8~40)d。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符合 SAA 或 vSAA 诊断标准的16例 AAH 患者年龄大[中位年龄35.5岁,SAA(包括 vSAA)为21.0岁],多伴有其他疾病及用药史,常以发热症状起病;实验室检查与 SAA 或 vSAA 相似,但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高,总铁结合力减低更为常见,骨髓 CFU-GM 相对较高。结论某些 AAH 与 SAA 或 vSAA 临床表现非常相似,常需回顾性诊断方可鉴别,分析其起病情况及实验室特征有助于早期识别。
阎嶂松张莉王慧君周康李建平黄振东万丽尚磊鲍雪临张凤奎
关键词:贫血急性
免疫抑制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遗传不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强烈免疫抑制治疗(IST)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细胞遗传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彗星试验检测患者骨髓细胞遗传不稳定性,以彗星尾部DNA(TDNA)百分比、尾长(TL)、尾矩(TM)、Olive尾矩(OTM)和彗星细胞率作为分析参数,分别检测IST前后AA患者骨髓细胞,并与对照组结果比较。结果91例初治AA患者TDNA百分比、TL、TM、OTM、彗星细胞率分别为(5.0±4.0)%、11.3±7.2、1.7±2.0、1.5±1.4、(16.8±13.7)%,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58例重型AA(SAA)与33例非重型AA(NSAA)患者彗星试验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组患者各彗星试验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3例SAA患者治疗后3个月TDNA百分比、TL、TM、OTM、彗星细胞率分别为(4.4±3.6)%、10.4±7.5、1.4±1.6、1.3±1.4、(20.2±21.2)%,30例SAA患者治疗后6个月TDNA百分比、TL、TM、OTM、彗星细胞率分别为(3.7±3.3)%、10.0±7.2、1.2±1.8、1.1±1.3、(18.5±19.0)%,结果与58例SAA患者IST前彗星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AA患者骨髓细胞存在遗传不稳定性,IST本身近期并不增加SAA患者细胞遗传不稳定性。提示IST与AA患者发生晚期克隆性血液学异常可能无关。
张丽红王慧君张莉周康杨栋林阎璋松李洪强刘庆国齐军元刘强储榆林张凤奎
关键词:贫血彗星试验电泳琼脂凝胶免疫抑制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