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G1999043200)

作品数:1 被引量:20H指数:1
相关作者:邱小平卫治国祝新友汪东波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喷流
  • 1篇喷流沉积
  • 1篇喷流沉积型
  • 1篇铅锌矿
  • 1篇铅锌矿床
  • 1篇锌矿
  • 1篇锌矿床
  • 1篇矿床
  • 1篇变质
  • 1篇变质作用
  • 1篇沉积型
  • 1篇成矿
  • 1篇成矿特征

机构

  • 1篇北京矿产地质...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甘肃有色地质...

作者

  • 1篇汪东波
  • 1篇祝新友
  • 1篇卫治国
  • 1篇邱小平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甘肃西成地区南北铅锌矿带矿床成矿特征及相互关系被引量:20
2006年
长期以来,甘肃西成地区的SEDEX型铅锌矿被分为南矿带沉积改造型与北矿带沉积变质型,二者容矿层位、容矿地层层序及成矿地质特征均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二矿带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笔者发现,二矿带成矿的相似性远多于差异性,厂坝—李家沟矿床容矿地层层序倒转,灰岩系统在下,片岩系统在上,层序与南矿带相同。西成盆地存在多个近东西向的铅锌矿带,北矿带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两个矿带成矿的差异性更多地表现在后期改造作用的方式上,厂坝—李家沟矿床的改造是在"原地"相对"干"而"封闭"的体系内完成,从而保留有完整的条纹条带状沉积特征,而南带众多的铅锌矿床的改造作用是原地的成矿物质经过迁移,"异地"、"湿"的(经历热液过程)和相对开放的条件下在构造虚脱部位沉淀富集成矿,并有部分外来物质参与。而引起这种改造作用差异的根本原因则是区内印支期与酸性侵入岩浆作用有关的变质作用程度不均一。
祝新友汪东波卫治国王瑞廷邱小平
关键词:铅锌矿床喷流沉积型变质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