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卫生厅医学创新课题(2009-CX-1)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李晖翁国星蔡吓妹李志芳陈海宇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球囊损伤
  • 1篇再狭窄
  • 1篇球囊
  • 1篇球囊损伤
  • 1篇后再狭窄
  • 1篇冠状
  • 1篇冠状动脉

机构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1篇陈海宇
  • 1篇李志芳
  • 1篇蔡吓妹
  • 1篇翁国星
  • 1篇李晖

传媒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判断大鼠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程度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判断大鼠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30只)和实验组(球囊损伤30只),每个时间点(造模前、造模后2、7、14和28 d)取6只,制备大鼠颈总动脉球囊导管扩张损伤模型,在各个时间点将动脉组织行OCT检测并和血清学指标(LDL、HDL、ALP、CRP)、病理学指标(血管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管腔狭窄率)相比较。结果实验组血清学指标(LDL/HDL、ALP)及病理学指标都随着造模时间逐渐加重,对照组处理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OCT图象散射系数(μs)随造模时间逐渐增大,对照组μs处理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μs与病理学指标(血管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管腔狭窄率)均存在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OCT是评估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程度的可行方法。
陈海宇翁国星李晖李志芳蔡吓妹
关键词:冠状动脉再狭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