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4M551125)

作品数:24 被引量:126H指数:7
相关作者:龙淼何剑斌张燚董双何润霞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工学院四川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毒素
  • 6篇玉米赤霉烯酮
  • 6篇赤霉烯酮
  • 4篇肠道
  • 3篇动物
  • 3篇降解
  • 3篇杆菌
  • 2篇毒性
  • 2篇益生元
  • 2篇原花青素
  • 2篇呕吐毒素
  • 2篇曲霉毒素
  • 2篇微生物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免疫
  • 2篇卡氏
  • 2篇花青素

机构

  • 23篇沈阳农业大学
  • 13篇沈阳工学院
  • 2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铁岭师范高等...
  • 1篇辽宁禾丰牧业...
  • 1篇吉林省动物疫...
  • 1篇东丰县动物卫...

作者

  • 24篇龙淼
  • 9篇何剑斌
  • 7篇张燚
  • 6篇何润霞
  • 6篇董双
  • 6篇陈新亮
  • 5篇关心
  • 4篇郭佳怡
  • 3篇高增贵
  • 3篇杨淑华
  • 2篇李鹏
  • 2篇梁甜甜
  • 2篇刘义
  • 2篇饶红梅
  • 1篇封伟杰
  • 1篇张文奎
  • 1篇穆国冬
  • 1篇王笑玉
  • 1篇臧健
  • 1篇李颜鹏

传媒

  • 5篇动物医学进展
  • 5篇畜牧与饲料科...
  • 4篇畜牧与兽医
  • 3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中国饲料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肉类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9篇2016
  • 12篇2015
  • 2篇201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鸡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被引量:3
2015年
肠道微生物参与鸡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等全过程,对宿主健康起重要作用。综述了影响鸡肠道微生物平衡的因素(宿主、日龄、饲养环境、日粮、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及其调控措施,以期为研究肠道菌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袁晓丹龙淼
关键词:胃肠道微生物群
禽卡氏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能更好地防治禽卡氏杆菌病,试验采用GAM培养基对病鸡输卵管进行了菌株分离,以革兰氏染色试验、生化试验、16S r DNA序列分析分子生物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试验结果与卡氏杆菌的生化特性一致。16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与Gen Bank上的卡氏杆菌16S r DNA序列同源性达到99%以上,最终确定分离株为卡氏杆菌,命名为Gallibacterium anatis C2-1-1。卡氏杆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米诺环素极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曲松、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头孢唑林、阿米卡星、头孢呋辛、四环素、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链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等不敏感,该分离株具有一定耐药性。
龙淼饶红梅陈新亮关心董双何剑斌
关键词:卡氏杆菌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药敏试验
呕吐毒素和其他B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对肠道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霉菌毒素被认为是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其中单端孢霉毒素被认为危害最为严重的霉菌毒素之一。呕吐毒素(DON)和其他B型单端孢霉烯族可诱发肠道病理病变,对肠上皮细胞的完整性造成破坏,进而改变肠道屏障功能,并且DON和B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也可影响肠上皮免疫细胞产生免疫因子,抑制肠道上皮的免疫反应。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就呕吐毒素和其他B型单端孢霉烯毒素对肠道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郭佳怡陈洁何润霞关心董双龙淼
关键词:呕吐毒素免疫反应肠道病变
原花青素对玉米赤霉烯酮致小鼠肝脏、肾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7
2016年
试验旨在研究原花青素(PC)是否对玉米赤霉烯酮(ZEA)中毒的小鼠肝脏及肾脏具有保护作用。选取40只日龄为8-9周、体重约为45g的健康清洁级雄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灌喂生理盐水,PC组灌喂100mg/kg PC,ZEA组灌喂40mg/kg ZEA,PC+ZEA组灌喂100mg/kg PC+40mg/kg ZEA,眼球采血,颈椎处死后采取肝脏样本。测定肝脏组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血清中尿酸(UA)、尿素氮(BUN)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组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提示肝脏及肾脏没有明显的氧化损伤;与对照组相比,ZEA组的小鼠组织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丙二醛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尿酸、尿素氮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提示肝脏及肾脏有严重的氧化损伤;PC+ZEA组的小鼠各项指标(除超氧化物歧化酶外)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ZEA组(P〈0.05;P〈0.01),提示其肝脏及肾脏氧化损伤程度低于ZEA组,PC对ZEA中毒小鼠的肝脏及肾脏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韩建鑫何剑斌高锋杨淑华梁甜甜董双张燚龙淼
关键词:原花青素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被引量:17
2016年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本试验选取清洁级昆明系雄性小鼠93只,随机分成5组:25 mg/kg、50 mg/kg、75 mg/kg ZEA处理组、溶剂对照组(DMSO)、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进行腹腔注射染毒,每天1次,连续5 d,于末次染毒后第2天摘眼球采血并脱颈处死动物,分离睾丸和附睾,测定脏器系数、精子密度和活力,睾丸酶的活力水平以及血清睾酮和雌激素的浓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赤霉烯酮显著地降低小鼠的体重和精液品质,睾丸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显著升高(P<0.01,P<0.05),血清睾酮和雌激素浓度随染毒剂量的增加显著下降(P<0.01,P<0.05)。该结果提示,玉米赤霉烯酮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具有严重的损伤作用,影响生精功能。
董双何剑斌张燚龙淼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附睾精液品质
玉米赤霉烯酮所致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真菌毒素,对动物具有生殖毒性、免疫毒性、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并有促癌作用,还能引起机体的氧化应激。玉米赤霉烯酮广泛存在于饲料和谷物中,能引起动物慢性中毒、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对畜牧养殖业危害严重。介绍了玉米赤霉烯酮所致的氧化应激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阐明该作用机制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提供理论依据。
王建花张燚龙淼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自由基氧化应激信号传导通路
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免疫学诊断是应用免疫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诊断各种疾病和测定免疫状态的技术方法,它是确定疾病的病因和病变部位,或是确定机体免疫状态是否正常的重要方法。免疫学诊断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简便、快速、安全的特性,并已用于检测牛的各类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被认为是接触性传染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的成功控制取决于准确的诊断。因此,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对我国畜牧业生产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降低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论文主要综述了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免疫凝集试验、横向层流免疫分析、免疫聚合酶链反应、生物传感器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等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并概述了这些方法在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诊断上研究进展。
雒思龙龙淼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学诊断方法
一株兔源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能力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对采用厌氧分离筛选技术从家兔肠道中分离出的细菌进行培养特征及菌落形态观察,生化鉴定,16Sr DNA序列分析,并对分离株进行产酶能力试验,最终分离、鉴定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T2-shier-5,并具有较强的产酶能力,产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和几丁质酶能力分别达到(15.16±1.79)、(169.46±21.76)、(36.65±2.87)、(2.14±1.35)、(1.46±0.32)U/m L。该菌株的成功分离鉴定为研制兔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奠定了基础。
龙淼何润霞刘敏月于丹邵启冰童柳荫李松菲高增贵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
禽卡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禽卡氏杆菌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蛋鸡的一种传染病,该病由禽卡氏杆菌引起。禽卡氏杆菌为两端钝圆的球杆菌,菌体单个散在或成对分布,能引起蛋鸡输卵管病变和腹部膨大,并使蛋鸡呈企鹅状,造成产蛋量下降,鸡只最终因输卵管囊肿、卵黄性腹膜炎、贫血、消瘦而死亡。该病可严重影响蛋鸡的健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了解禽卡氏杆菌病,文章从卡氏杆菌微生物学特性、分型、耐药性、抗四环素基因分型的决定因素、PCR和16S r DNA检测等方面进行综述,期待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龙淼饶红梅陈新亮何剑斌
关键词:耐药性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4
2015年
以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健康家畜粪便、土壤等为样本,采用玉米赤霉烯酮(ZEN)毒素为唯一碳源进行ZEN毒素降解菌的驯化富集培养,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ZEN毒素降解能力检测。结果显示:共筛选到14株具有能够降解ZEN的菌株,降解率在8.3%~87.1%之间,其中从石油污染土地筛选到的菌株SYA13在72h对液体培养基中的ZEN毒素的降解能力达87.1%以上,明显高于其他菌株;对SYA13菌株从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RNA序列进行分析,初步鉴定SYA13菌株为红球菌(Rhodococcus)。ZEN高效降解菌SYA13菌的分离鉴定,为继续研究其降解机制及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龙淼何润霞刘义关心王媛陈新亮郭佳怡高增贵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红球菌生物解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