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60044)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5
相关作者:武晓东付和平张福顺阿娟张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荒漠
  • 4篇群落
  • 3篇啮齿
  • 3篇啮齿动物
  • 2篇植物
  • 2篇种群
  • 2篇种群数量
  • 2篇荒漠植物
  • 2篇阿拉善荒漠
  • 1篇动态特征
  • 1篇动物
  • 1篇多样性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药理作用研究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生态学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机构

  • 7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教育部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鄂尔多斯市气...

作者

  • 6篇武晓东
  • 5篇付和平
  • 3篇张福顺
  • 2篇袁帅
  • 2篇阿娟
  • 2篇张晓东
  • 1篇郑彬
  • 1篇包俊江
  • 1篇侯霞
  • 1篇查木哈
  • 1篇巴达马其其格
  • 1篇李秀娟
  • 1篇金珩
  • 1篇武文华
  • 1篇李颖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草业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内蒙古草业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荒漠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对应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2002-2008年,采用样方法对内蒙古典型荒漠区禁牧样地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以7年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了荒漠植物群落的季节和年度特征,并利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植物群落特征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排序分析。结果表明:灌木和草本植物的高度、盖度、密度和生物量的季节特征均为夏季和秋季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秋季显著高于春季(P<0.05)。灌木植物与草本植物群落特征的年动态具有差异,草本植物群落特征的年间波动大于灌木植物。DCA排序表明荒漠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和年度间差异不明显。CCA排序表明草本植物特征因子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大于灌木植物。草本密度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大,草本高度与年均温度的相关性较大,草本生物量与年降水量、年均温度的相关性均较大。
阿娟张福顺张晓东武晓东
关键词:荒漠DCACCA
Study on the Region scale Diversity of Rodent Community in Semi-Desert and Desert Areas of China
<正>Introduction Animal community,which is a functional unit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is always one of the ...
A juan Wu Xiaodong~(**) Fu Heping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ohhot 010018,China)
文献传递
人为不同干扰条件下荒漠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动态特征--动物与植物群落的典型相关分析被引量:19
2008年
群落的格局和动态是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中的基础问题,也是揭示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核心问题。为了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在人为不同干扰下的动态特征,特别是研究荒漠区的脆弱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在人为不同干扰下的动态特征,是揭示人为干扰下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特征的基础。2002~2004年在内蒙古阿拉善典型荒漠区,选择了4种不同干扰条件的生境,分别为禁牧区、过牧区、轮牧区和开垦区,研究了人为不同干扰下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变动趋势,应用典型相关方法分析了啮齿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在不同干扰条件下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两种观察尺度域上(标志样地和线路样地)动物群落变量与植物群落变量的相关关系表现为:动物群落变量与植物群落变量中的草本关系最为突出,在分析的两个尺度的8个样地中,除标志样地的过牧区外,其它7个样地均与草本关系密切,且绝大多数样地动物群落变量与草本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荒漠生态系统中,在4种干扰条件下,草本的特性,特别是草本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对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起到关键作用,其值越大,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种的丰富度(数量)和生物量就越小。就同一种干扰条件下的两种尺度域上的情况看,动物群落和植物群落的相关性较突出的特点是:在禁牧区和开垦区,喜湿的种类(黑线仓鼠和草原黄鼠)与植被的相关性显著,在轮牧区和过牧区,喜旱的种类(小毛足鼠和三趾跳鼠)与植被的相关性显著,且均与草本呈负相关关系。
武晓东阿娟付和平金珩
关键词:群落啮齿动物荒漠
啮齿动物种群数量与年降水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2002-2008年,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嘉尔格勒赛汗镇天然荒漠草地中,采用铗日法对划区轮牧样地的啮齿动物种群数量进行调查。每年的4、7、10月的上旬进行野外调查取样,每次取样时随机选择4个铗捕样方,每个样方10 hm2,布设500铗日,每铗线100铗,铗距5 m,铗线距50 m。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群落中主要鼠种的捕获率与年降水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年度的啮齿动物捕获率与年降水量显著正相关(r=0.390 5,P<0.05)。年降水量与群落中主要鼠种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三趾跳鼠>五趾跳鼠>小毛足鼠>阿拉善黄鼠>子午沙鼠>黑线仓鼠。群落中跳鼠对降水量的反应较明显,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的灰色关联系数分别为0.855 6和0.818 9;子午沙鼠和黑线仓鼠对降水量的反应较弱,关联系数仅为0.706 7和0.706 4。
包俊江武晓东付和平张福顺李颖班晓瑞
关键词:啮齿动物降水量荒漠
鹿胎盘生物活性多肽的制备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采用低温酶解法制备鹿胎盘生物活性多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水解最佳条件,并将上述提取液进行超滤,得到分子量在3 000道尔顿以下的混合肽,通过混合肽主要成分的分离、小鼠灌肠实验、细胞培养实验,研究其药理作用,结果表明,鹿胎盘生物活性多肽具有镇静作用,促进神经细胞和人皮肤细胞生长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及美容保健开发价值。
巴达马其其格武晓东侯霞郑彬武文华李秀娟
关键词:药理作用
荒漠区子午沙鼠种群数量动态及其预测被引量:7
2011年
2002-2010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采用铗日法对禁牧区和轮牧区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分析子午沙鼠种群数量的季节和年间变动规律,同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种群预测。结果表明,9年共捕获子午沙鼠2 360只,占总捕获量的39.68%,说明子午沙鼠为该地区的优势鼠种。在轮牧区,2008年子午沙鼠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年份,捕获率达到13.25%,为最低年份的57倍,其他年份捕获率均未超过3%;在禁牧区,子午沙鼠在9年中的种群数量波动较小,均低于4%。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用当年4月子午沙鼠捕获率预测7月捕获率,预测的准确率较高,可为啮齿动物防治提供实践指导。禁牧区的预测模型为y1=0.384 9+1.085 4x1(P=0.046,r2=0.456,df=8);轮牧区的预测公式为y2=-0.974 1+2.397 3x2(P<0.001,r2=0.925,df=8)。
张福顺付和平武晓东袁帅张晓东杨泽龙
关键词:荒漠子午沙鼠种群数量
内蒙古典型荒漠植物群落ɑ多样性研究
2010年
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阿拉善荒漠开垦区,轮牧区,过牧区和禁牧区4类受不同程度干扰的植物群落的ɑ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调查了各个干扰区域在春、夏、秋3个不同季节的ɑ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季节,轮牧区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为最高,而开垦区和过牧区的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与禁牧区和轮牧区的相比则较低。每个区域在不同的季节里的多样性指数变化也不尽相同,随着春、夏、秋3个季节的更替,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基本上都表现为增加的趋势,但是轮牧区和过牧区在夏季到秋季这段时间内,各多样性指数则都表现为降低。
马久付和平王永鲜吕志岗段金如郭利军马金明马红英
关键词:阿拉善荒漠植物群落
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集合群落实证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当生态学家探求在破碎化的栖息地中,群落物种的共存机制、多样性、局域尺度的性质和过程被放到更广阔的时空框架内时,就出现了"集合群落"这一概念。Leibold提出了集合群落概念,他们将一个集合群落定义为局域群落集,这些群落由各个潜在的相互作用的物种的扩散连接在一起。集合群落理论描述了那些发生在集合群落尺度上的过程,并且提出思考关于物种相互作用的新方法。集合群落概念为群落生态学提供了一个新的革命性的范式,集合群落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是同一系统中多物种共存的机理、多样性的形成原因与维持机制。该范式强调区域范围内群落中的综合变异,强调环境特证和栖息地之间通过扩散调节的生物相互作用和空间变化。Leibold等提出了解释集合群落结果理论上的4个生态范式,即(1)中性理论;(2)斑块动态理论;(3)物种分配理论;(4)集团效应理论。之后有大量有关检验这4种生态理论的研究,但是有关陆地脊椎动物系统的集合群落的研究较少。2010—2012年,通过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景观中的8个固定样地中,对啮齿动物、栖息地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利用冗余分析和偏冗余分析,评估环境特征和空间特征对物种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特征独自解释72.8%的啮齿动物物种组成变化,空间特征独自解释33.8%的物种组成变化,环境特征和空间特征共同解释86.5%的啮齿动物物种组成变化,结果显著(P=0.032);去除环境特征之后,空间特征解释13.7%的变化(P=0.246),结果不显著;去除空间特征之后,栖息地变化解释52.7%的变化(P=0.016);环境特征和空间特征的交互作用解释20.1%的物种组成的变化,该区域啮齿动物群落构成集合群落,物种共存中环境特征起着主导作用,由物种分配理论解释该集合群落结构。
查木哈武晓东付和平袁帅乌云嘎张晓东
关键词:群落生态学啮齿动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