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05127)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吴应雄祁皑颜学渊王兆樑林婷婷更多>>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隔震
  • 5篇时程
  • 5篇时程分析
  • 3篇地震
  • 3篇地震响应
  • 3篇柱顶
  • 3篇隔震结构
  • 2篇独立柱
  • 2篇支座
  • 2篇自振
  • 2篇自振特性
  • 2篇橡胶支座
  • 2篇立柱
  • 2篇基础隔震
  • 2篇薄弱层
  • 1篇叠层橡胶
  • 1篇叠层橡胶支座
  • 1篇动测
  • 1篇动力特性
  • 1篇性能分析

机构

  • 7篇福州大学

作者

  • 6篇吴应雄
  • 6篇祁皑
  • 4篇颜学渊
  • 3篇王兆樑
  • 1篇苏恒
  • 1篇林婷婷

传媒

  • 2篇福建建筑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延边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某首层柱顶隔震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为了达到隔震设计的目的并检验隔震层的工作性能,测试分析了采用首层柱顶隔震技术的某五层框架结构在环境激励和初位移条件下的动力特性,得到了结构的前3阶自振特性如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比;分析了初位移条件下隔震层的自由衰减曲线和滞回性能。结果表明:环境激励条件下,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动力特性相近,隔震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初位移条件下,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比非隔震结构长,结构的阻尼比较大,隔震层滞回曲线较饱满,隔震层具有快速复位的特性,能消除长期以来有关对隔震层是否具有自动复位特性的疑虑。
吴应雄祁皑颜学渊
关键词:隔震橡胶支座自振特性振动测试
某层间隔震实际工程动力测试与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检验某综合楼隔震层的实际工作性能,对这栋应用层间(首层柱顶)隔震技术的结构在环境激励和初位移这两种条件下的动力特性进行测试,得到结构的前几阶自振特性,如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比.分析了初位移条件下隔震层的自由衰减曲线和滞回性能.测试表明:环境激励条件下,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动力特性相似,说明隔震层尚未发挥隔震作用,隔震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稳定;初位移条件下,与非隔震结构相比,隔震结构的基本周期较长,阻尼比较大,隔震层滞回曲线饱满并具有明显的复位特性.
吴应雄祁皑颜学渊
关键词:层间隔震自振特性环境激励
某大型大底盘隔震结构的应用研究
2013年
基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隔震规程》的相关规定,对新疆某一建筑面积为27128m2大底盘三塔楼结构进行隔震设计,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结构在设防烈度下中震及大震作用下的结构地震响应,验算了的隔震层的抗风承载力、隔震支座的竖向承载力及在大震下的隔震层的位移、抗倾覆能力等设计要点,并对该实际工程隔震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验算结果表明隔震设计满足现有国内外规范规程的相关规定,可供类似的工程背景的隔震设计参考。
王兆樑祁皑苏恒林婷婷
关键词:大底盘隔震地震响应时程分析
某基础隔震结构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对厦门某一幼儿园教学楼进行基础隔震设计,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结构在设防烈度下中震及大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对比抗震结构和隔震结构两者的周期、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抗震结构,隔震结构的周期变长,隔震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效应大幅降低,上部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39。经设计验算,结构隔震设计满足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可为类似基础隔震工程的应用提供借鉴。
王兆樑吴应雄
关键词:基础隔震地震响应时程分析
柱顶隔震技术在首层薄弱层框架结构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为探讨首层柱顶隔震体系工程的应用,以首层架空的某5层医技楼为背景,采用首层柱顶隔震体系对首层为薄弱层的该框架结构进行了设计与分析。时程分析表明,在7度地震作用下,隔震上部结构减震效果明显,下部结构(独立柱)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屈服。独立柱的合理设计不仅能够提高结构的安全度,且不影响架空层的使用功能。验证了该方法不仅在技术上是可靠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吴应雄祁皑
关键词:薄弱层时程分析独立柱
叠层橡胶支座与抗风支座组合隔震反应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为研究隔震层增设抗风支座对风压较大地区的隔震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以某实际隔震工程为背景,设定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分别小于0.53和0.40的目标,建立有(无)设置抗风支座的两种隔震结构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对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结果表明,相比较于抗震结构,两种隔震结构地震响应都有显著的降低;无抗风支座隔震方案增加了LRB数量,满足抗风设计要求,但降低了减震效果;有抗风支座隔震方案,减少了LRB的数量,提高了减震效果。在正常使用条件和小震作用下,抗风支座参与工作,隔震层不屈服,当结构遭遇中震作用时,抗风支座能屈服并破坏,退出工作,不影响上部结构的减震效果。
吴应雄王兆樑祁皑颜学渊
关键词:基础隔震地震响应时程分析
首层薄弱层框架结构的柱顶隔震性能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以某首层架空的5层实际框架结构为背景,进行了首层为薄弱层的建筑结构柱顶隔震性能分析。时程分析表明:在7度地震作用下,隔震上部结构减震效果明显;下部结构(独立柱)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其变形仍处于弹性阶段,证明了柱顶隔震技术显著地提高了首层薄弱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增加了首层的变形能力,改善了首层薄弱的特点。同时分析了独立柱的受力与抗震设计,表明合理的独立柱设计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地震安全性。
吴应雄祁皑颜学渊
关键词:薄弱层时程分析独立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