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2081)

作品数:30 被引量:312H指数:13
相关作者:吴孔友查明李静崔永谦臧明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17篇油气
  • 14篇成藏
  • 8篇油气成藏
  • 7篇油气藏
  • 7篇气藏
  • 7篇凹陷
  • 5篇盆地
  • 5篇饶阳凹陷
  • 4篇盐岩
  • 4篇碳酸
  • 4篇碳酸盐
  • 4篇碳酸盐岩
  • 4篇前第三系
  • 4篇储层
  • 3篇油气运移
  • 3篇油田
  • 3篇运移
  • 3篇准噶尔盆地
  • 3篇物理模拟
  • 3篇成藏模式

机构

  • 25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华北油田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5篇吴孔友
  • 12篇查明
  • 4篇李静
  • 3篇王雨洁
  • 3篇臧明峰
  • 3篇崔永谦
  • 3篇李继岩
  • 2篇王晓蕾
  • 2篇高长海
  • 2篇杨君
  • 2篇刘磊
  • 2篇赵卫卫
  • 2篇杨剑萍
  • 2篇杜维良
  • 2篇宋国奇
  • 2篇牟雪梅
  • 2篇聂玲玲
  • 1篇赵仲祥
  • 1篇郭元岭
  • 1篇田世峰

传媒

  • 3篇石油天然气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中国岩溶
  • 1篇沉积学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地质找矿论丛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10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冀中坳陷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结构特征及油气藏类型被引量:10
2011年
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在冀中坳陷油气成藏和潜山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利用地震资料将冀中坳陷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划分为断层-超覆不整合、削截-超覆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削截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等5种类型,其中断层-超覆不整合分布于陡坡带,削截-超覆不整合分布于缓坡带,断褶不整合多分布于中央隆起带,削截不整合多分布在凸起上,平行不整合则分布在生烃区.通过野外踏勘、岩心观察、录井与测井综合解释以及钻井泥浆漏失统计,将冀中坳陷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纵向上划分为底砾岩、风化黏土层及风化淋滤带3层结构,其中风化淋滤带溶蚀孔、洞、缝十分发育,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良好场所.目前已发现削截-超覆型油气藏、侵蚀潜山型油气藏和断褶不整合型油气藏等3类与不整合相关的油气藏.
吴孔友臧明峰崔永谦杜维良
关键词:前第三系油气藏类型
基于声波测井资料的地应力分布研究——以饶阳凹陷任北奥陶系潜山为例被引量:15
2011年
以饶阳凹陷任北奥陶系潜山为例,基于声波测井资料确定了岩石力学参数,视区域边界荷载为未知数,目标井地应力为约束,求解得出区域所受边界力;据此建立地质模型、计算模型、力学模型,对研究区的地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该区域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及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求得的地应力值与实际测量地应力值吻合较好;研究区水平最大主应力值主要集中在-61~-118 MPa,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中北部为北西方向,南部为近南北方向;最小水平主应力值主要集中在-31~-91 MPa,北部最小应力值方向为北东方向,南部为近东西方向。断裂带附近是应力变化的梯度带,断裂带内主应力值较连续地层小,断层对水平主应力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李静查明刘震
关键词:声波测井地应力奥陶系
埕北断坡区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根据埕北断坡区三维地震资料,探讨了主要断层的构造特征;依据石油运移地球化学资料和油气分布特征,研究了主要断层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油气以沿断层垂向运移方式为主,以侧向运移为辅,该区油气藏类型多与断层有关,主要圈闭类型为断块和断鼻型。据此建立了油气沿断裂运移的模式,并预测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域。认为歧东断层和张东断层之间、张北断层和张东断层之间、海4井断层和羊二庄断层之间等区域以及关家堡—埕海地区为有利勘探区。
高长海查明
关键词:断层油气运移油气藏
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差分拉曼光谱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拉曼微探针分析法对单个气液包裹体的化学成分和相态的无破坏性测量来说,目前几乎是唯一最好的方法。但是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主矿物具有较强荧光时,提高信噪比的问题急待解决。本工作对碳酸盐岩储层包裹体样品制成的薄片进行了显微观察、荧光测试及拉曼分析,并进行了空间上横向XY扫描、纵向上深度剖析(Z扫描)和冷热台上变温的流体包裹体差分拉曼光谱测量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差谱揭示了包裹体更真实的光谱曲线,消除了主矿物对包裹体的干扰,以较高的信噪比显现出包裹体中流体(-170℃温度下的冰)位于位移波数3 098 cm-1附近的宽拉曼散射峰,明显的改善了信噪比。
李静查明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碳酸盐岩储层显微拉曼光谱
惠民南部地区油水物化性质与油气运移方向和模式
2011年
油水物化性质变化可以从古水文演化角度反应油气运移方向。本文以惠民凹陷南部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为例,利用原油密度、黏度、地层水矿化度、水型及离子组合参数变化特征,研究油气运移规律。平面上,研究区原油密度、黏度整体具有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规律,局部具有一低四高的分布特征,反映出原油密度、黏度随运移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地层水矿化度具有以夏口断裂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逐渐变小的分布特征,矿化度高值区的分布与夏口断层油气运移聚集有关;地层水水型和离子组合参数变化特征表明沿夏口断裂带具有两个油气聚集区,分别为双丰、江家店—瓦屋鼻状构造。通过对油气运聚关系的分析,以油气源、输导因素为基础,沿油气主要运移方向,建立了研究区近源侧向砂体输导、近源混向反Z型输导、远源混向阶梯状输导、远源混向多级反Z型输导4种油气运移模式。
李继岩吴孔友王晓蕾
关键词:地层水矿化度
冀中坳陷前第三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成岩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前第三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冀中坳陷的重要产油气层,其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溶洞、溶孔、裂缝)为主,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影响很大。根据碳酸盐岩油气藏储渗空间综合分析,将储层分为缝洞孔复合型、溶洞裂缝型、似孔隙型和微缝孔隙型4种类型。通过对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流体包裹体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详细阐述了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根据成岩作用与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可以划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及破坏性成岩作用两大类。建设性成岩作用有利于改善或提高储层孔渗性能,主要有岩溶、白云石化和破裂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能导致储层孔渗性能变差,主要有压实、胶结和充填作用。
王雨洁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岩性油气藏物理模拟被引量:4
2010年
砂岩透镜体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是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深层增储上产的重要岩性油气藏类型,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其成藏特征进行研究表明:充足且有效的油气源条件、充注方式、砂岩透镜体自身物性变化及沟通源岩与砂体的断层与砂体的相对构造位置是决定岩性油气成藏的重要条件,其中是否有沟通有效烃源岩的通道是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关键,砂体物性变化及断层与砂体相对位置是影响油藏含油饱和度的主控因素。研究认为砂岩透镜体中心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断层上盘砂体为该区下一步的勘探目标。
牟雪梅赵卫卫查明
关键词:物理模拟含油饱和度砂岩透镜体
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成岩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不同成岩条件下沉积物作用和变化是进行储层及其评价研究的重点。通过系统取心井的岩心薄片、铸体薄片、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的成岩作用类型,有机械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其中,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好的有利因素;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交代作用等对储层不利。通过对成岩演化序列的研究表明,乌南下油砂山组储层砂岩的成岩阶段主要处于早成岩B亚期。成岩作用研究有利于建立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储层分类和评价标准,并对有利储层进行预测。
石勇侯贵廷钟尚伦杨贵模
关键词:成岩作用乌南油田柴达木盆地
冀中坳陷前第三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模式被引量:14
2010年
冀中坳陷前第三系碳酸盐岩沉积演化经历了多期岩溶地质作用,根据古岩溶形成的时间、成因以及形态特征共识别出5种模式,即同生期层间岩溶、暴露期不整合岩溶、暴露期断裂岩溶、压释水岩溶和热液岩溶。前三者属于表生期岩溶,受构造运动及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是岩溶储集层发育的基础;后两者属于埋藏期岩溶,与酸性流体和地下热液的溶蚀作用有关,该两期岩溶作用对前期古风化壳岩溶的残余孔洞进行了进一步改造,是储层建设的主导和直接因素。多期次岩溶作用的叠加控制了区内岩溶缝洞系统的发育与分布,对碳酸盐岩储集物性的改造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吴孔友王雨洁李竹强
关键词:碳酸盐岩前第三系
南盘江坳陷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南盘江坳陷的海相油气勘探潜力巨大,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储集岩特征的认识不清。在储层沉积学各种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大量地面和井下资料,论述了南盘江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岩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探讨了本区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如沉积相带及成岩作用等,研究区储集岩类型以礁滩灰岩和白云岩较好,有利储层发育的层位主要集中于中泥盆统、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系,总体储集性能评价为Ⅱ—Ⅲ类储层,有利储层分布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北部的碳酸盐台地边缘一线,以及孤立台地周缘的礁滩环境。
王圣柱
关键词:储层特征储层评价碳酸盐岩晚古生代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