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011084)

作品数:9 被引量:87H指数:5
相关作者:郭晋平张芸香刘宁郭跃东李海波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水利厅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落叶松
  • 7篇华北落叶
  • 7篇华北落叶松
  • 4篇幼苗
  • 4篇光照
  • 2篇光照条件
  • 1篇氮素
  • 1篇氮素浓度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地下生物量
  • 1篇淀粉
  • 1篇淀粉含量
  • 1篇移植苗
  • 1篇油松
  • 1篇幼苗生长
  • 1篇云杉
  • 1篇栽植密度
  • 1篇植苗
  • 1篇生理响应
  • 1篇生态适应

机构

  • 9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山西省水利厅

作者

  • 8篇张芸香
  • 8篇郭晋平
  • 3篇刘宁
  • 2篇李海波
  • 2篇郭跃东
  • 1篇张秋枫
  • 1篇郭红彦
  • 1篇吉久昌
  • 1篇白晋华
  • 1篇韩有志
  • 1篇呼起跃
  • 1篇武鹏峰
  • 1篇孙悦燕
  • 1篇徐艳平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山西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华北落叶松二年生苗年生长格局对光照变化的响应被引量:8
2007年
以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幼苗生物生长速度及不同光照条件对苗木生物量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光照条件对苗木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光照条件越好,苗木前期生长速度越快。苗木地上部分生长量也越高,较强的光照条件可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光照不足,会影响苗木根系的生长,且地上部分的生长与根系的生长呈交错的节律关系。
张芸香韩有志郭晋平呼起跃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幼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
华北落叶松-白杄混交林下更新幼苗幼树的功能特性被引量:9
2010年
设置林窗和林冠下2种光照环境作为主处理(透光率分别为100%和40%~60%),林下更新华北落叶松和白杄的2个树龄(3~4年和6~8年)为子处理,测量这2个树种的气体交换参数、比叶面积和茎干质量等功能特性,以了解这2个树种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不同光环境响应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和白杄在气体交换参数、比叶面积和茎干质量上表现出显著的种间差异。虽然白杄的水分相关指标和形态特征表现出保守的资源利用策略,但在净光合速率指标上表现出高碳同化策略。随着光强的下降,华北落叶松在气体交换参数上表现出较大的正响应,白杄则偏向于在茎干质量上表现出较大的负响应。同时,随着树龄增加,华北落叶松在气体交换参数、比叶面积和茎干质量上均未表现出对光照的响应,而白杄的茎干质量和比叶面积则随光强下降,其响应模式与华北落叶松不同。因林下复杂的水分、土壤营养和竞争等因素的协同影响,此结果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刘宁张芸香郭晋平张秋枫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发育阶段气体交换参数功能特性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群落类型及其生态适应性被引量:33
2009年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为研究对象,采用TWINSPAN法对研究地区河岸林进行群落分类,对各群落类型特征进行分析。在提出河岸林群落生态功能适应性指标的基础上,对研究地区河岸林群落进行生态功能适应性分组。通过研究,文峪河上游河岸林可划分为阔叶混交林、华北落叶松阔叶混交林、云杉落叶松混交林、云杉阔叶混交林、阔针混交林、油松阔叶混交林、青杨林、沙棘灌丛和柳树灌丛等9个群落类型,但群落类型之间的分异性总体表现不高,且表现出突出的多样性特征;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组成复杂,草本层多为一些耐干扰种和耐水湿种,总体上越远离河岸,高地群落中的物种比例越高,表现出高地森林与河流之间生态过渡带的典型特点和河岸带生态环境的高度异质性;根据本文构建的群落的生态功能适应性指标,研究地区9个河岸林群落类型可以划分为强入侵性功能组、中等入侵性功能组、弱入侵性功能组和高逃避性功能组等4个生态适应性功能组,不同生态适应性功能组的群落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主要物种具有明显不同的生态对策,而草本层物种的差异不明显。
吉久昌郭跃东郭晋平张芸香
关键词:河岸林群落分类
华北落叶松和云杉幼苗生长对氮素浓度响应的差异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全面掌握华北落叶松和云杉的生长对策差异,为混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幼苗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氮素浓度处理下2个树种的苗期生长表现,分析它们的高生长、地径生长、总生物量、生物量分配的不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和云杉苗期生长对氮素浓度变化都有显著差异,2个树种的响应趋势基本相似,对于氮素的利用也存在显著差异;华北落叶松苗期生长指标高于云杉,尤其以苗高和单株生物量更显著。因此,华北落叶松比云杉对微环境条件的异质性更敏感,在利用林地环境资源支撑其苗期生长的过程中更具有显著优势。
张芸香李海波郭晋平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云杉幼苗氮素浓度
华北落叶松和白木千幼苗脯氨酸及淀粉含量对水分和光照变化的响应
2010年
以2年生华北落叶松和白木千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幼苗栽培试验,测定不同光照、水分条件下脯氨酸含量、淀粉含量的变化,综合比较分析了华北落叶松和白木千苗期生长对光照和水分变化的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华北落叶松和白木千幼苗脯氨酸含量增高,淀粉含量下降,且华北落叶松的变化都高于白木千,华北落叶松幼苗比白木千幼苗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能力更强;随着光照的增强,也有相同的表现。光照和水分条件的变化对华北落叶松和白木千幼苗脯氨酸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具有叠加作用,2个树种对水分胁迫和强光照的响应机制一致,但树种间响应强度不同,华北落叶松的响应能力更强,华北落叶松具有比白木千更大的抗干旱胁迫的生理基础。
张芸香武鹏峰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脯氨酸含量淀粉含量
华北落叶松和白杄幼苗对光照和竞争响应的差异比较被引量:25
2009年
选用3年生华北落叶松和白杄幼苗为试验材料,盆栽试验以自然光照为基础设置4个遮光率水平作为不同光照条件,设置5个密度水平,每个树种15个栽植组合方式(包括单独栽植和混合栽植),进行一个生长季节的试验和取样观测分析,以确定这2个树种在苗期对光照和栽植密度的生长和生理响应以及存活率等功能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幼苗的相对地径生长量在微光条件下显著提高,且其存活率在半光照和弱光照条件下也显著提高。白杄幼苗的高生长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出随光照减弱而升高的趋势,但其存活率不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栽植密度下,华北落叶松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适中的栽植密度可显著提高其存活率;白杄幼苗高生长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与落叶松混栽时比单树种栽植时高,但其存活率没有任何变化。上述结果表明:适度遮荫和密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华北落叶松苗期生长并显著提高其存活率,从而有利于华北落叶松成功度过幼苗幼树期;同时,适度遮荫和混栽也有利于白杄幼苗幼树的生长。
郭晋平李海波刘宁张芸香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光照强度栽植密度
不同光照条件下华北落叶松更新木的光响应曲线被引量:13
2010年
以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在林隙和林缘两种光照条件下设置标准地,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不同年龄更新木进行光响应曲线参数测定和分析,建立了更新木的直角双曲线光响应曲线模型,并分析了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初始斜率(α)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等参数。结果表明:林隙光照下三个年龄阶段更新苗的α、LCP、Rd值表现一致,均是幼树>中等幼苗>小幼苗,而Pmax值是幼树>小幼苗>中等幼苗;林缘光照下三个年龄阶段的α、LCP、Rd也一致表现为中等幼苗>幼树>小幼苗,而Pmax值是中等幼苗>小幼苗>幼树;同一年龄阶段的更新木α值表现为林隙大于林缘。而LCP值则为林缘高于林隙。Rd值则表现较为复杂,小幼苗和中等幼苗是林隙小于林缘,而幼树则相反。Pmax值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更新木间也表现不一致,小幼苗和幼树是林隙大于林缘,而中等幼苗却相反。该研究揭示了不同光照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华北落叶松更新木间光能利用特点差异的生理学基础,将为华北落叶松林分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孙悦燕郭跃东刘宁郭晋平张芸香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光响应曲线
3种因素对油松移植苗根系活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盆栽的方法,以3种不同的光照条件、土壤含水量及苗木含水量,对4 a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移植苗进行处理,测定3种因素交互作用下油松移植苗的根系活力。结果表明:光照强度的降低、苗木含水率的减少及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促使油松移植苗根系活力不断降低;油松移植苗的苗木含水量为63%或土壤含水量为30%时,自然光照下根系活力均显著大于遮光条件下根系活力;在自然光强、63%的苗木含水量及30%土壤含水量其中一种条件影响下,其他两个因素的变化均可引起根系活力的显著变化;在自然光强与53%自然光强条件下,或在土壤含水量为30%和50%条件下,苗木失水均导致根系活力降低。
白晋华王暾郭晋平徐艳平郭红彦
关键词:光照条件土壤含水量根系活力
实验条件下华北落叶松和白杄苗期生长策略的差异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以华北落叶松和白杄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幼苗栽培实验,设置光照、基质水分和基质氮素3个环境因子的多个水平,分析了华北落叶松和白杄苗期生长对3个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对两个树种苗期生长策略的差异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的苗期生长对光照条件的变化有显著响应,而对基质水分和氮素水平变化的响应不显著,一定程度的遮荫有利于幼苗生长,该树种虽为阳性树种,但苗期具有一定耐阴性。白杄的苗期生长与华北落叶松相比较为缓慢,对光照条件的变化不敏感,但对水分条件的变化有显著响应,阴湿环境不利于白杄幼苗的生长,一定程度的干旱反而可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基质氮素含量过高可能还会对幼苗生长带来抑制作用。华北落叶松和白杄苗期生长对环境条件异质性的不同响应模式,必将影响两者的种间关系及其在群落中的共存机制,影响群落的动态趋势和过程。
张芸香李海波郭晋平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