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0848002)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鹏李坤黄广琳梁明康廖彦博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广西巴马世居成人的皮褶厚度及其年龄特征
- 2014年
- 目的:探索世界第5长寿之乡广西巴马成人体脂发育水平及年龄变化特征。方法:测量992例(男463人,女529人)巴马20-110岁组世居人群6项皮脂厚度值。结果:(1)皮下脂肪男性以躯干背部最厚,面部、腹部居中,四肢较薄。女性腹部、下肢、面部、背部的皮下脂肪厚度值相当,均较丰厚。男女均以上臂前部皮下脂肪最薄。(2)男性6项皮褶厚度最大值均出现在20岁组,其随年龄增加下降幅度不明显;女性6项皮褶厚度值(除腓位外)均在40岁组升达高峰,以后则明显下降。结论:广西巴马世居人群皮脂发育水平在40岁左右处于巅峰值,之后呈现缓慢下降,女性下降较快,皮脂发育水平适中,与北方的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相近,优于布依族及广西东部壮族。
- 徐世富黄广琳蒋葵梁明康杨瑞廖彦博苏阳张玲李坤
- 关键词:皮褶厚度成人
- 长寿地区成年女性骨密度测量结果评估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检测广西巴马地区20岁~60岁成年女性的骨密度,探讨其骨密度变化的规律。方法随机选取当地268位20岁~60岁成年女性,按不同年龄分组,每组5岁,共8组。应用韩国生产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定跟骨骨密度。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68例全部进入分析。(1)女性的峰值骨密度处于36岁~40岁年龄组,峰值组的骨密度高于绝经后组(P<0.05),且随年龄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女性的骨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升高。(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女性的SI和年龄呈现出负相关(r=-0.193,P<0.01),和身高有显著关系(r=0.157,P<0.05),并未发现与体重和BMI有关系。结论广西巴马地区20岁~60岁女性SI值与年龄和身高均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获得的SI值为进一步探讨长寿地区成年女性的骨密度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 刘鹏徐世民李春燕冯哲贺韩臻
- 关键词:跟骨骨质疏松症
- 广西瑶族青少年足型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索瑶族青少年足型及足的生长变化规律。方法用吴汝康的人体测量方法,对广西巴马县1186名(男600,女586)6~19岁瑶族青少年的足长、足宽进行测量,按足长宽指数分型。结果瑶族青少年的足长、足宽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15岁时已接近成人水平。足长与足宽存在正相关关系。总体足型以中间型最多(男51.33%,女54.61%),短宽型次之(男48.33%,女44.20%),窄长型最少(男0.33%,女1.20%)。结论瑶族青少年短宽足型出现的比率仅小于壮族,大于汉族、畲族、哈萨克族和回族,这与遗传、生活的气候环境有重要关系。
- 李坤黄广琳廖彦博刘鹏苏阳梁明康蒋葵苏曲之黄卫生
- 关键词:足型瑶族青少年
- 广西巴马长寿乡世居人群体质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调查广西巴马长寿乡世居(当地)人群体质特征。方法选择广西巴马世居成人528名(男263名,女265名)为调查对象,调查其体质特征,计算出42项测量项目的均数、31项指数值和9项观察项目的出现率,并与国内的30个群体的体质进行比较。结果广西巴马世居人群的体质特征为:上眼睑皱褶出现率高,男为90.49%,女为89.81%;蒙古褶出现率低,男为3.42%,女为2.64%;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鼻翼高度多为低等;耳垂多为圆型;发形多为直;额发无尖;鼻梁非凸。广西巴马世居人群男女均为狭头型、中面型、中躯干型、窄肩型、中骨盆型;男为圆头型、高头型、亚长腿型、窄胸型;女为中头型、中腿型、中胸型;男身高均数为1627.4 mm,女身高均数为1512.5 mm。结论广西巴马世居人群具有南方人群体质特征,其体质与仫佬族(广西)和广西大新壮族接近。
- 黄广琳梁明康廖彦博蒋葵苏阳徐世富杨瑞刘鹏陆霓李坤
- 关键词:活体观察活体测量
- 广西巴马476名健康成年男性跟骨超声骨密度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检测广西巴马地区健康成年男性的骨密度,探讨其骨密度随年龄、身高、体重和BMI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韩国生产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对广西巴马地区随机抽取的476名20~111岁健康成年男性进行跟骨SI测量。按不同年龄分组,每组10岁,80岁以上合并为1组,共7组,对所测量的数据通过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男性跟骨SI峰值骨密度在20~30岁年龄段,SI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下降的趋势。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偏相关性分析显示,男性SI与年龄呈现负相关(r=-0.219,P<0.05)与体重有显著(r=0.167,P<0.05)关系,但未发现与身高和BMI有线性关系。结论广西巴马地区20~111岁健康成年男性SI与年龄和体重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获得的SI将为该地区男性骨密度的参考值和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徐世民刘鹏李琴冯哲
- 关键词:骨密度跟骨骨质疏松症
- 广西巴马80岁以上老人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检测广西巴马地区80岁以上老人的骨密度,探讨其骨密度随年龄、身高、体重、性别等变化的规律。方法随机选取当地173例80岁以上老人,应用韩国生产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定跟骨骨密度。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男性与女性相比较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男性SI>女性SI。女性的年龄、体重、身高与SI有显著相关性。男性的年龄、体重与SI有显著关联性,而身高与SI没有相关性。结论广西巴马地区80岁以上老人SI与年龄、体重均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获得的SI值为进一步探讨长寿地区老人提供参考依据。
- 刘鹏徐世民李坤苏曲之贺韩臻李春燕
- 关键词:跟骨骨质疏松症
- 广西巴马县瑶族青少年体型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索广西巴马县瑶族青少年体型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开展少数民族学生体重发育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用Heath-Carter法对1225名6~19岁瑶族青少年体型进行评价。结果瑶族男青少年体型以中间型占优势,而女生7~11岁各组同样以中间型为主,12岁以后体型向内胚层转移。随年龄增长,男生体型由中间型向外胚层型发展后又返回中间型,女生由中间型向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发展。结论瑶族青少年较其他群体皮下脂肪稍厚,骨骼肌肉系统发育较差,身材矮小匀称。
- 李坤刘鹏黄广琳李培春苏阳廖彦博
- 关键词:体型身高体重青少年少数民族
- 广西巴马20--110岁世居人群的体型特征
- 2011年
- 目的:探索世界第5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世居人群的体型特征。方法: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992名(男463,女529)20~110岁巴马世居人群的体型进行评价。结果:随年龄增长,男、女内因子值上升至404岁组达最高,而外因子值降至最低,50岁后男、女内因子值逐渐下降,女性明显于男性,而外因子值逐步回升。中因子值男30~、女40~岁组升至最高,后下降;男性体型(3.4-3.6-2.5)以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占优势,女性(5.0-2.9-2.1)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最多见;与其他群体比较,巴马世居人群男、女内因子值较大,中因子值最小,外因子居中。结论:巴马世居人群皮下脂肪较厚,骨骼细小,肌肉系统发育差、肌量少,体型以小巧匀称为特征。
- 李坤黄广琳刘鹏蒋葵梁明康苏曲之杨瑞徐世富
- 关键词:体型HEATH
- 开放式穴位解剖教学的探讨
- 2012年
- 通过医学院校解剖教研室创建的开放性教学实验室,探索五年制本科生在学习制作穴位解剖标本的同时,对穴位解剖知识的学习效果。
- 刘鹏李坤苏曲之梁建梁明康
- 关键词:穴位解剖学开放式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