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620)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黄敏仁朱嵊朱燕宇邵志龙陈英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杨树
  • 1篇蛋白
  • 1篇育种
  • 1篇植物
  • 1篇酸酶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位点
  • 1篇位点特异性
  • 1篇胁迫
  • 1篇胁迫应答
  • 1篇锌指
  • 1篇锌指核酸酶
  • 1篇抗逆
  • 1篇抗逆育种
  • 1篇克隆
  • 1篇基因
  • 1篇基因打靶
  • 1篇基因克隆
  • 1篇基因克隆及表...

机构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3篇黄敏仁
  • 1篇胥猛
  • 1篇王浩然
  • 1篇陈英
  • 1篇徐立安
  • 1篇宋佳亮
  • 1篇程强
  • 1篇江聪
  • 1篇黄瑞芳
  • 1篇邵志龙
  • 1篇朱燕宇
  • 1篇朱嵊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个杨树第V类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几丁质酶是一种重要的糖苷酶,在植物抗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序列差异及所含结构域的不同,杨树中的几丁质酶可以分为5类。其中关于第V类几丁质酶的研究最少。本研究在加拿大杨中克隆到了一个第V类几丁质酶基因PcCHl3。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该基因eDNA全长1303bp,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36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39.53kD。理论等电点(pI)为5.49。PcCHl3与苦瓜、烟草、梨的第V类几丁质酶在系统进化树上同属一个分支。对PcCHl3在逆境胁迫及病原真菌诱导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后发现,该基因可以被杨树病原真菌杨生褐盘二孢菌强烈诱导(可达对照的83倍),在干旱胁迫及盐胁迫的条件下表达量也出现了较大的上调(为对照的4~5倍)。研究结果为杨树几丁质酶功能的系统进化及林木抗性育种研究建立了一定基础。
江聪宋佳亮黄瑞芳黄敏仁徐立安
关键词:杨树抗逆育种
杨树PeAFB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初步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TIR1/AFB F-box作为生长素受体参与从生长素结合到Aux/IAA蛋白降解这一信号转导过程。通过克隆杨树AFB基因家族成员,并检测其在病原菌、激素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以期了解AFB基因在杨树生长发育及激素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美洲黑杨杂种NL-895杨为材料,通过PCR与RACE技术,克隆NL-895杨AFB基因家族成员全长c DNA,进而利用在线分析软件和数据库对各成员编码蛋白质的理化参数、保守结构域、蛋白质三级结构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结果进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4个NL-895杨AFB基因家族成员在病原菌、激素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获得了4个NL-895杨AFB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Pe AFB2-1,Pe AFB2-2,Pe AFB3和Pe AFB5,其全长c DNA分别为2 461,3 115,2 441,2 818 bp,对应的ORF分别为1 546,1 716,1 716,1 914 bp。4个Pe AFB蛋白亮氨酸含量均在10%以上,特别是Pe AFB2-1,高达13.4%,符合AFB蛋白质富含亮氨酸特征。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e AFB家族成员均具有F-box蛋白特征,其N-端为典型的F-box结构域(IPR001810),还含有5个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RR-rich repeat,IPR006553)。4个杨树AFB和其他模式植物TIR1/AFB F-box蛋白所构建系统发育树将47个AFB蛋白家族成员聚为4大类,4个杨树Pe AFB蛋白属于第Ⅰ类,并且与拟南芥的At AFB蛋白家族成员具有高度相似性。4个Pe AFB基因在茉莉酸甲酯(500μmol·L-1)、丁香假单胞菌DC3000和PEG(20%,m/V)等胁迫条件下,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结论】本研究克隆了4个杨树Pe AFB家族成员,并揭示了其系统进化关系,基因表达分析表明4个Pe AFB基因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其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表明其可能参与了杨树对胁迫应答的负调控。
陈英邵志龙王浩然朱燕宇朱嵊黄敏仁
关键词:F-BOX蛋白胁迫应答
位点特异性DNA内切酶在植物基因打靶中的应用
2012年
基因打靶是在基因组指定位点插入、删除和替换DNA序列的技术。由于同源重组频率低,在植物中高效的基因打靶技术一直未被建立,制约了植物基因功能和分子育种的研究。近年来,人工设计的锌指蛋白和TAL效应因子DNA结合结构域实现了对全新DNA序列的识别。人工设计的DNA结合结构域连接核酸内切酶能在基因组指定位点创造双链DNA断裂,进而产生定点突变和促进同源重组。笔者重点介绍锌指核酸酶和TAL效应因子核酸酶在植物基因组定点突变和基因打靶中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程强胥猛黄敏仁
关键词:植物基因打靶锌指核酸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