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2001ZL36)
- 作品数:5 被引量:56H指数:5
- 相关作者:娄必丹章薇刘智林华王净净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下肢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痉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张力平衡针法组(研究组)和传统针法组(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法治疗。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下肢肌张力、痉挛指数(CSI)、足下垂内翻程度、Fugl-Meyer及FIM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0d后,2组改良的Ashworth、下肢FMA及FI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2组CSI评分、足下垂及内翻角度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并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
- 娄必丹章薇刘智李金香黄洁谭朝坚余兆安
- 关键词:脑卒中张力平衡针法
-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ADL和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的改善及对患者ADL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张力组54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上肢取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伸肌侧肩髃、天井及阳池穴;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屈肌侧髀关、曲泉、解溪及申脉穴。传统组52例,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BI)及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定患者的ADL及生活质量。结果:经过30 d的治疗,2组患者BI及QL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0.01);与传统组比较,张力组提高更显著(P<0.05,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痉挛瘫痪状态,促进ADL及生存质量的提高。
- 刘智章薇娄必丹林华李金香王净净
- 关键词:张力平衡针法ADL
- 张力平衡针法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及对血清Ca^(2+)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的改善及对血清Ca2+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220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传统针法进行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患者血清Ca2+含量的变化。结果张力平衡针法有效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并对血清Ca2+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状态痉挛状态,并提升患者血清Ca2+的含量。
- 刘智章薇娄必丹王净净林华李金香
- 关键词:张力平衡针法
- 张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治疗对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治疗对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行针刺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0d后评定比较患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30d后,两组患者患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且见效快。结论张力平衡针法结合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
- 刘兆平曾满萍谢辉娄必丹章薇
- 关键词:张力平衡针法康复治疗脑卒中针刺
-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血脂和血糖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8
- 2006年
-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220例,随机法分为A组与B组各110例,分别采用张力平衡针法(A组)与传统针法(B组)进行对照观察,并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脂、血糖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30 d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肌张力改善,血脂、血糖指标均有下降,A组与B组比较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的肌张力和恢复神经功能,在下调血脂、血糖方面亦优于传统针法组。
- 娄必丹章薇刘智林华王净净
- 关键词:血脂血糖针刺疗法张力平衡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