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07-1012)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桂美邓国军李东海肖香佐徐春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江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张量成像
  • 3篇弥散
  • 3篇弥散张量
  • 3篇弥散张量成像
  • 3篇成像
  • 2篇深部肿瘤
  • 2篇肿瘤
  • 2篇脑深部
  • 2篇脑深部肿瘤
  • 2篇脑肿瘤
  • 1篇神经通路
  • 1篇术前
  • 1篇术前评估
  • 1篇通路
  • 1篇皮质
  • 1篇皮质脊髓束
  • 1篇纤维束
  • 1篇功能磁共振
  • 1篇功能磁共振成...
  • 1篇白质

机构

  • 3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3篇肖香佐
  • 3篇李东海
  • 3篇邓国军
  • 3篇陈桂美
  • 1篇徐春华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的变化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脑深部肿瘤患者,术前常规行MRI、DTI检查,构建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测量肿瘤邻近区白质纤维束和其相对应正常脑白质纤维束的FA值、ADC值。结果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区、相对应正常脑白质纤维束区之间FA、ADC均值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的变化对为深部脑肿瘤的治疗计划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邓国军李东海陈桂美肖香佐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脑肿瘤
弥散张量成像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的研究
2010年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的价值.方法 20例脑深部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MRI、fMRI及DTI检查,获取fMRI脑激活图、DTI图、3D解剖图.DTI通过三维重建皮质脊髓束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fMRI采用手握拳激发模式,获取激活信号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比较两种技术的吻合度,以评价DTI三维重建皮质脊髓束定位的初级运动功能区的准确性.结果 20例患者fMRI获得的激活信号主要位于对侧中央沟处,围绕着"Ω"形柄状结构分布,中央前回位于激活信号前方.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完成DTI皮质脊髓束的三维重建,重建的皮质脊髓束也定位于激活信号前的脑回,两者均较好显示初级运动功能区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DTI可较好地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这对于有肢体瘫痪患者及不能合作的儿童的初级运动功能区的定位有重要意义.
邓国军李东海陈桂美肖香佐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皮质脊髓束
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深部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深部肿瘤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脑深部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利用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纤维示踪图(DTT),观察白质纤维束结构、走行及其与肿瘤的毗邻关系,测量病侧白质纤维束及其对应健侧白质纤维束的FA值、弥散系数(ADC)值。结果白质纤维束单纯推移5例,单纯破坏7例,推移并破坏8例。单纯破坏、推移并破坏者,其病侧与健侧FA值、ADC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单纯推移者,其病侧与健侧FA值、ADC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12例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正常工作、学习8例,生活自理但未参加工作3例,死亡1例。结论 DTI有助于准确判断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毗邻关系,对脑深部肿瘤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邓国军徐春华陈桂美肖香佐李东海
关键词:脑肿瘤神经通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