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W011)

作品数:23 被引量:97H指数:6
相关作者:单小曦何志钧贺滟波邓金玉王青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鲁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文艺
  • 6篇媒介
  • 3篇文化
  • 2篇新媒介
  • 2篇审美
  • 2篇数字媒介
  • 2篇文化生态
  • 2篇文艺美学
  • 2篇美学
  • 2篇化生
  • 1篇德勒兹
  • 1篇电影
  • 1篇电影理论
  • 1篇动物学
  • 1篇动物学家
  • 1篇新马克思主义
  • 1篇隐喻
  • 1篇影像
  • 1篇影像世界
  • 1篇语境

机构

  • 8篇鲁东大学
  • 7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8篇何志钧
  • 3篇贺滟波
  • 1篇单小曦
  • 1篇孙恒存
  • 1篇王春苗
  • 1篇曾建辉
  • 1篇王青

传媒

  • 2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东岳论丛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汉语言文学研...
  • 1篇创作与评论
  • 1篇中外文论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媒介与文艺生产消费的转型被引量:2
2013年
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新媒介逐渐取代了原先的旧媒介,文艺生产消费也由此发生了新的变化,即由传统的树状文艺生产消费模式演变为新型的"块茎"式文艺生产消费模式。新媒介作为文艺生产的要素开始参与到文艺市场的整个过程中,从而使数字化媒介形态下的文艺生产消费在生产主体、传播过程、接受群体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征。
贺滟波
关键词:新媒介
媒介文化生态的剧变与文艺美学的重构
一"生态学"(Ecology)一词由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l)在1866年率先提出,他所谓的"生态学"(Ecology)更多关注的是生物圈、生态环境。"即自然环境里诸元素的互动,他特别强调...
何志钧
文献传递
当代“草根”文艺:伴随文化中心下移而葳蕤被引量:3
2013年
近年来,"草根"文艺越来越火,大有登堂入室,入主要津之势。"草根文艺"之所以能够长期存活,并在当代异军突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草根"文艺显示了有别于精英艺术、商业艺术的草根性、民族民间性、世俗化、生活化的文化趣尚和非实利性、非超越性、非唯美性的百姓艺术品格。草根文艺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一种新的文艺潮流既有其生机和活力,也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
何志钧王青
关键词:民间性
欧美新马克思主义生产型文论中的阿多诺异数
2013年
阿多诺关于文化工业和审美生产力的论述值得深究。现代性文化批判是贯穿阿多诺一生众多著述的一条红线,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是基于其启蒙辩证法思想展开的。文化工业在根本上是一种与商品化逻辑、现代性文化同质的肯定性文化、同一性文化。阿多诺也充分正视了现代艺术生产的复杂性,辩证地主张艺术的精神性、物质性并重。
何志钧
关键词:阿多诺
穿行在影像世界中的德勒兹——从德勒兹对柏格森的四个注解看其电影理论
2011年
德勒兹的电影理论主要是在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加以注解并深入阐发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主要涉及运动、运动影像及其三个变体、回忆与梦幻、现在尖点与过去时面四个论题。在四评柏格森的过程中,德勒兹重新认识电影并建立了一种以时间—影像为核心的电影哲学观,他宣称电影影像是一类符号,但不是语言符号,并将"辖域化—解辖域化—再辖域化"的哲学美学概念运用于电影的分析中,建构了一种对于影像符号的"再符码化"构想,德勒兹的这些理论主张对审视中国当代国产贺岁片具有一定的学理意义和现实意义。
贺滟波何志钧
关键词:德勒兹运动影像
莫言小说中的病态隐喻被引量:3
2013年
莫言小说中的神秘意象、奇诡想象带有病态化审美趋向,这历来是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莫言小说中的病态化审美倾向是民族集体文化心理积淀而成的一种审美范畴,同时也表征了鲁迅沉痛批判国民性的小说精神的遗失。另外,莫言在文人商品化的过程中,对"写什么"、"为谁写"、"给谁看"问题的矛盾之处也成为其病态化审美倾向的渊源。
贺滟波
关键词:小说精神
新媒介文化语境与文艺、审美研究的革新被引量:5
2012年
媒介演进显示出了从硬媒介向软媒介,从原子材质媒介向比特媒介转变的嬗变趋势。后信息社会的文化范式是一种混融转换式、集成整合式、去中心化、多元共生的范式。多元并存、立体伸展的媒介融合集成的"全媒体"格局和文艺跨媒体运营的实践经验为当代文艺、审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阈,开启了新的问题意识。20世纪以来,经过"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文艺理论和文艺美学范式正面临着一次新的转换,一种"数字媒介转向"正在深刻影响今日的文艺与审美研究。这种情况客观上要求当代文艺学因应时势,积极转型,从传统文艺学的语言学思维模式转换到数字媒介学文论研究模式。传统的线性思维、链状模式文艺美学是与文字思维、印刷文化、作者—文本—读者的主从单向度顺接关系相适应的,而与数字化生存、全媒体、超文本、网络传播时代文艺审美实践的去中心多维动态交互关系相适应的则是非线性、立体化的网络状模式的文艺美学。
何志钧
关键词:数字媒介文艺审美研究
数字媒介转型与文艺消费的全媒体格局
2013年
伴随着媒介转型,数字媒介语境中文艺消费的全媒体格局已初步形成。一般文艺消费模型可概括为"客体——(媒介化,生产)——媒介——(解媒介,消费)——主体",而文艺消费的全媒体格局则可用公式表示为:数字——数字——数字。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格局会促使文艺消费的形态趋于一体化,中介融合的全媒体格局会促进文艺消费的中介趋向数字化,全媒体的渠道融合会促使文艺消费主体的感官联通化,全媒体的体式融合会促使文艺消费客体的文类混沌化。文艺消费的全媒体格局还处在初期塑造阶段,但它昭显了全新的消费理念,显示了文艺消费的新方式和新趋势。
何志钧孙恒存
关键词:全媒体数字媒介文艺消费
传媒与区域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
2012年
在当代中国,传媒与区域文化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逐渐形成了如今互为支撑、互生互补、互惠互利的局面。传媒对区域文化产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可以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传播渠道、平台,而且传媒本身可以建构和发展成区域性的文化产业。传媒影响力之于区域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除了宣传、造势、包装、信息提示引导外,还能够提供新的产业化整合平台、公共空间,形成新的传播渠道,促成新的产业结构,开拓新的产业格局和机制。传媒不再仅仅是外在的载体、触媒,而是成了区域文化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的内在要素。
何志钧王春苗
关键词:传媒文化产业
媒介文化生态的剧变与文艺美学的重构被引量:1
2012年
一'生态学'(Ecology)一词由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l)在1866年率先提出,他所谓的'生态学'(Ecology)更多关注的是生物圈、生态环境。'即自然环境里诸元素的互动,他特别强调这样的互动如何产生一个平衡而健全的环境。'恩斯特·海克尔所谓的'生态学'仅仅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种'生态学'显然是针对生物界、自然界的学科门类和范畴,关于这一点,比利时生态学教授P·迪维诺在其《生态学概论》中也曾做过较系统的界说,他指出'从理论上而言。
何志钧
关键词:自然界文化生物界动物学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