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2009FJ1007) 作品数:4 被引量:47 H指数:4 相关作者: 杨天足 刘又年 张杜超 刘伟锋 陈霖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冶金工程 更多>>
脱除铅阳极泥中贱金属的预处理工艺选择 被引量:12 2013年 提出碱性NaOH体系分步氧化浸出和盐酸浸出相结合的工艺预处理铅阳极泥,在碱性分步氧化浸出过程中,实现As的氧化溶解和Bi等金属的氧化沉淀,然后用盐酸溶解碱性浸出渣中的Bi,使贵金属富集在盐酸浸出渣中。结果表明:无论碱性直接浸出或酸性直接浸出都不能有效分离铅阳极泥中的有价金属;改变烘烤温度、延长空气氧化时间和改变碱性加压氧化浸出温度都不能实现有价金属的分步分离。当双氧水用量大于0.2以后,碱性浸出过程As的浸出率达到92%以上,碱性浸出渣盐酸浸出时,Bi和Cu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9.0%和97.0%,且残余的As不溶解,实现铅阳极泥中有价金属分步分离的目的。 刘伟锋 杨天足 刘又年 陈霖 张杜超 唐谟堂关键词:铅阳极泥 盐酸浸出 NAOH 铜阳极泥碱性加压氧化浸出渣的硫酸浸出过程 被引量:9 2013年 针对铜阳极泥碱性加压氧化浸出渣开展硫酸浸出过程研究,考察硫酸浓度、温度、时间、液固比、搅拌速度和氧化方式等因素对浸出渣渣率和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浸出率随硫酸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银的溶解尤为明显;硫酸浸出渣中未溶解的铜主要以单质存在,采用空气氧化方式可以提高铜的浸出率;在最佳条件即硫酸浓度为2.7 mol/L,温度为85℃,液固比为5:1,时间为2 h,空气压力为0.1-0.2 MPa和搅拌速度为300 r/min下,硫酸浸出渣率为60.0%,Cu和Te的浸出率分别为97.65%和77.53%,Ag和Sb的浸出率分别为8.95%和2.0%。 刘伟锋 刘又年 杨天足 陈霖 张杜超 王安关键词:阳极泥 硫酸浸出 铜 沉淀转化法制备超细银粉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11年 以Ag2O为前驱体,葡萄糖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为分散剂,对沉淀转化法制备超细银粉进行了研究。试验考察了反应体系pH值、分散剂、葡萄糖浓度及反应温度对银粉形貌与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增加,银粉粒径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偏酸性体系中银粉粒径分布较宽,而偏碱性体系中颗粒团聚明显且其粒径分布宽;以PVP为分散剂可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类球形超细银粉;提高葡萄糖浓度,银粉粒径减小;温度升高银粉粒径增大且团聚严重。在100mL高纯水中加入8 g Ag2O和0.08 g PVP,控制反应温度为30℃,接着并流加入0.35 mol/L葡萄糖溶液和0.18 mol/L氨水溶液,控制体系pH值为8的条件下,可制备出粒径在1μm左右且分散良好的类球形超细银粉,其粒度可调。 朱明 刘志宏 李玉虎 刘智勇 李启厚关键词:氧化银 脱除铜阳极泥中贱金属的预处理工艺 被引量:24 2013年 提出用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和硫酸浸出相结合的工艺预处理铜阳极泥,即铜阳极泥在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使As和Se氧化后溶解,Cu和Te被氧化后沉淀,然后用硫酸溶液浸出碱性浸出渣中的Cu和Te,实现铜阳极泥中贱金属的有效脱除。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碱性直接浸出或酸性直接浸出,都不能有效分离铜阳极泥中的有价金属;不同强化方式下的碱性KOH体系浸出过程,都不能达到同时脱除As和Sb的目的;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在NaOH浓度为2.0 mol/L和温度为200℃时,不仅在碱性浸出过程As和Se的浸出率都达到99.0%以上,而且碱性浸出渣硫酸浸出时Cu和Te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5.64%和77.38%。 刘伟锋 杨天足 刘又年 陈霖 张杜超 王安关键词:铜阳极泥 硫酸浸出 氢氧化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