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CZX018)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董世峰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物理现象
  • 2篇伦理
  • 2篇伦理学
  • 1篇意向性
  • 1篇哲学
  • 1篇启蒙
  • 1篇唯物
  • 1篇唯物主义
  • 1篇马克思哲学
  • 1篇旧唯物主义
  • 1篇价值论
  • 1篇核心价值理念
  • 1篇分化
  • 1篇表象

机构

  • 4篇深圳大学

作者

  • 4篇董世峰

传媒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人类认知对象的发生学考察
2006年
认知对象的分离和确立是认识得以发生的根本前提。这是一个以原始现象为逻辑起点、以表象为中介、以认知对象的建立为旨归的复杂过程。表象作为使原始现象“对象化”为认知对象的统合能力,本身就表明一个人为的方向和意向。意向既是“对象化”的方向、认知的方向,又是生命意义化的方向、生长的方向。意向性既是物性、规律性,又是生命的价值性、方向性。原始现象通过表象而形成的物理现象和价值现象分别主要成为人类理性和直觉的直接对象。理性与直觉作为方法的互补、合作而非替换、越界、垄断,共同促成人类行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正如对象的分化决定了学科的分化及认知方法的不同一样,不同的认知方法又在建构着不同的对象并推动着不同学科的发展。但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对象、方法、学科的互补与和谐来促成自然、社会与人生的互补与和谐。
董世峰
关键词:表象意向性物理现象
马克思哲学的启蒙特质及其核心价值理念被引量:1
2007年
马克思哲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它基于对旧唯物主义偏执物本力量误区的修正,对"物"采取实践的理解方式和改造方式,才真正把人本、民本的力量还原为生活世界的主导力量和价值标准。体系化的唯物主义理念的启蒙,尤其是现代唯物主义理念及其所主导的近百年来中国现代化浪潮的强烈冲刷,使西方文化获得了持续不断的反省力量,科学与民主的观念才在普遍性和绝对性、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拓展。马克思哲学不仅是一种思想启蒙的力量,而且是一种改革和建构的力量,使启蒙的目标落到实处,实际地引发和促动生活世界的深刻变革。
董世峰
关键词:旧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价值论启蒙
伦理学三足格局的分型与统一被引量:2
2006年
伦理学的分型根因于充当其哲学前提和理论参照系的本体论的分型。迄今人类对可感世界、理念世界、宗教世界及相应的实体、理念、神三类本体和经验、先验、超验三种通达方法的建构,不仅为知识和智慧的累进提供了灵感的源泉和“理论参照系”,而且规定着伦理学分型为伦理自然主义、伦理直觉主义和伦理宗教主义三足格局。人类对三个世界的建构和伦理修缮,既是精神家园分裂的必然过程,又是扼制分裂、回归家园的统一过程,是向人自身及其母体世界的复位和归正。作为伦理学哲学前提和基础的三个世界、三类本体,以及三种伦理方法和伦理法则、伦理活动及作为其表现的伦理生活风格的互补与统一,决定了伦理学分型的统一。
董世峰
关键词:伦理学
科学和伦理学研究对象的分化与确立被引量:1
2006年
学科的确立以研究对象的分化为前提。哲学史上科学与伦理研究对象分化和确立的学术生态显示,进一步区分开来,物理现象与价值现象的区别是自然化与人性化、自然结构与行为结构、实在性存在与观念性存在、外知觉与内知觉、可分割性与不可分割性、庞杂性与纯粹性、可重复性与不可重复性、经验性与体验性、自然律与价值律、可理性与可直觉的区别。但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物理现象是物的自在现象,仅可数字化;价值现象是人的自为现象,仅可图像化。其他众多区别可以说都是这个根本区别的延伸与展开。同时,人类认识对象的这种分化,恰是在认识史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分野、哲学陷入实证化危机之时。但它们又终归是人类同一个完整认识对象的两面,人类的精神系统并不会因为认识对象内部的分化而分裂。
董世峰
关键词:伦理学物理现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