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1A266)
- 作品数:17 被引量:47H指数:5
- 相关作者:张根葆吴娟段婷周兵黄璐更多>>
- 相关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蛋白C活性变化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浆蛋白C(PC)活性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和缺血再灌组(IR),IR组按照缺血和再灌的时间分为缺血30min(I30)、再灌30min(R30)、60min(R60)和120min(R120)组,每组10只。通过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在体IR模型,采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连续监测心电图变化。从颈总动脉取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以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PC活性;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游离蛋白S(FPS)的含量;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结果:IR组大鼠心电图明显改变且病理观察显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间质水肿;与C组比较,血浆PC活性I30组明显下降(P<0.01),再灌注初期回升,而R120再次下降(P<0.01);血浆FPS含量再灌注初期升高(P<0.05),R120下降(P<0.05);血小板聚集率I30组和再灌注初期(R30、R60)升高(P<0.01);APTT再灌60min后明显缩短(P<0.01),PT R120组缩短(P<0.01),TT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浆PC活性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发生显著变化,其机制可能与血小板的活化及血浆FPS含量改变有关。
- 张娅张根葆季娜王斐吴娟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蛋白C血小板聚集率蛋白S
- 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Ⅰ对小鼠肺癌LL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AVC-Ⅰ)对小鼠肺癌LLC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以小鼠肺癌LLC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MTT法检测药物敏感性、DNA ladder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AAVC-Ⅰ对LLC细胞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IC50为43.823μg/ml(P<0.05)。琼脂糖电泳观察到细胞DNA的片段化。结论:AAVC-Ⅰ可抑制LLC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 周兵张根葆段婷周珏吴娟
- 关键词:尖吻蝮蛇毒细胞凋亡抗肿瘤
- 尖吻蝮蛇毒PCA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尖吻蝮蛇毒血浆蛋白C激活物(protein C activator,PCA)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即对照组(C group)、假手术组(S group)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 group);通过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检测心电变化。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蛋白C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的含量,凝血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AMI组心电显示ST段弓背向上抬高,QRS波群形态改变,T波增高;与S组相比较,AMI组大鼠血浆蛋白C活性1 h即显著降低(P<0.05);2 h后EPCR含量明显减少(P<0.05);APTT明显缩短(P<0.05)。结论:以尖吻蝮蛇毒PCA制备的血浆蛋白C活性检测试剂可较灵敏地反映心肌梗死大鼠血浆蛋白C活性的变化。
- 王斐张根葆黄璐徐平皇甫政彤吴娟
- 关键词:血浆蛋白C心肌梗死
- 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Ⅰ通过促进半胱天冬酶3表达诱导K562/A02细胞凋亡被引量:9
- 2012年
- 本研究探讨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Ⅰ(component I from Agkistrodon acutus venom,AAVC-Ⅰ),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选择K562/A02细胞株为对象,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AVC-Ⅰ(6.25-100μg/ml),用CCK-8法检测K562/A02细胞增殖活性,Giemsa和Hoche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A02细胞凋亡情况,酶显色活性分析法检测caspase 3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AAVC-Ⅰ能够抑制K562/A02细胞的体外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48 h时半数抑制浓度为30.988μg/ml。AAVC-Ⅰ作用K562/A02细胞48 h后,镜下可见胞核固缩及凋亡小体的形成。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随着作用药物的浓度由0增高到50μg/ml,细胞凋亡率也由0.88%升高到53.66%。相比对照组,各实验组caspase 3凋亡蛋白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结论:AAVC-Ⅰ能够有效地抑制人红白血病K562/A02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 3蛋白的高表达促进K562/A02细胞凋亡有关。
- 周兵张根葆段婷周珏吴娟
- 关键词:尖吻蝮蛇毒K562/A02细胞细胞凋亡CASPASE
- 蝮蛇毒PCA对脑梗死大鼠PC活性变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大鼠血浆蛋白C(PC)活性变化与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PCA)对其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脑梗死组(CI组)、阳性对照组(UK组)和实验组(PCA组),每组8只。采用血管内直接线栓闭塞法制备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UK组和PCA组分别静脉注射UK和PCA。实验1h后于颈总动脉取血,以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PC活性;测定APTT值;观察血浆PC活性和凝血功能的变化。24h后处死大鼠,开颅取脑TTC染色且行HE染色。结果 CI组大鼠血浆PC活性明显低于C组(P<0.01),APTT无明显改变(P>0.05);PCA组PC活性较CI组明显升高(P<0.01)。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CI组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形态发生改变,形状不规则,细胞固缩、深染;UK组与PCA组注射药物后脑梗死病变区表现近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缺血性脑梗死与血浆PC活性显著降低有关;PCA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提高PC的活性,降低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 马开然张根葆黄璐郑汝琦
- 关键词: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脑梗死尿激酶
- 五步蛇毒PC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诊断中的实验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五步蛇毒蛋白C激活剂(Protein C activator,PC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ontrol,C组)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组),每组15只。IR大鼠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C组大鼠只穿线而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记录大鼠在体心电图及心肌组织学改变。留取血液以制备血浆,检测其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以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蛋白质C(Protein C,PC)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游离蛋白质S(plasma free protein S,FPS)的含量。结果:同C组相比,IR组大鼠心肌横纹模糊不清或消失,肌纤维及肌丝明显紊乱且心电图改变明显;IR组大鼠心脏再灌注60 min后血浆APTT明显缩短(P<0.05),血浆PC活性缺血期间明显下降,再灌注60 min明显回升,而再灌注120 min又再次下降(P<0.01);血浆FPS含量缺血期间明显减少,再灌注60 min升高,再灌注120 min又减少(P<0.05,P<0.01)。结论:以五步蛇毒PCA制备的血浆蛋白C活性检测试剂可较灵敏地反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蛋白C活性的变化。
- 张娅张根葆季娜王斐吴娟
- 关键词:蛋白C蛋白S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
- 银杏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探讨银杏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的抗氧化作用及对心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银杏总黄酮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E)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生化方法检测血糖,血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ELISA法检测各组心肌TGF-β1水平;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改变。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银杏总黄酮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血清及心肌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心肌组织TGF-β1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结论银杏总黄酮能够减轻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心肌氧化应激程度,降低心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对糖尿病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张翠张根葆朱海龙
- 关键词:银杏总黄酮糖尿病心肌病转化生长因子Β1氧化应激
- PCA通过NF-κB和AP-1信号通路影响HUVECs表达TF
- 2018年
-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活化蛋白1(AP-1)信号通路在尖吻蝮蛇毒蛋白C激活剂(PCA)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组织因子(T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HUVECs活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NF-κB p65、TF、c-Fos和c-Jun蛋白的表达,qPCR法测定TF mRNA在HUVECs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F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胞质内出现明显的黄染颗粒,胞质染色加深,TRAF6平均吸光度值升高(P<0.01),NF-κB p65、c-Jun和c-Fos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TF mRNA和蛋白表达亦明显增加(P<0.01);PCA+LPS组的细胞活力较LPS组升高(P<0.05),细胞形态正常,胞质黄染颗粒不明显,TRAF6平均吸光度明显小于LPS组(P<0.01),NF-κB p65、c-Fos和c-Jun 3种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P<0.01),TF mRNA及蛋白亦表达减少(P<0.01)。结论:PCA可明显减轻LPS引起的HUVECs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RAF6、NF-κB及AP-1核因子的活化进而减少组织因子的释放来实现的。
- 靳文张根葆高恬媛桑金凤
- 关键词: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活化蛋白1
- 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急性毒性作用的研究
- 2017年
- 目的:探讨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对小鼠的急性毒理反应,研究AHV-PI作为一种新的抗凝药物使用可能存在的毒性反应。方法:采用小鼠半数致死量法,对空白对照组和AHV-PI组未死亡的小鼠连续观察1周,全部处死眼球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小鼠中毒反应表现随剂量加大而加重,可见肌肉僵硬、运动失衡等。小鼠腹腔注射AHV-PI的LD50及其95%可信限为13.44(12.72~14.16)mg/kg;两肺肉眼可见血液渗出。存活的实验动物在1周观察期后处死,检测不同剂量组均能使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降低。结论:血小板抑制因子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各脏器出血倾向加剧,尤其以肺组织出血最为严重,是小鼠死亡最可能的因素。
- 贾金礼桑金凤李曙张根葆
- 关键词: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血浆黏度
- 蝮蛇毒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小板活化机制的探讨
- 2018年
- 目的:探讨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减弱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6):正常对照组、I/R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银杏内酯BN52021,4 mg/kg)、AHV-PI低、中、高剂量组(0.05、0.1、0.2 mg/kg)。行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 min,再灌注120 min制备I/R模型,颈动脉取血并分离血小板,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程度;ELISA法测定血小板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组血小板聚集率上升(P<0.05),PAF含量增加(P<0.05),TTC染色梗死面积增加(P<0.01);AHV-PI中、高剂量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PAF释放减少,心肌缺血面积减少(P<0.05)。结论:AHV-PI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AF的释放,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实现的。
- 高恬媛张根葆靳文季娜
- 关键词:蛇毒血小板活化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