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BE2001308)
- 作品数:18 被引量:155H指数:8
- 相关作者:姚金保杨学明姚国才钱存鸣王书文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十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青海黑小麦种皮色泽的初步遗传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为了解黑粒小麦种皮色泽的遗传特性,配制了青海黑小麦与2个红粒小麦品种及2个白粒小麦品种的正反交共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F2植株上籽粒种皮色泽的表现。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种皮黑色为细胞核遗传,黑种皮对红种皮和白种皮呈显性。黑粒与红粒杂交F2分离符合9黑∶7红,说明黑种皮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黑粒与白粒杂交F2分离呈13黑∶3白和55黑∶9白两种模式,说明黑粒与白粒之间存在2-3对基因的差异,其中有1对起抑制作用。最后就黑粒小麦新品种选育作了探讨。
-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钱存鸣
- 关键词:小麦种皮色泽
-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6
- 2004年
- 以 8个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 及其亲本为材料 ,研究了小麦两个产量构成因素———每穗粒数和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 ,每穗粒数和粒重的遗传均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 ,基因作用方式以加性效应为主 ,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至完全显性。控制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 ,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 ,粒重差异显著 ,但每穗粒数无明显差异。每穗粒数和粒重可能受 1~ 2对主效基因的控制 ,狭义遗传力较高 ,早代选择有效。
- 姚金保王书文姚国才杨学明
- 关键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粒重
- 小麦抗梭条花叶病品种的鉴定和选育被引量:6
- 2007年
- 为筛选抗梭条花叶病的小麦品种(系)供育种和生产应用,自1997年起对425份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本所”)育成的高代品系和384份来自不同省份的推广品种(系)进行了连续多年的梭条花叶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25份本所育成的高代品系中有54份表现高抗,占12.7%,116份为中抗,占27.3%。来自不同省份的推广品种(系)表现高抗的有102个,占26.6%,中抗的有71份,占18.5%。不同省份之间出现高抗品种的比例差异很大,来自陕西和山西省的绝大部分小麦品种均表现高抗,而来自四川、江苏、湖北的小麦品种中出现高抗的品种较少。通过系统选育和采用抗感品种间杂交,后代进行严格选择,均可以育成抗病高产的小麦品种。
-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钱存鸣
- 关键词: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鉴定
- 硬粒小麦若干淀粉性状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为了解硬粒小麦品种不同磨粉样品和不同类型间的淀粉品质特性,测定了2个硬粒小麦品种4种不同磨粉样品的膨胀势和5个不同类型品种的膨胀势和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2个硬粒小麦品种不同磨粉样品的膨胀势均以淀粉最高;缺失4A型和7A型的硬粒小麦品种具有膨胀势高、直链淀粉含量低的特性。文中还对我国硬粒小麦品质改良作了讨论。
- 姚金保R.SharmaC.F.Jenner杨学明姚国才
- 关键词:硬粒小麦直链淀粉
- 7个弱筋小麦品种千粒重的遗传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为改良弱筋小麦粒重提供依据,利用7个弱筋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研究了弱筋小麦千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扬辐麦2号、扬麦15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粒重。小麦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作用方式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控制粒重的增效等位基因为隐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无明显差异。千粒重可能受1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有效。
- 姚金保杨学明姚国才钱存鸣
- 关键词:小麦粒重
- 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被引量:24
- 2002年
-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期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高产小麦品种,其产量结构与产量的遗传相关,以每穗粒数最大rg=0.4812,千粒重次之rg=0.342 3,667m2穗数呈负向趋势rg=-0.2818;以遗传相关系数对产量作通往分析,其结果也仍然是每穗粒数的直接作用最强(P2.4=1.533 5),千粒重稍弱(P3.4=1.332 4),667 m2穗数较弱(P1.4=1.072 9);各分量对总决定度的相对贡献仍以每穗粒数>千粒重>667m2穗数。另根据各产量因素间的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未来高产小麦品种,一定程度上可将大穗与大粒结合。根据上述分析及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高产小麦育种的策略应稳定穗数,增加粒数,提高粒重。
- 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王书文彭海刚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小麦产量性状通径分析
- 小麦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被引量:12
- 2004年
- 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II,对冬小麦 8个亲本的主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孕小穗数、主穗粒数、小穗粒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单穗粒重 8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基因效应和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孕小穗数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作用 ,其余 7个性状的遗传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作用 ,但加性效应更加重要。环境对穗部性状的遗传影响较小 ,狭义遗传力除单穗粒重较低外 ,其余 7个性状均较高 ,早代选择有效。宁麦 9号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最好 ,宁麦 8号和扬麦 9号可作为改良穗粒数的骨干亲本 ,而扬麦15 8可作为产量育种的适应性亲本。宁麦 8号×郑 90 2 3、宁麦 9号×郑 90 2 3和扬麦 9号×高优 5 0 3三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在穗部 7个性状上均表现正向效应 ,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点组合。
-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钱存鸣王书文
- 关键词:小麦穗部性状配合力遗传力
- 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研究被引量:12
- 2004年
- 利用 8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 ,以赤霉病病粒率为抗性指标 ,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间存在 3~ 4对赤霉病抗性基因的差异 ,苏麦 3号、宁麦 9号和扬麦 15 8具有较多控制赤霉病抗性遗传的显性基因 ,对于减少它们杂交后代的病粒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小麦赤霉病抗性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赤霉病抗性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 ,但以加性效应为主 ,抗病对感病为部分显性。赤霉病抗性的狭义遗传力较高 。
- 姚金保王书文姚国才杨学明钱存鸣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病遗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
-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品质现状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为了了解长江中下游麦区现有小麦品种的品质现状,以该区近10年来审定推广的58个小麦品种为试材,对其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品种间品质性状的差异较大,其中变异最大的是面团稳定时间,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变异较小。2)品质性状的平均值为:蛋白质含量13.3%±1.8%,湿面筋含量29.3%±5.7%,面团稳定时间(4.4±4.1)min。3)不同省份间小麦品种的品质有差异,安徽省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要高于湖北、江苏和浙江。4)该区绝大部分品种属中筋类型,扬麦10号和安农92484达到优质强筋二等标准,宁麦9号、扬辐麦2号、扬麦13和扬麦15达到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同时,提出了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质改良策略、品质区划以及重点推广品种的意见。
-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钱存鸣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小麦
- 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遗传和育种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7年
- 由土壤真菌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的小麦梭条花叶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麦区已成为危害小麦生产的一种严重病害。本文系统地综述了我国在小麦梭条花叶病种质资源筛选、抗性机理、抗性遗传、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以及抗病育种方面的进展。研究表明,在我国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中存在着较丰富的抗病资源;植物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与抗性有密切的联系;抗病性表现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可能受1~3对显性基因控制。通过抗感品种间杂交,可以育成抗病丰产的新品种。文中还对今后开展小麦抗梭条花叶病育种提出了几点建议。
-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钱存鸣
- 关键词:小麦梭条花叶病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