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1201a0201005)
- 作品数:6 被引量:140H指数:4
- 相关作者:潘红波阎军郭湛陈永东张建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更多>>
- 冷速对不同Ni含量低温钢的组织及相变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采用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Ni含量为0.20%、0.50%、0.80%3种成分低温试验钢T1、T2、T3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组织转变规律及其CCT曲线,采用光学显微镜对组织进行了观察,采用显微硬度计对其硬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Ni含量及冷却速率对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Ni含量增加,试验钢的铁素体转变区域、珠光体转变区域逐渐减小,T1试验钢铁素体转变温度范围为739~465℃,珠光体转变温度范围为659~558℃,T2试验钢铁素体转变温度范围为716~509℃,珠光体转变温度范围为644~574℃,T3试验钢铁素体转变温度范围为690~500℃,珠光体转变温度范围为572~513℃。当冷速为10℃/s,V析出强化作用开始减弱,此时硬度值出现一个波谷。控制合理冷速在5~10℃/s之间,Ni含量控制在0.50%~0.80%之间,有利于韧性相针状铁素体、贝氏体复相组织生成。
- 黄琦阎军潘红波孙维郭湛
- 关键词:热力模拟低温钢CCT曲线
- 煤化工大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制造被引量:28
- 2015年
- 大型缠绕管式换热器不仅具有较好的传热性能,还同时具有对装置变负荷的适应性和运行可靠的操作特性,在我国煤炭深加工、炼油、天然气等领域的应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从煤化工大型多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出发,对缠绕管式换热器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在多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方面,论述了管板的不同结构形式、管板设计计算的特殊性、各管程在同一壳体内的协调性、组合式大型原料气冷却器等内容;同时对管束与管板之间的引出结构进行了讨论;结合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应变时效分析结果,给出了缠绕过程换热管正常变形率的范围;对大型缠绕管式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给出了可以参考的操作准则。我国已能生产换热面积超过10000 m2的大型缠绕管式换热器,在设计和制造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是在缠绕管式换热器材料的多样性、大型主低温换热器的工艺设计、数值模拟技术在设计上的应用以及换热管与管板连接质量检测的量化技术等方面,我国和欧美先进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 陈永东张贤安
- 关键词:煤化工缠绕管式换热器
- Nb、V微合金钢筋高温热塑性及奥氏体长大规律被引量:4
- 2016年
- 在实验室采用Gleeble 3500与箱式电阻炉分别对试验钢的高温热塑性及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进行了测试,研究了Nb对V微合金化高强钢筋高温热塑性与奥氏体长大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Nb的加入使V微合金化高强度钢筋的高温低塑性区扩大至1035℃,并使800~1000℃范围内的塑性减小,但对650℃以下的塑性有所改善。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变化曲线表明,与保温时间相比,加热温度对晶粒尺寸的影响更大;不含Nb试验钢奥氏体晶粒异常长大的温度为1050℃,含Nb试验钢奥氏体晶粒异常长大的温度为1100℃;当加热温度≥1050℃时,含Nb试验钢的晶粒尺寸比不含Nb试验钢细小,减小20μm左右。
- 谢常胜潘红波阎军张建于同仁郭湛
- 关键词:NB高温热塑性奥氏体晶粒
- 钒微合金化600MPa级高强钢筋的组织与性能被引量:4
- 2016年
- 结合Gleeble3500热力模拟与工业试验,通过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拉伸试验与TEM研究了形变与冷却工艺对钒微合金化600 MPa级钢筋组织、力学性能及析出相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铁素体转变范围广,无变形且冷速大于5℃/s时,组织中开始形成贝氏体与马氏体。相变前粗大的原奥氏体晶粒将促进贝氏体与板条马氏体形成;原奥氏体晶粒细小与低温形变有利于铁素体与岛状马氏体的形成。冷速较小时,试验钢经形变后的硬度值大于无形变后的硬度值。冷速较大时,试验钢无形变的硬度值大于形变后的硬度值。为了获得细小铁素体与珠光体以及细小弥散的氮化钒,最佳生产工艺为:终轧温度大于1000℃,冷速为3℃/s;或终轧温度为900℃,冷速为5℃/s。
- 潘红波汪杨阎军谢常胜张建于同仁郭湛
- 关键词:钒微合金化高强度钢筋控轧控冷连续冷却转变析出物
- 我国大型换热器的技术进展被引量:103
- 2013年
- 大型管壳式换热器、缠绕管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在我国许多工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大。介绍与大乙烯、大炼油、大型煤化工等成套装置相适应的大型管壳式换热器、缠绕管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的技术难点。大型管壳式换热器传热流动特性与结构设计的协同性研究、超长换热管材料的技术要求、大型管板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等方面在十一五期间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大型多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低焊接残余应力镍基合金对接焊接接头的高压缠绕管式换热器、组合结构的低温甲醇洗装置原料气冷却器等大型缠绕管式换热器产品的研制相继取得成功。兼顾流体分布与传热性能的换热板片、整板分次步进模压成型工艺、氩弧焊/电阻焊焊接工艺、新型进料喷雾分布器等关键技术为超大型板壳式换热器的国产化提供了保证。本文还列举了大型换热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产品。我国已能生产换热面积超过10 000 m2的管壳式换热器、换热面积超过7 000 m2的缠绕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超过10 000 m2的板壳式换热器,并在煤化工和石油化工装置上得到成功应用。从混合介质的实际相变机理研究、高效传热元件的采用和可靠性研究等方面指出了大型换热器在国产化进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发展方向。
- 陈永东陈学东
-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缠绕管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
- 低温钢筋穿水冷却工艺被引量:3
- 2015年
- 根据低温钢筋穿水冷却工艺特点,利用现场实测数据并结合理论分析得到不同规格低温钢筋穿水冷却过程中的对流换热系数。采用MSC Marc有限元软件与现场试制结果对低温钢筋穿水冷却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冷却水流量、终轧温度、穿水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低温钢筋温度场和组织演变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冷却水流量为120 m^3/h时,钢筋芯部开始有珠光体转变;当冷却水流量为400 m^3/h时,钢筋芯部无铁素体转变;冷却水流量为160-200 m^3/h时,所获得的组织为针状铁素体与贝氏体。终轧温度增加50℃,出水冷装置后钢筋表面温度约增加10℃,返红温度约增加30℃;在200 m^3/h水流量下冷却1.2 s,终轧温度为1050℃时,其芯部组织为针状铁素体与细小的贝氏体。在相同水压与水流量条件下,随着穿水速度的增加,淬透层深度减小,返红温度增加。
- 王倩潘红波阎军孙维郭湛
- 关键词:温度场对流换热系数淬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