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7B05)
- 作品数:12 被引量:249H指数:8
- 相关作者:吴文良巨晓棠杨力于淑芳张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根层调控对填闲作物消减设施蔬菜土壤累积硝态氮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本研究以甜玉米(Zea mays L.)作为填闲作物,探讨根层调控措施对填闲作物消减土壤剖面累积NO3--N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休闲、传统种植、土壤调理剂和秸秆还田4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土壤调理剂的甜玉米总生物量最大,其吸氮量与秸秆还田处理没有差异,但均明显高于传统种植;填闲季结束后0-100cm土层NO3--N消减量显著高于100-200cm土层,2种根层调理处理0-100cm土层残留NO3--N显著低于传统种植,100-200cm三者之间未表现差异,休闲导致土壤NO3--N高量残留且下移趋势严重;秸秆还田、土壤调理剂处理的30-60cm和60-100cm土层根长密度和根干重显著高于传统种植,根长密度与NO-3-N消减量极显著相关;土壤调理剂和秸秆还田处理在100cm处NO3--N淋失量分别比传统种植减少68.4%和52.6%。【结论】在硝态氮高累积的设施土壤上,填闲作物可以通过土壤调理剂和秸秆还田根层调理措施实现土体NO3--N的快速消减。
- 吉艳芝刘辰琛巨晓棠张丽娟冯万忠刘树庆
- 关键词:填闲作物硝态氮土壤调理剂秸秆还田
- 北方设施蔬菜种植区地下水硝酸盐来源分析——以山东省惠民县为例被引量:47
- 2010年
- 【目的】以华北平原典型集约化设施蔬菜种植区山东省惠民县为研究对象,分析浅层地下水硝酸盐的含量状况并追溯其来源。【方法】多点采集设施蔬菜种植区土壤、肥料及地下水样品,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识别地下水氮污染的可能来源。【结果】结果表明,蔬菜大棚区浅层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为25.3—279.6mg·L-1,平均为121.6mg·L-1,87%的样品硝态氮含量超过50mg·L-1;较集中分布在50—70mg·L-1和170—190mg·L-1区间,含量最高的点位超标高达27倍;5种蔬菜大棚地下水硝态氮的含量依次为:黄瓜>芹菜-辣椒和辣椒>芹菜-黄瓜和芹菜-番茄。研究区域内土壤的δ15N值在1.96‰—7.38‰之间,化肥(尿素、复混肥等)在0.2‰—0.6‰之间,动物粪便(农家肥、厩肥)在7.3‰—16.87‰之间;地下水样的δ15N值变化在-0.01‰—15.91‰之间,平均为6.75‰±3.15‰,随NO3--N含量减少地下水δ15N值未呈现增加趋势,该研究区域内地下水反硝化作用较弱。【结论】蔬菜棚区内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十分严重,受人为因素干扰很大;硝酸盐主要来源为土壤有机氮,其次为动物粪便。
- 张丽娟巨晓棠刘辰琛寇长林
- 关键词:集约化地下水硝酸盐
- 硫加树脂包膜尿素(PSCU)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硫加树脂包膜尿素对冬小麦最大分蘖数、叶片叶绿素、穗数、千粒重、产量、籽粒粗蛋白含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尿素比较,控释期为4个月的硫加树脂包膜尿素在减少20%和40%用量且一次性作基肥施用情况下,冬小麦最大分蘖数、穗数、产量没有明显差别,而千粒重、籽粒粗蛋白含量和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研究还表明,硫加树脂包膜尿素一次性作基肥施用效果优于基肥和追肥分次施用。
- 于淑芳杨力张民吴文良
- 关键词:冬小麦生长发育肥料利用率
- 控释肥对小麦玉米生物学性状和土壤硝酸盐积累的影响被引量:70
- 2010年
-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非水溶性材料包膜控释肥对小麦和玉米叶片叶绿素、小麦分蘖和穗数、小麦千粒重、玉米百粒重、产量、养分吸收、肥料利用效率和土壤硝酸盐残留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普通肥料习惯施肥方法相比,控释肥施在种子附近,在氮、磷、钾总用量减少50%情况下,小麦、玉米多项生长指标无明显差别;控释肥明显提高了肥料的偏生产力,氮肥提高75.75%~76.33%,磷肥提高193.50%~201.29%,钾肥提高109.20%~125.96%;1m土层硝酸盐残留,小麦季减少65.94kg·hm-2,玉米季减少103.55kg·hm-2。
- 于淑芳杨力张民吴文良巨晓棠
- 关键词:小麦玉米控释肥土壤硝酸盐
- 耕层水氮调控对土壤深层累积NO_3^--N运移及后效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在华北平原地区,研究前茬小麦耕层水氮调控对后茬玉米土壤深层累积NO3--N的运移及后效的影响。【方法】设置0(N0)、150 kgN.hm-2(N150)两个施氮水平,同时设传统灌溉(W1)和根据土壤水分监测的优化灌溉(W2)两种方式,采用15N微区注射技术,布置田间微区试验,将15N标记于110 cm土层。【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小麦收获后标记15N在土壤中总体残留趋势:N0W2N150W2>N150W1>N0W2,依次为:5.5%、2.2%、1.7%和1.5%;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及总吸氮量均表现为施氮高于不施氮,优化和传统灌溉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玉米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且施氮处理根系比例高于不施氮处理,耕层水氮调控影响后作玉米中下层根系发育,N0W1处理80—150 cm土层根长密度明显高于其它处理。【结论】耕层适度节水减氮有利于后茬作物根系下扎,促进其中下层根系的发育,进而促进其对深层累积NO3--N的吸收利用;耕层供氮及传统灌水加剧了硝态氮在深层的累积,对地下水安全造成威胁。
- 董娴娴刘辰琛张丽娟袁丽金巨晓棠刘新宇
- 关键词:夏玉米硝态氮后效
- 华北平原高产粮区不同水氮管理下农田氮素的淋失特征被引量:14
- 2011年
- 为了降低集约化种植制度下华北平原农田硝酸盐的淋失,该研究选择华北平原高产粮区,开展了为期2 a(2006-2008年)的田间试验,试验设计了2个灌溉处理(常规灌溉处理和基于土壤水分实时监控的优化灌溉处理)和2个施氮处理(传统施氮处理和优化施氮处理),利用张力计结合土壤溶液提取器对土体2 m处的水分和硝酸盐通量进行了监测和计算。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施氮条件下,优化灌溉能够有效降低农田水分的渗漏量,渗漏量仅为传统灌溉渗漏量的50%左右。优化施氮能够有效降低2.1 m土体硝态氮含量,在相同灌溉条件下2.1 m土体硝态氮的残留量都在传统施氮的60%以下,而灌溉方式对硝态氮累积的影响不大。优化水氮管理相比传统水氮管理氮素的淋失量下降了60%,淋失率也下降了50%左右,粮食产量略有提高。
- 陈淑峰吴文良胡克林杜贞栋褚兆辉
- 关键词:氮肥灌溉华北平原
- 基于GIS的华北高产粮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时空变异特征被引量:22
- 2009年
- 集约化农业生产区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选取华北平原典型高产粮区桓台县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002年和2007年同一季节对该县境内的394个潜水水样和283个承压水水样的硝态氮含量进行了取样分析,应用地质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时空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和2007年潜水硝态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08mg·L^-1和14.68mg·L^-1,承压水硝态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7mg·L^-1和7.19mg·L^-1,2007年比2002年含量增幅均接近1倍.2个时期承压水硝态氮含量的空间相关距离均远大于潜水硝态氮含量的相关距离.2007年与2002年相比,潜水硝态氮含量各等级(0-5、5-10、10-15、15-20、20-30和〉30 mg·L^-1)的面积变化幅度分别为-28.87%、-14.63%、13.06%、14.37%、12.23%和3.85%;承压水中前4个等级的面积变幅分别为-37.82%、28.01%、9.33%和0.48%.通过对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垂向分析发现,2个时期的承压水硝态氮含量与取样井深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深层承压水的硝酸盐含量呈现上升趋势.
- 陈淑峰李帷胡克林吴文良褚兆辉毛文峰
- 关键词:地下水硝态氮地质统计学集约化农业
- 农业驱动的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1年
- 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业生产是控制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关键。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水肥管理以及土壤质地结构是导致硝态氮淋溶的重要因素,总结了区域层面的调整氮肥和有机肥施用,合理耕作,水分管理以及新型高效缓控释肥料的施用等措施是预防土壤硝态氮淋溶,减少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介绍了物理观测法、离子示踪法以及模型模拟法在地下水硝态氮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指出基于区域尺度的农田水肥管理措施和模型相结合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 于冲陈淑峰吴文良李光德
- 关键词:农业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影响因素控制技术
- 连续施用控释尿素对玉米效应的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包膜控释尿素连续施用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千粒重、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普通尿素相比,包膜控释尿素在相同用量情况下,对玉米生长关键时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籽粒千粒重、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小麦、玉米两季连续减少20%~40%用量情况下,玉米产量和各项生育指标没有明显下降;在60%8、0%和100%用量条件下,控释肥氮利用率分别提高9.35%、3.31%和3.81%。
- 于淑芳杨力张民吴文良巨晓棠
- 关键词:玉米控释尿素连续施用
- 河流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及脱氮除磷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河流沉积物中筛选出20株具有反硝化作用的细菌菌株,研究了其反硝化强度,对反硝化强度最大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并进一步研究了其不同浓度下脱氮除磷的性能.结果表明,筛选的菌株均具有一定的脱氮能力,但不同菌株的脱氮能力不同,反硝化强度在50%以上的有10株,其中F10菌株的脱氮能力最强为63.2%,通过形态学、革兰氏染色结合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其鉴定结果为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不同浓度的F10净化生活污水,其中100mg/L的处理效果最好,在第10d时,总氮、总磷的去除率最大,分别为76.2%、93.8%.
- 王琳李季康文力陈云增郭廷忠
- 关键词:反硝化细菌富营养化河流沉积物生活污水生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