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840031)

作品数:10 被引量:130H指数:6
相关作者:叶继红庄晓丹程昊旸张璐王元元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农民
  • 6篇居住
  • 5篇集中居住
  • 4篇失地
  • 4篇失地农民
  • 4篇农民集中
  • 3篇农民集中居住
  • 3篇文化
  • 3篇文化适应
  • 2篇一体化
  • 2篇移民
  • 2篇影响因素
  • 2篇中农
  • 2篇城市
  • 2篇城乡
  • 2篇城乡一体
  • 2篇城乡一体化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新移民

机构

  • 10篇苏州大学

作者

  • 8篇叶继红
  • 1篇张璐
  • 1篇王元元
  • 1篇程昊旸
  • 1篇卢君
  • 1篇庄晓丹

传媒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社会科学
  • 1篇西北人口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思想战线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社会工作
  • 1篇石家庄铁道大...

年份

  • 7篇2011
  • 3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治理问题研究——以苏南地区若干社区调查为例被引量:4
2010年
农民集中居住区伴随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而出现及普及,苏南地区在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治理问题方面已取得了重大成就,完成了物质设施层面管理的完善和素质意识层面管理的提高。分析政府的征地补偿、居委会的职能错位和居民的意识形态、生存压力等多角度治理问题,以及农民集中居住区现今存在的三大矛盾,即居民与政府、居民与居委会、社区居民内部的矛盾。根据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引入多中心治理理论和善治理论,并建议加强社区居民的交往,强化社区的互动,以及拓展社区服务范围,建立面向全体居民的社区服务体系。
张璐
关键词:城市化
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的评价类型与机理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基于实证研究发现,当失地农民面临不同的比较对象时,影响其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也是随之变化的。据此,将失地农民对于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概括为乐观型、消极型、情绪型和理性型等4种类型,并从相对剥夺理性和认知失调理论来分析该评价类型的生成机理。同时发现,在失地农民实施评价过程中,总体上,物质型因素占据主导位置,精神型因素起到心理平衡作用。因此,在保证征地政策依法执行的基础上,要努力消除失地农民对于征地的消极印象,提升失地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培育失地农民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自我概念。
程昊旸叶继红
关键词: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域下失地农民政策创新被引量:1
2011年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原有城市空间已不能满足现今迅猛发展的要求。在这个前提下,征地被提上日程,失地农民也随之产生。政府在制定关于征地的补偿政策时,采取的是一种后发性战略,不能完全覆盖问题的所有方面。本文运用一个新视角———发展型社会政策,来看待失地农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卢君
关键词:赋权社会参与
城郊农民集中居住区移民社区归属感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通过对江苏农民集中居住区新移民的抽样调查表明,总体上,移民的社区归属感主要取决于移民社会适应能力、社区居住条件、社区邻里关系以及移民社会交往能力等因素。同时,移民的社区归属感还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需要提高移民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社区居住条件,增进社区邻里关系,拓展移民社会网络。
叶继红
关键词: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归属感
农民集中居住、文化适应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8
2011年
农民集中居住问题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从文化适应的角度来探讨新移民对于集中居住方式的适应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以江苏省为例,通过使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发现,集中居住区移民总体上适应状况良好;在影响因素上,社区环境和配套设施、社会交往和社区参与、地区差异以及身份认同等因素对集中居住区移民的文化适应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对政府部门来说,应该扩展居住区公共空间面积、加强居住区社区建设,同时在推进过程中要考虑地区差异因素;对农民来说,需要积极配合政府的行动、加强社区参与和邻里交往,以提高对集中居住的适应能力。
叶继红
关键词:农民集中居住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
城市新移民的文化适应:以失地农民为例被引量:32
2010年
失地农民文化适应过程可划分为文化冲突、文化反思和文化重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本文尝试从文化适应的最小单元入手,来分析构成文化适应系统的物理适应、社会适应和观念适应的过程和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失地农民适应性的策略,主要包括失地农民的主体性建构,政府部门的就业促进,市民的社会接纳以及居住社区支持系统的构造。
叶继红
关键词:新移民文化适应失地农民
生存的逻辑:农民工物质生活的时空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文章将农民工从"进城"直至"出城"视为一个时间过程,探寻他们在底线生存逻辑——"保证生存,努力赚钱"——指导下,面对工资收入、权益维权、消费及未来归属等问题时理性如何运作。同时,城市社会是一个空间权力场,在建立社会空间的过程中,农民工需要处理与市民、老乡、家庭等的关系,农民工通过有选择地建立各种人际关系建构了一个生存的社会空间。
叶继红王元元
关键词:农民工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问题研究述评被引量:22
2011年
推行农民集中居住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的战略举措。近年来,农民集中居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术界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主体人的研究关注不够;研究的深度有待提升;缺乏比较研究的视角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叶继红庄晓丹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民集中居住
农民集中居住、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3
2011年
农民集中居住是把居住在自然村落的农民整体搬迁到新型社区。农民集中居住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以江苏省为例,通过SPSS对问卷的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发现,集中居住区2/3的移民持市民身份认同,影响移民身份认同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特征(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状况)、社会交往与参与、社区条件(社区配套设施与物业管理)以及政府政策。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帮助集中居住区移民完成新市民身份的建构。
叶继红
关键词:农民集中居住身份认同影响因素
城郊失地农民的集中居住与移民文化适应被引量:19
2010年
推行农民集中居住是统筹我国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的战略举措。农民集中居住涉及农民的整体搬迁和空间位移。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农民作为移民对于新环境的文化适应过程。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包括技术系统、制度系统以及观念系统,因此集中居住区移民的文化适应相应地就形成了技术层面适应、制度层面适应以及观念层面适应。技术层面适应表现为从农耕生产向从事工商业的技能转型,制度层面适应表现为对城市科层制组织和各种规制的适应,观念层面适应表现为移民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上发生的现代转向。政府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集中居住区的"物质"要素建设,更要注重"非物质"要素建设,关心人的发展。
叶继红
关键词:失地农民集中居住文化适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