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B38B02-3-2)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杨伟廖和平李涛朱凯张甜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稻田
  • 1篇稻田土
  • 1篇稻田土壤
  • 1篇易氧化有机碳
  • 1篇有机碳
  • 1篇整治
  • 1篇土地整治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剖面
  • 1篇农户
  • 1篇垄作
  • 1篇垄作免耕
  • 1篇免耕
  • 1篇街道
  • 1篇耕作
  • 1篇耕作方式

机构

  • 2篇西南大学

作者

  • 2篇廖和平
  • 2篇杨伟
  • 1篇潘卓
  • 1篇巫芯宇
  • 1篇庄伟
  • 1篇张甜
  • 1篇朱凯
  • 1篇李涛

传媒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新一轮土地整治特征的农户响应与影响因素分析——以璧山县大路街道为例被引量:13
2012年
采用参与式农村调查评估方法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法,以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特征和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农户对新一轮土地整治活动的响应情况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户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来源、住房结构、宅基地面积、承包田面积、已流转田面积、已流转宅基地面积7个因子变量对农田整治、生态环境整治、建设用地整理和基础设施改善四大意愿响应最为明显;兼业型农户、纯农业型农户和非农业型农户的响应差异显著.当土地整治工作推进方向与不同类型农户的经济、文化和心理需求一致时,农户响应程度高;反之,农户响应程度低.
潘卓廖和平杨伟朱凯李涛张甜庄伟
关键词:土地整治农户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与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以稻田免耕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以及易氧化有机碳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耕作20年后,不同耕作处理稻田剖面(0~60cm)中有机碳含量随着采样深度加深而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垄作免耕(稻油)表层(0~10cm)和水旱轮作(稻油)底层(40~60 cm),其中垄作免耕(稻油)处理中0~10 cm和1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和常规平作(中稻)、垄作免耕(中稻)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但其20~4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耕作处理(P<0.05),表明长期耕种20年后,耕层(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已趋于平稳;另外,同传统耕作处理相比,长期垄作免耕(稻油)的固碳潜力主要表现在20~40cm土层。常规平作(中稻)和垄作免耕(中稻)处理剖面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垄作免耕(稻油)和水旱轮作(稻油)则分别在20~40cm和10~20cm土层出现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增加的现象,表明耕作和轮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对不同耕作处理稻田土壤有机碳与易氧化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990 1x+6.521 4,R=0.881 9,n=16;y=0.270 4 x+7.345 7,R=0.542 2,n=16,表明稻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与其有机碳关系密切,可用于表征该区域土壤碳库的变化大小。
巫芯宇廖和平杨伟
关键词:有机碳垄作免耕易氧化有机碳土壤剖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