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70026)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曙新更多>>
-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哲学家队伍的形成及其贡献
- 2014年
- 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了一支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队伍,这支队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作了全面的译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体系作了整体的构建,还掀起了一场哲学通俗化大众化运动,开展了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战,从而为党的领导层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哲学基础。
- 李曙新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学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贡献、主体互动与当代启示
- 2022年
-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即毛泽东思想形成和走向成熟的进程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学者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译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学术探讨以及与党中央领导集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展理论创新提供了资料条件、思想准备和学理支持。考察这段历史给我们以启示:在当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上,还要继续发挥马克思主义学者队伍的作用,继续发扬党的领导集体与智库学者群体互动交流的优良传统,引导学者队伍进一步做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篇大文章,不断谱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 李冉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
- 彭康:译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起之秀”
- 2020年
-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尽管总的革命形势处于低潮时期,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理论战线上,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前期出现了继五四运动之后又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高潮期。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曾说:"中国哲学的新时代,中国的有着无限的将来的哲学思潮,是在1927年后掩蔽了全思想界的唯物辩证法思潮出现时又才显露头角。"
- 李曙新
-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潮期哲学思潮
- 毛泽东“两论”的发力点考析——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路径被引量:1
- 2012年
- 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飞跃,从进入路径上说,是由于作者根据时代特点和历史任务而找准了理论发力点,然后循着发力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某些思想或某些观点进行展开性的发挥或系统性的阐述,由此形成了新的哲学表述和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哲学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也同样需要根据时代的特征和任务来确定发力点,然后围绕着发力点进行创新性阐发,形成新的哲学观点和哲学体系。
- 李曙新
- 关键词: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