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1EZW001)

作品数:55 被引量:234H指数:8
相关作者:李伟民方汉文朱安博岳峰李红梅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文学
  • 6篇语言文字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5篇文学
  • 12篇莎士比亚
  • 11篇比较文学
  • 4篇小说
  • 4篇福斯特
  • 3篇叙事
  • 3篇学科
  • 3篇译介
  • 3篇译介学
  • 3篇身份
  • 3篇诗学
  • 3篇权力话语
  • 3篇主义
  • 3篇文化身份
  • 3篇文学研究
  • 3篇后殖民
  • 3篇化身
  • 3篇兼及
  • 3篇红字
  • 3篇翻译

机构

  • 24篇苏州大学
  • 15篇四川外语学院
  • 7篇北京大学
  • 3篇江苏职工医科...
  • 3篇无锡商业职业...
  • 3篇盐城师范学院
  • 2篇浙江理工大学
  • 2篇潍坊学院
  • 1篇四川建筑职业...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淮北职业技术...
  • 1篇韩山师范学院
  • 1篇西安欧亚学院

作者

  • 15篇李伟民
  • 14篇方汉文
  • 6篇朱安博
  • 5篇岳峰
  • 5篇李红梅
  • 3篇高照成
  • 3篇张海蓉
  • 2篇黄晖
  • 1篇李黎
  • 1篇王少杰
  • 1篇黄芝
  • 1篇杜明业
  • 1篇朱凌云
  • 1篇余晓明
  • 1篇王晖
  • 1篇冯海燕

传媒

  • 3篇重庆邮电学院...
  • 3篇无锡商业职业...
  • 2篇四川外语学院...
  • 2篇安徽大学学报...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外语研究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盐城师范学院...
  • 2篇外国语文
  • 1篇外语学刊
  • 1篇教育探索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北方论丛
  • 1篇中国翻译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四川戏剧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11篇2006
  • 13篇2005
  • 1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莎学在中国的传播——论赵澧的莎学研究思想
2004年
赵澧在莎学研究中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解析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并注重影响莎士比亚创作的时代因素 ,进而把握莎士比亚的特征和重点莎剧的主题思想、艺术特点 ,还对西方莎学和前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中的谬误提出了批评。他的莎学研究为中国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伟民
关键词:莎士比亚研究
席勒的形式心理美学
2006年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席勒将形式与心理结合起来,创造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形式心理美学。他主张以审美假象为特性来认识艺术想象,强调艺术形式的审美作用,主张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以形式的普遍性克服内容的特殊性,并通过悲剧心理阐释了自己的形式心理美学理论。
方汉文
关键词:席勒浪漫主义文艺心理学
“比较”方法论释义:从“匕”到“比”被引量:1
2004年
本文从考据学与阐释学的角度 ,对于“比较”观念进行溯源 ,指出“比较”意识的形成是一种历史过程 ,它本身就具有人类思维的差异性与同一性的相互合一。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比较主义诸学科如比较文学、比较法学等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变革的产物。这些学科的目的不在于简单比附 ,而在于通过对学科对象的差异性与同一性的分析 ,形成一种世界性的视域。
方汉文
关键词:方法论比较思维考据学阐释学
《维纳斯与阿董尼》对人性与自然的歌咏被引量:5
2007年
对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董尼》的研究一直都非常薄弱,所以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探讨。《维纳斯与阿董尼》通过褪去了神性的维纳斯的人间之恋,张扬了人性,将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在“爱”与“美”中表现出来,将爱与自然联系起来,并赋予真的人性以崇高的地位。
李伟民
关键词:莎士比亚人性爱与美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终结”——兼及《比较文学高等原理》的争论被引量:7
2004年
1886年恩格斯发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评价了法国大革命后世界思想界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历史意义及其贡献。
方汉文
关键词:学科理论文学危机学科界限文学批评
宗白华与西方生命哲学被引量:4
2004年
宗白华的美学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在当代的最成功的延承与转型,这种延承与转型是与他对西方哲学特别是与西方生命哲学的成功接受紧密相关的,本文旨在从对他与西方生命哲学的关系缕述中挖掘剖析他对后者的接受、转化模式,并进而探讨其成功的必备因素。
李红梅
关键词:生命哲学气韵生动本土化
“形式与方法的创新者”——康拉德小说叙事艺术的革新
2008年
康拉德的小说以深刻的主题、广阔的背景和精湛的叙事艺术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在小说的叙事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继承了英国文学的传统,而且敢于创新,如主张从"内部视点"进行人物描写和叙述事件,引入叙述者"马罗",提出并尝试"时间变换"与"时间并存"的方法,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杜明业
关键词:康拉德叙事者叙事时间
“局外人”与公众话语——伍尔夫后期小说的文化立场与散文化写作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晚年逐渐形成了一种“局外人”文化立场,受这一立场的影响,对公众日常历史观的宣扬成了其后期小说的创作主旨,而小说的散文化写作则成了她后期小说的主要创作手法。这种新的创作主题和艺术形式形象地传达了她对公众之声的重新思考和意图弥合精英与公众之间的鸿沟的努力。
李红梅
关键词:局外人公众散文化小说
《红字》人物关系的后结构主义解读
2007年
运用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美国作家霍桑小说《红字》可以合理阐释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之间的结构关系,展示齐灵渥斯由“大写的他者”向“小写的他者”的发展过程。齐灵渥斯对于丁梅斯代尔、海丝特和珠儿本来应作为大写的他者,但由于他触犯了大写的他者的法权,使他成了小写的他者。他从一个正常主体,最后发展成了妄想狂精神病患者。
张海蓉
关键词:菲勒斯
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的双重空间——对莎士比亚《暴风雨》的两种解读被引量:8
2009年
从前殖民与后殖民的角度解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使我们得到了大体相同的结论。从殖民压迫与后殖民出发使我们看到了《暴风雨》中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但前者突出的是阶级、民族之间的斗争,后者突出的是话语状态。二者具有渊源关系。
李伟民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殖民主义莎士比亚《暴风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