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CACX210026)
- 作品数:18 被引量:280H指数:10
- 相关作者:杨根生伍光和曲耀光李栋梁赵兴梁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地域分异规律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退耕还林还草被引量:22
- 2002年
- 简要论述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地理特征 ,评述了农牧交错带历史时期以来北移西进造成与自然地带的错位 ,过度垦殖不仅导致交错带本身的生态破坏 ,还对黄河流域下游及华北平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依据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对交错带及毗邻地区还林还草进行了分区 ,并在退耕还林还草背景下 ,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做了评价 ,指出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山地造林完全正确 ,而内蒙古和西北广大地域不宜造林 ,当务之急应该是制止植被破坏 ,保护沙生植被、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植被。并建议有关决策部门对“三北”
- 伍光和王文瑞
- 关键词:荒漠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农牧交错带
- 中国北方沙漠化地区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或“林桑翳野”之地被引量:15
- 2002年
- 通过历史资料揭示我国北方沙漠化地区 ,在历史上曾是“风景宜人、水草丰美”的牧场 ,或繁荣的商贸通道———古代的“丝绸之路” ,或“林桑翳野” ,繁荣富庶之地。沙漠化的产生 ,除了气候因素之外 ,主要是由于人为不合理活动 ,破坏地面植被 。
- 杨根生
- 关键词:丝绸之路
- 论北半球三大温带草原农垦与沙漠化的关系被引量:23
- 2002年
- 我国东北西部和内蒙中东部 ,与北哈萨克斯坦、美国中西部大平原为北半球温带三大肥沃草原。雨量在30 0~ 4 0 0mm之间 ,地形平坦 ,气候适宜于畜牧业 ,实为天然的殷实草原。文章根据调查材料和文献提供了有关这三大草场大规模农垦旱作以致变成沙荒。
- 赵兴梁杨根生
- 关键词:温带草原北半球
- 关于宁蒙陕农牧交错带重点地区沙尘暴灾害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4
- 2002年
- 论述了宁、蒙、陕农牧交错带重点地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 ,揭示了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重点论证了人为不合理的经营在该区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并提出调整该区不合理的经营方向、方式 。
- 杨根生拓万全
- 关键词:沙尘暴
- 黄河上中游“农牧交错带”土壤侵蚀环境研究被引量:5
- 2002年
- 黄河上中游“农牧交错带”侵蚀环境形成于地质时期 ,发展于人类历史时期。现代侵蚀环境有明显的地域分异 ,环境要素的主要特征是 :①降雨量具有时间上年际的波动性和年内的集中性 ,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 ;②地表组成物质松散 ,以沙性物质为基调 ;③植被类型简单 ,以草本植物为主 ,覆盖度低。由侵蚀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侵蚀产沙特点是 :①侵蚀产沙类型复杂 ;②泥沙来源多样性 ;③区域产沙具有空间的不均匀性、年际的波动性和时间的集中性。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属性难以改变 ,但是人们可以通过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人 -地关系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 景可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侵蚀环境侵蚀产沙黄河上中游
- 耕作土壤表面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及其对土壤风蚀的影响被引量:48
- 2002年
- 土壤表面粗糙度是影响耕作土壤抗风蚀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风速廓线计算得到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可以简捷而有效地刻画土壤表面的空气动力学性质。风洞模拟实验表明 ,耕作土壤表面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主要取决于暴露地表的土块直径 ,在土块大致均匀分布的条件下 ,直径愈大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愈大。土壤风蚀速率则随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增大而迅速减小 。
- 张春来邹学勇董光荣刘玉璋
- 关键词: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耕作土壤土壤风蚀风洞实验
- 我国半干旱地区土壤的特性与可持续发展被引量:10
- 2002年
- 我国年降水量 2 5 0~ 4 5 0mm的半干旱地区 ,主要发育有栗钙土、淡黑垆土、黑麻土、黄绵土和灰钙土。前四者具有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 ,后者存在干旱土壤水分状况。贫乏的土壤水分状况与区内的光热资源匹配不协调 ,限制了天然乔木林的正常生存 ,制约了农业的不稳定 ,但却适宜耐旱灌木和耐旱禾草植物生长。因此 ,区内可持续发展 :一要发展水利 ,二要建造水平梯田 ,三要根据土壤适生耐旱草灌植物的特性 ,在发展农业的同时 ,扩大发展草业、饲养业。
- 胡双熙张建明王建永
- 关键词: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
- 中国农牧交错带的气候特征与演变被引量:78
- 2002年
- 利用全国 6 2 0多个站的气象实测资料 ,研究了我国农牧交错带的气候特征、气候变化 ,重点分析了干旱对农牧交错带南北摆动的影响。研究表明 :我国农牧交错带地形地貌复杂 ,气候多变 ,干旱与风沙是其主要自然灾害。气候持续变暖、变干 ,土地沙化严重 ,沙尘暴频发。因此 ,建议农牧交错带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
- 李栋梁吕兰芝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
- 草原与荒漠交界地区流沙的固定——以沙坡头铁路防护体系旱路固沙为例被引量:6
- 2002年
- 在年降水量 2 0 0~ 30 0mm左右的草原与荒漠交界地区 ,无灌溉条件下的流沙固定不仅是可能的 ,亦是非常成功的。以包兰铁路沙坡头铁路人工植被的建立为例 ,年平均降水量仅 186 2mm ,在扎设草方格辅助措施下 ,栽植固沙植物 ,成功地从根本上解决了流沙固定问题。油蒿是特别优良的固沙植物 ,天然更新能力强 ,并能形成群落 ,又能稳定相当长时期。
- 刘家琼
- 关键词:流沙固定植物固沙
- 中国农牧交错带的气候特征与演变
- 本文利用全国620多个站的气象实测资料,研究了我国农牧交错带的气候特征和气候变化,重点分析了干旱对农牧交错带南北摆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农牧交错带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变,干旱与风沙是其主要自然灾害。气候持续变暖、变干,...
- 吕兰芝李栋梁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