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2155)

作品数:14 被引量:311H指数:7
相关作者:靳孟贵郝汉舟李瑞敏汪丙国刘成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咸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土壤
  • 5篇重金
  • 5篇重金属
  • 2篇水化学
  • 2篇土壤重金属
  • 2篇重金属元素
  • 2篇污染
  • 2篇金属元素
  • 2篇河漫滩
  • 2篇
  • 2篇沉积柱
  • 1篇氮素
  • 1篇氮素迁移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系统

机构

  • 12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环境...
  • 3篇河南省地质调...
  • 3篇咸宁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省地质矿...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1篇靳孟贵
  • 7篇郝汉舟
  • 4篇李瑞敏
  • 3篇汪丙国
  • 2篇胡永华
  • 2篇仝长水
  • 2篇王支农
  • 2篇李秀娟
  • 2篇刘成武
  • 2篇罗文艺
  • 2篇何巧林
  • 1篇黄莉敏
  • 1篇刘永生
  • 1篇陈同斌
  • 1篇吴孔军
  • 1篇汤庆佳
  • 1篇孙强
  • 1篇陈志
  • 1篇雷梅
  • 1篇韩冰华

传媒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土壤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金属的土水分配行为研究--根际土壤溶液采样器的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根际土壤溶液采样器(Rhizon-SMS)原位采集河南平原耕地土壤溶液。用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对数作为因变量、土壤溶液理化性质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只有有机碳进入Cu的相关方程,pH进入Cd的相关方程。土壤溶液pH和土壤中的Zn都作为自变量进入Zn的相关方程。土壤溶液中的Cu与pH没有线性关系,而Cd和Zn与土壤溶液pH有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计算了土壤中Cu、Cd、Zn在土壤与土壤溶液中的分配系数Kd。本研究中,3种重金属的Kd大小顺序为:Cu>Zn>Cd。根据Freeze和Cherry模型,联合log(Kd-Cd)、log(Kd-Zn)与pH的线性关系,估计了Cd和Zn在土壤中的迁移速度。
郝汉舟靳孟贵李瑞敏王支农刘成武陈志钟学斌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
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固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70
2011年
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一直是国际上的难点和热点研究课题.目前常用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挖掘、稳定/固化(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S/S)、化学淋洗、气提、热处理、生物修复等.本文在参考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英国环境署的S/S技术规范、国内外发明专利基础上,对S/S的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论述.固定化技术通过把污染物囊封入惰性基材中,或在污染物外面加上低渗透性的材料,来减少污染物暴露的淋滤面积以达到限制污染物迁移的目的.稳定化技术是从改变污染物的有效性出发,将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迁移能力或毒性更小的形式.S/S技术包括:水泥固化、石灰火山灰固化、塑性材料包容固化、玻璃化技术、药剂稳定化.在稳定化技术中,加入药剂的目的是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pH控制技术、氧化还原电势技术、沉淀技术、吸附技术、离子交换技术等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本文还论述了S/S修复效果评价方法,并指出需加强S/S技术中的分子键合技术、土聚合物以及我国的S/S技术导则制定等工作.
郝汉舟陈同斌靳孟贵雷梅刘成武祖文普黄莉敏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
干湿交替条件下包气带土柱中氮素迁移转化规律实验被引量:11
2010年
干湿交替的回灌方法常被用于解决地面回灌补给地下水的堵塞问题。研究干湿交替条件下地面回灌对地下水的影响对于指导再生水回灌地下水具有重要实际意义。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在入渗强度为10.5 mm/h的条件下,日均进水量3 888 mL;用干湿交替的地面回灌模式持续运行136 d,累计灌入氨氮含量为5 mg/L的模拟再生水23 894 L,研究包气带土柱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及氮素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表明,充分利用包气带的好氧、兼氧和厌氧环境,生物脱氮是地下水回灌过程中脱氮的主要途径。包气带对氨氮的去除机理主要为土壤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回灌过程中累积在土颗粒表面的氨氮在干期发生硝化作用,干湿交替会加强氮素在包气带的迁移转化,导致干期后的回灌初期大量硝态氮迁移到饱和带地下水中。
张沙莎靳孟贵孙强董晓亮汤庆佳
关键词:氨氮包气带干湿交替再生水
耕地土壤铜、镉、锌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被引量:60
2010年
土壤重金属总量常被用来评估土壤质量安全,但是大量事实说明单纯用土壤重金属总量并不能完全说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其环境风险。相对于国内外常用的Tessier的五态方法,欧共体标准物质局提出的三步提取法(BCR法),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连续提取法的七态标准少见报道。本研究选取河南平原耕地样品,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连续提取法(DD2005-03)进行耕地中重金属元素(Cu、Cd、Zn)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Cu、Zn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残渣态分别占全量的55.80%和67.35%。Cd以离子交换态为主,占全量的27.30%。Cu、Cd、Zn各态含量占全量比例的顺序是,Cu:残渣态>弱有机结合交换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Cd:离子交换态>弱有机结合交换态>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水溶态。Zn:残渣态>铁锰氧化态>弱有机盐结合态>离子交换态>强有机结合态>碳酸盐态>水溶态。从生物可利用性系数k来看,Cd主要以活动性较大的状态存在,很容易被作物吸收。
郝汉舟靳孟贵李瑞敏王支农韩冰华祖文普
关键词:生物有效性
三门峡水库黄河河漫滩沉积柱有机氯农药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10
2008年
沉积柱取于三门峡水库黄河河漫滩,总长549 cm,采用GC-ECD气相色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别测定了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质量分数和矿物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有14种有机氯农药检出,它们在泥质层中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沙质层,质量分数较高的组分有HCHs、Endrin和DDTs。HCHs的平均质量分数大于DDTs,前者在表层沉积物中富集,后者则在表层沉积物中明显减少。DDTs与黏土矿物呈正相关,与碎屑矿物呈负相关,与碳酸盐矿物没有显著相关性。
何巧林靳孟贵祁士华罗文艺张燕平仝长水郝汉舟
关键词:河漫滩沉积柱有机氯农药矿物三门峡水库
保定平原区潜水水化学演化特征及成因初探被引量:8
2010年
研究区潜水水质总体较差,主要超标指标和组分为:(NO_3)^-、总硬度、Fe^(2+)、(NO_2)^-、TDS,其次为Cl^-、(SO_4)^(2-)。(NO_3)^-超标点大多出现在城镇居民区、农业生产区及地下水开采区,总硬度的升高主要是由水中Mg^(2+)含量的增加引起的,其含量与水中阴离子组分也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矿化度的增加则与水中(SO_4)^(2-)、Na^+的增加密切相关。与本区20世纪70—80年代水质情况对比,现在水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硬度、TDS、pH值基本上呈上升的趋势,高阳、雄县、安新局部地区矿化度、总硬度的增加显著,而水中各组分的增长幅度依次为:(SO_4)^(2-)>Na^+>(HCO_3)^->Cl^->Mg^(2+)>Ca^(2+),水化学类型由70年代的HCO_3- Ca·Mg(Ca、Mg·Ca)型逐渐复杂多样化,地下水有碱化的趋势。主要从地下水开采方面初步探讨了本区水化学变化的原因。
许益青李瑞敏刘永生靳孟贵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topsoil along the banks of theYangtze River in Huangshi, China
2017年
High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 in farmland threatens food production and human health. Our study assesses soil quali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d, Cr, Cu, Zn, Pb and Ni, to identify possible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along the bank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Huangshi.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of 22 topsoil samples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nstrument and data was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statistic approaches.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risk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he Nemerow multi-factor index method, the Hakans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method and the Muller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method. These methods determined similar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cadmium(Cd) poses a health risk to residents at the study site while Cr, Cu, Zn, Pb and Ni do not. The Nemerow multi-factor index method demonstrated that 18 samples were heavily polluted, three moderately polluted and one lightly polluted. The Muller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method found ten samples were moderately to strongly polluted by Cd, five were moderately polluted, six were lightly to moderately polluted and one was lightly polluted. The Hakans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method proved six samples were strongly polluted, seven were moderately polluted and nine were lightly polluted. Since our sampling sites were all in agricultural lands, we recommend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method as the most effective given it not only considers the range of pollutants contributing to soil pollution but factors in heavy metals toxicity. We are apt that the source of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d found in topsoil is derived from alluvial sediments up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with a high percentage of residual speciation and a low percentage of exchangeable speciation distribution of Cd. This in turns indicates that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Cd in soil had little impact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owever, 31.9% of the iron-manganese oxides bound speciation indicating that such leve
LIN DanJIN Meng-guiLI Xiu-juan
黄石沿江土壤镉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可利用性被引量:5
2010年
为了解黄石市沿长江冲积土壤中重金属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程度,为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总量测定、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研究了湖北黄石市沿江冲积土壤中重金属镉的总量及不同形态含量,镉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d全量都大于2mg/kg,不同形态Cd含量相对大小依次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离子交换态。其中残渣态占全量比例为58%,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26%,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离子交换态分别为8%、4%和3%。可见研究区Cd的生物可利用态含量低,生物潜在可利用态较高,生物不可利用态含量最高;现有环境条件下的土壤Cd比较稳定,生物可利用性较低,对农作物的危害性较小。
李秀娟靳孟贵郝汉舟陈婷
关键词:形态分析生物可利用性
黄河河南段河漫滩沉积柱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被引量:6
2008年
选取黄河河南段7个河漫滩沉积柱,通过质谱仪和X荧光光谱仪以及SPSS统计软件包,研究重金属元素在河漫滩沉积柱的分布规律以及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Cd、Pb和Cr在所有沉积柱中超标严重,最大值分别为黄河下游潮土元素背景值的4.8、3.6倍和2.2倍;异常元素Hg在每个沉积柱中都出现异常高值,其中最大值为0.43μg/g,约为黄河下游潮土元素背景值的19.5倍;除Cd、Hg元素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在河漫滩沉积柱垂向分布趋势大体一致。相关分析表明:Cu、Zn、Ni和Mn之间相关性显著,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很好的伴生关系;Pb和Hg也具有极显著关系,两者的污染来源可能相同。
罗文艺靳孟贵何巧林仝长水张燕平
关键词:沉积柱重金属元素河漫滩黄河
原阳县土壤表层重金属空间变异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开展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查明土壤重金属在区域空间内的变异原因、结果和趋势,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从而为土壤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原阳县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土壤Cu、Zn、As和Cr在东西向均无明显变异,Cu、Zn和As的变异趋势相近,在18 km范围以内各方向均无变异,主要受区域因素影响,在18 km范围以外,除东西向外均出现不同程度变异,受区域因素和非区域因素共同影响;而土壤重金属Cr仅在30 km以外南北向变异明显,说明土壤Cr主要受区域因素影响;土壤Zn、As和Cr元素的半方差函数最优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Cu元素则为球形,交叉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和参数合理;从块金效应来看,Cu最为明显,说明Cu的空间变异性最大,受非区域因素影响显著,而Cr的空间变异性最小,主要受区域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选定的模型和参数,采用ArcGIS 9.0软件Kriging插值法制作了土壤元素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各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西北角的小店镇附近以及南部的太平镇和原武镇附近,总体呈现南高北低,东西向变化不明显的特征,这可能与土壤的沉积成因与当地矿山污染有关。
徐贤铭汪丙国胡永华郭林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地统计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