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派留学基金(20073021)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雷东阳陈立云谢放鸣徐建龙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派留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性状
  • 3篇稻米
  • 3篇数量性状
  • 3篇数量性状座位
  • 3篇品质性状
  • 3篇外观品质性状
  • 2篇上位性
  • 2篇水稻
  • 2篇垩白度
  • 1篇导入系
  • 1篇稻米外观品质
  • 1篇性状间相关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稻
  • 1篇杂交籼稻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上位性效应
  • 1篇穗期
  • 1篇亲本

机构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国际水稻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陈立云
  • 5篇雷东阳
  • 4篇谢放鸣
  • 1篇徐建龙

传媒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利用高代回交导入系定位稻米外观品质性状QTL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252个Lemont导入到特青背景的高代回交导入系,研究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相关的数量基因定位.共检测到控制垩白度的3个QTL,分别位于第6、7、8染色体上;控制粒长的QTL3个,分别位于第4、7和11染色体上;控制粒宽的QTL5个,分别位于第2、4、6、7、11染色体上;控制粒长宽比的QTL2个,分别位于第2和第6染色体上;第7染色体的OSR4-RM505区间是垩白度、粒长和粒宽的共同基因座位,第6染色体的RM439-RM340区间同时控制垩白、粒宽和长宽比;影响稻米外观品质相关性状的一些QTL位于同一染色体的相同或者相邻区域上.
雷东阳谢放鸣陈立云
关键词:数量性状座位导入系
稻米粒形和垩白度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被引量:26
2008年
利用由181个家系组成的Lemont/特青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以及由161个RFLP、SSR标记和3个形态标记构建的全长为1916.5cM、覆盖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采用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QTLMapper V1.0),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垩白度等4个稻米品质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TL)进行了分析。在水稻的所有12条染色体上共定位到7个加性主效QTL和19对上位性QTL,其中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的主效QTL各2个,控制垩白度的QTL 1个,分别解释12.8%、40.0%、26.0%和42.1%的表型变异;共检测到6对影响垩白度、6对影响粒长、7对影响长宽比的上位性QTL,分别解释52.2%、31.3%和38.2%的表型变异。结果表明,上位性QTL和主效QTL一样在稻米粒形和垩白度的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雷东阳谢放鸣徐建龙陈立云
关键词:水稻粒形垩白度数量性状座位上位性
水稻抽穗期QTLs的检测及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所构建的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RIL),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不同季节获得的水稻抽穗期QTL进行定位及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检测到3个控制抽穗期的QTL,分别位于第3、7和11号染色体上,共解释18.86%的遗传变异,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2.95%-10.56%,其中qHD7-1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贡献率为2.18%;另检测到9对具有上位性效应的互作位点.
雷东阳陈立云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数量性状座位上位性效应
杂交水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及遗传分析被引量:16
2010年
用IR75589-31S、IR60、IR70和90个籼粳成分不同的株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以获得的27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对杂交稻米外观品质遗传及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垩白度、粒长、粒宽及粒长宽比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粒长、粒长宽比与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粒宽与垩白度显著正相关;粒长、粒宽和粒长宽比对垩白度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9409、2.1738和2.7805。杂交稻外观品质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且遗传效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粒长、粒宽和粒长宽比以种子加性效应为主,母体效应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垩白度主要受到种子效应和母体效应控制,同时还受到细胞质的影响。粒长、粒宽和粒长宽比三性状的狭义遗传率都在80%以上,其中以粒宽为最高,达89.90%,垩白度的遗传率相对较低,为72.94%。
雷东阳谢放鸣陈立云
关键词:外观品质性状垩白度粒长粒宽
杂交籼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其与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09年
用IR75589-31S、IR60、IR70和选取的90个RILs和ILs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以获得的27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对杂交稻米外观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及其与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就杂交组合外观品质性状相对优势而言,除粒长宽比以外,其他外观品质性状的中亲优势都表现为正向组合个数大于负向个数。杂种稻米外观品质性状表现的差异因性状而异,以垩白度的变异系数最大,杂种米粒垩白度、粒长、粒宽和粒长宽比普遍介于双亲之间。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稻米外观品质相关性状杂种优势关系分析表明,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在0.2914到0.4205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520;杂交亲本遗传距离与外观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偏小,分别为-0.0307、0.1358和-0.1408,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外观品质性状杂种优势与亲本间的遗传差异大小无关。根据以上结果,本研究所筛选的SSR标记难以预测杂交稻外观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利用DNA分子标记遗传距离来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雷东阳谢放鸣陈立云
关键词:杂交稻外观品质性状杂种优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