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GL200938)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尹昱李卫泊蔡建辉周保军谢绍建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科技厅博士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调节性
  • 2篇调节性T细胞
  • 2篇循环应用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磷酰胺
  • 2篇节性
  • 2篇环磷
  • 2篇环磷酰胺
  • 2篇黑色素
  • 2篇黑色素瘤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环磷酰...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树突状细胞疫...
  • 1篇细胞疫苗
  • 1篇小鼠黑色素瘤
  • 1篇抗瘤

机构

  • 2篇河北省人民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2篇张峻岭
  • 2篇谢绍建
  • 2篇周保军
  • 2篇蔡建辉
  • 2篇李卫泊
  • 2篇尹昱
  • 1篇薛平
  • 1篇严丽
  • 1篇宋伟庆

传媒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循环应用低剂量环磷酰胺对黑色素瘤荷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抗瘤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循环应用低剂量环磷酰胺(CTX)对黑色素瘤荷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抗瘤作用。方法通过皮下接种黑色素瘤细胞B16制备黑色素瘤荷瘤小鼠模型;对荷瘤小鼠分别经腹腔单次或循环注射CTX,每隔7d给药1次,共3次,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CD4+CD25+Foxp3+Treg的含量;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将DC与脾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应用ELISA法检测脾T淋巴细胞干扰素γ(IFNγ)的分泌量;同时测量肿瘤的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观察各组荷瘤小鼠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情况。结果CTX的最佳应用剂量为100mg/kg。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荷瘤小鼠脾脏CD4+CD25+Foxp3+/CD4+的比值呈逐渐升高趋势。单次应用CTX抑制Treg的时间较短,而循环应用CTX能够延长对Treg的抑制,使其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循环应用CTX显著提高了荷瘤小鼠脾T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单次和循环应用CTX均未能延缓肿瘤的生长,两组小鼠均未见免疫性白斑及明显的化疗毒副反应。结论循环应用CTX能更加有效地调控Treg,从而促进DC对T淋巴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激活,这将会提高DC疫苗的抗瘤效果。
李卫泊尹昱蔡建辉张峻岭谢绍建薛平周保军严丽
关键词:环磷酰胺黑色素瘤调节性T细胞
低剂量循环应用环磷酰胺联合树突状细胞疫苗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低剂量循环应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联合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疫苗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DCs,制备DCs疫苗。通过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细胞复制黑色素瘤荷瘤鼠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组:循环CTX+DCs疫苗组、单次CTX+DCs疫苗组、单纯DCs疫苗组、单纯循环CTX组和单纯荷瘤组,治疗方式为腹腔注射CTX(100 mg/kg)后4 d,经瘤周皮下注射TL-DCs疫苗。每隔7 d治疗1次,共3次。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小鼠存活状况、自身免疫病及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于末次治疗后第5天处死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淋巴结内CD8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循环CTX+DCs疫苗组抑瘤效果最明显(P<0.01),该组小鼠平均存活期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淋巴结内CD8阳性细胞数量和平均光密度值均高于其他各组(P<0.01);应用CTX的各治疗组中均未见免疫性白斑等自身免疫病及明显化疗毒副反应。结论循环应用低剂量CTX可规律调控调节性T细胞Tregs,能显著提高DCs疫苗的疗效。
李卫泊尹昱张峻岭谢绍建周保军宋伟庆蔡建辉
关键词:环磷酰胺树突状细胞黑色素瘤调节性T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