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2124) 作品数:23 被引量:61 H指数:5 相关作者: 黄树林 邵红伟 吴凤麟 张文峰 沈晗 更多>> 相关机构: 广东药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TCRVβ7.1基因修饰的T细胞对肝癌细胞体外杀伤及体内靶向识别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TCRVβ7.1基因修饰的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及其在体内靶向识别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①体外实验:以特异性识别肝癌细胞的TCRVβ7.1基因转染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转染前和转染后24、48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基因的表达。将人肝癌BEL-7402细胞分为4组,其中3组分别与未经修饰的PBMC(PBMC组)、转染pcDNA3.1空质粒的PBMC(空质粒组)、转染TCRVβ7.1基因的PBMC(基因修饰组)共培养,1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共培养前和共培养24、48h,以噻唑蓝(MTT)法检测PBMC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杀伤活性。②体内实验:用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建立荷肝癌动物模型,于肿瘤周围皮下注射基因修饰的PBMC,于注射后2、7、14、28、42d各处死2只小鼠,分别取肿瘤、脾、肝、肺、肠、卵巢、心、脑、肾组织,检测基因修饰的PBMC在小鼠体内的存活时间及组织分布情况。结果①体外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TCRVβ7.1基因成功转染到T细胞并得到有效表达。MTT法检测显示,基因修饰组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24、48h分别为31.24%±2.26%、40.95%±3.45%)明显高于PBMC组(分别为6.92%±3.12%、7.84%±2.29%)和空质粒组(分别为9.23%±2.46%、10.36%±3.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体内实验:肿瘤周围注射基因修饰的PBMC后2d,小鼠肿瘤组织已经出现PBMC(8个/视野),随时间延长PBMC数量呈上升趋势,28d达最大值(18个/视野)。取材于不同时间的小鼠组织标本的检测显示,基因修饰的PBMC只分布于肿瘤组织,而在其他组织中没有出现。结论TCRVβ7.1基因修饰可诱导T细胞活化并提高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外源性TCRVβ7.1基因修饰T细胞在荷肝癌小鼠体内的分布具有肿瘤靶向性。 吕丽珊 王金全 邵红伟 黄树林关键词:转染 肝肿瘤 淋巴细胞活性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活性检测最佳方法,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降低本底。方法用传统的实验方法和改进的实验方法分别对不同数量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实验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在不吸除培养基的情况下,传统的DMSO和酸性异丙醇都不能完全融解formazan,影响了检测。传统的酸性SDS能够很好的融解formazan,但是得到的OD值太小,这就降低了检测的灵敏度,容易造成测量误差。而改进的10%SDS溶液能够完全融解formazan,并且得到的OD值适中,能够客观的反应细胞数目的变化,减少数值引起的实验误差。结论用改进10%SDS作为溶解formazan的溶解液,可以准确地反应活细胞的数目变化情况,对淋巴细胞这类悬浮细胞来说,在不吸除上清的情况下进行细胞数目的检测更加方便。 薄华本 邵红伟 胡凌波 黄树林关键词:MTT 比色法 SDS 细胞活性 细胞活性检测方法优化 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在不吸出培养基的前提下,探讨MTT比色实验最佳溶解条件,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降低本底,为悬浮细胞活性检测打下基础。方法在96孔板接种不同密度肿瘤细胞,用MTT比色实验来测定。比较不同溶解液溶解Formazan能力,并与传统溶解液进行比较。结果当用10%SDS(pH4~5)作为溶解液所得OD值与细胞数目很高的相关性,43h后测定与12h后测定所得OD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MTT实验中,可以用10%SDS(pH4~5)作为溶解Formazan的溶解液,与传统溶解液相比可提高检测灵敏度、稳定性和降低本底。 薄华本 邵红伟 胡凌波 黄树林关键词:MTT比色法 SDS 细胞活性 T细胞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建立T细胞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仿真揭示T细胞受体信号途径各分子间的动态调控过程,简要分析模型的动力学特性。方法:根据数据库KEGG及相关中英文文献,提取T细胞受体信号转导各条通路相关分子作用的方式及数量关系,利用Matlab7.0的Simulink工具箱构建信号途径的动力学模型并仿真。结果:模型仿真结果与文献符合得较好,能够从数量上反映T细胞受体信号转导途径中各分子间复杂的调控关系,并能通过模型仿真发现和验证该信号途径中的关键节点分子。结论:模型基本反映了T细胞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动力学特征,可以作为后续的精确定量关系研究的基础。 刘顺会 肖兰凤 黄树林关键词:T细胞受体 信号转导 动力学模型 复方斑蝥含药血清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复方斑蝥血清并处理人肝癌Bel-7402细胞,MTT方法观察其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技术检测其对c-Myc、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复方斑蝥含药血清能够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并下调c-Myc和上调p53基因的表达。结论复方斑蝥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可作为一种抗肝癌中药复方的研究原型。 姜新根 肖兰凤 黄树林 刘顺会关键词:人肝癌细胞BEL-7402 P53 细胞增殖 T细胞受体基因转导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2009年 牟艳芳 张文峰 邵红伟 黄树林关键词:T细胞受体 免疫治疗 基因转导 关键分子SYK和BTK活性的动态调节控制B细胞受体信号转导过程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B细胞受体信号途径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仿真揭示B细胞受体信号途径各分子间的动态调控过程。方法根据数据库KEGG及相关中英文文献,提取B细胞受体信号转导各条通路相关分子作用的方式及数量关系,利用Matlab7.0的Simulink工具箱构建信号途径的动力学模型并仿真。结果模型仿真结果能够从数量上反映B细胞受体信号途径中各分子间复杂的调控关系,并能通过模型仿真发现和验证该信号途径中的关键分子。结论关键分子SYK和BTK活性的动态调节机制控制着B细胞受体信号途径的动力学过程。 刘顺会 肖兰凤 黄树林关键词:信号转导 SYK BTK 共表达TcRα12-2和TCRVβ7.1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杀伤肝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构建共表达TCRα12-2和TCRVβ7.1重组腺病毒载体Ad.TCRα12.2-IRES-Vβ7.1,并研究其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总RNA,用RT-PCR的方法得到TCRα12-2基因。TCRVβ7.1基因由pCDN3.1-Vβ7.1扩增获得,将这两个基因以IRES相连克隆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DC315中。穿梭质粒和腺病毒骨架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出可同时表达TCRα12-2和TCRVβ7.1的重组腺病毒。然后提取病毒基因组DNA,对外源目的基因进行PCR鉴定;病毒感染宫颈癌细胞(HELA),48小时后提取细胞总RNA,通过RT-PCR鉴定目的基因表达;最后病毒感染PBM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对鉴定正确的病毒进行大量扩增并测定滴度。用MTT比色法检测Ad.TCRα12-2-IRES-Vβ7.1感染的PBMC对肝癌细胞HEPG2和BEL-7402的杀伤作用。结果:从重组病毒基因组中扩增出目的基因TCRα12-2和TCRVβ7.1,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可以有效的表达。Ad.TCRα12-2-IRES-Vβ7.1感染PBMC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PBMC组和Ad-GFP感染组。结论:成功构建了双表达TCRα12-2和TCRVβ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TCRα12-2-IRES-Vβ7.1,且其感染后的PBMC可有效的杀伤肝癌细胞。 王俊伟 张巨峰 张文峰 牟艳芳 邵红伟 黄树林关键词:TCR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B7.2基因的克隆及其可溶剪接体的发现 2008年 目的研究B7.2基因在肿瘤免疫方面作用,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克隆人B7.2基因的全长基因,并构建含此基因的重组质粒。方法根据人B7.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用RT-PCR、巢式PCR方法扩增B7.2基因的全长基因,并构建至PGEM-T载体中,测序鉴定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成功构建B7.2/PGEM-T重组载体,并发现一种新的B7.2异常的剪接体,保留第1,2,3,5外显子,第四外显子全部缺失,共144 bp,其编码蛋白质由此缺少一段跨膜结构。结论新剪接体在灵长类动物中的存在可能是个普遍现象,其对细胞功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为研究B7.2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蔡荣钦 沈娟 林克波 邵红伟 黄树林关键词:B7.2 巢式PCR 基因克隆 剪接体 多聚甲醛固定对荧光蛋白分子间FRET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多聚甲醛固定对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检测细胞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影响,解决运动能力较强的细胞中FRET效率检测的问题。方法:选用两个已知能够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TRA和TRB,将荧光蛋白ECFP和EYFP的编码基因通过融合PCR分别标记在其C端;将两个融合基因共转染靶细胞,一组细胞经低浓度(0.5%)多聚甲醛短时(0.5~1h)固定,另一组不固定,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两个融合蛋白之间的FRET效率,比较其在两组细胞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在活细胞和经低浓度多聚甲醛短时间固定的细胞中,ECFP与EYFP之间的FRET效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低浓度短时间的多聚甲醛固定对于荧光蛋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对于运动能力过强的细胞可以固定后再进行FRET检测。 邵红伟 张文峰 胡青莲 沈晗 吴凤麟 黄树林关键词:FR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