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适宜技术联合开发推广应用项目(SHDC12010222)
- 作品数:22 被引量:203H指数:8
- 相关作者:徐美英吴镜湘张晓峰吴德华沈耀峰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适宜技术联合开发推广应用项目上海市胸科医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右美托咪定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0
- 2011年
-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普胸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能获益。方法从麻醉信息系统获取普胸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的患者117例作为右美组;同时获取同期、同类型、未用右美托咪定的患者117例作为非右美组。右美托咪定的给药方法分为:麻醉诱导前、诱导同步及诱导后10min内输注1μg/kg。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期丙泊酚TCI的靶浓度、拔管时间及麻醉恢复室(PACU)中用药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右美组在麻醉维持期丙泊酚TCI靶浓度≤2.5μg/ml的病例数明显多于非右美组(P<0.01)。PACU中右美组应用曲马多的病例数明显低于非右美组,两组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组在诱导同步或诱导后用药一过性血压升高的发生率低于麻醉诱导前用药(P<0.01);右美组严重心动过缓(HR<40次/分)的发生率为4.2%。结论普胸术中,以1μg/kg的右美托咪定10min内输注,在麻醉诱导前、诱导同步或诱导后给药均是安全的。给予右美托咪定的主要获益在于可降低麻醉维持期丙泊酚TCI的靶浓度,减少苏醒过程中其他药物的使用。个别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后可产生严重的心动过缓应予以注意。
- 徐美英吴德华张晓峰
-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丙泊酚靶控输注
- 右美托咪定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末梢灌注指数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末梢灌注指数(TPI)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3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年龄40 ~ 70岁,体重38~8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15):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 ml,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20 ml).麻醉诱导: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4μg/ml,静脉注射芬太尼5 μg/kg(C组)或3 μg/kg(D组)和罗库溴铵0.9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5~ 45 mm Hg.麻醉维持:D组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4 μg/ml,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1 ·h-1,必要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1 mg;C组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4 μg/ml,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0.1 m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切皮即刻(T3)、胸骨撑开即刻(T4)、开胸后30 min(T5)、1 h(T6)和术毕(T7)时,记录TPI、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计算LF与HF的比值(LF/HF).记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B-7时TPI值升高,T4-6时LF/HF降低,高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改善开胸手术患者微循环.
- 吴德华陆学芬吴东进吴镜湘张晓峰曹晖沈耀峰徐美英
-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体积描记术心率
- 近红外光谱联合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脑氧平衡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以近红外光谱(NIRS)联合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深低温停循环(DHCA)手术中脑氧平衡状况,分析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例接受DHCA主动脉弓手术的患者,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30 min(T1)、主动脉阻断心脏停跳后(T2)、停循环5 min(T3)、停循环30 min(T4)、循环恢复后10 min(T5)、心脏复跳(T6)、脱离体外循环后10 min(T7)、脱离体外循环后30 min(T8)和术毕(T9)时的BIS、NIRS监测指标脑组织氧合指数(TOI)、平均动脉压(MAP)以及T1~T9时点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指标,观察术后患者意识恢复状况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TOI与MAP、BIS、SvO2的相关性。结果 12例患者中,8例患者麻醉期间BIS为20~50,TOI为55%~75%,停循环期间BIS为0,TOI>58%,术后次日清醒;2例术中出血较多患者TOI<55%的时间>30 min,术后5 d未醒;1例TOI<55%但时间<10 min的患者术后次日清醒时有明显躁动,镇静治疗后延迟1 d清醒;另1例患者疑为外科因素于术后4 h死亡。相关性分析显示,TOI与MAP、BIS无显著线性相关,但与SvO2呈显著正相关(r=0.581 9,P<0.05)。结论近红外脑氧联合BIS监测可用于DHCA手术脑氧平衡动态监测可综合判断术中脑保护效果;TOI与SvO2呈显著正相关。
- 吴镜湘沈耀峰陈旭章琪徐美英
- 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近红外光谱脑电双频谱指数并发症
- 肋间神经阻滞治疗285例开胸手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开胸手术后疼痛综合征(PTPS)的效果,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完成5次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的PTPS患者285例,采用疼痛缓解程度评分法,以总疼痛缓解总百分率50%为界分为治疗有效(A)组和治疗无效(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有无胸背部疼痛、手术部位、术后放化疗、术后情绪、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等,分析上述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患者总疼痛缓解总百分率>50%者占29.5%(84/285)。两组间年龄、术前有胸背痛、手术取右侧胸部切口、治疗后行化疗、治疗前疼痛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治疗后接受胸部放疗和术后情绪低落者的构成比均显著低于B组(P值均<0.05),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亦显著短于B组(P<0.05)。性别、手术部位、术后接受胸部放疗、术后情绪低落、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与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的总相关性为76.4%,其中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的相关性为69.7%。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与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呈负相关(r=-0.635,P<0.05)。结论 PTPS的病因主要为直接或间接的肋间神经损伤,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涉及整个围术期,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吴蔚宇许夏英徐益萍蒋琦亮徐美英
- 关键词:肋间神经阻滞疼痛缓解
- 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普通胸外科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6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普通胸外科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普通胸外科择期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烷组(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吸入麻醉),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等手术相关情况;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1、3、6、24、72 h的认知功能;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麻醉诱导前和术毕1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长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术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和3 h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七氟烷组术后1、3、6 h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的MMSE评分分别于术后6 h和24 h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且七氟烷组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均可引起老年患者普通胸外科手术后短期认知功能下降,使用丙泊酚麻醉者认知功能较早恢复至术前水平。
- 沈耀峰吴镜湘徐美英
- 关键词:丙泊酚七氟烷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肺癌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与常规开胸手术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急性期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8月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电视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组(胸腔镜组,208例)和常规开胸手术下行肺癌根治术组(开放手术组,247例)。两组患者术中均行全凭静脉麻醉,术毕经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总量为100mL,配方为芬太尼15~20μg/kg+氟比洛芬酯200mg+雷莫司琼0.6mg,以0.9%氯化钠溶液加至100mL。基础静脉输注速率为2mL/h,追加剂量为0.5mL,锁定时间为15min。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后24和48h卧床静息自然呼吸状态(静息状态)和用力咳嗽(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进行疼痛VAS评分分级: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结果两组间在术后24、48h时静息状态下的疼痛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胸腔镜组术后48h时在咳嗽状态下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两组间术后24和48h时静息状态下的疼痛VAS评分分级中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的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胸腔镜组术后24、48h时咳嗽状态下的重度疼痛构成比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值均<0.05),术后24h时咳嗽状态下的中度疼痛构成比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胸手术下行肺癌根治术比较,电视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在急性期用力咳嗽下疼痛VAS评分和重度疼痛的发生率降低,但静息状态下疼痛程度无明显改善,经PCIA后部分患者仍存在中、重度疼痛,因此重新评估并制定更为优越的镇痛方案尤为重要。
- 邱郁薇吴镜湘徐美英
-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急性疼痛
- 肺叶切除术患者不同通气模式下每搏量变异度的变化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患者不同通气模式下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变化。方法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44例,年龄44~64岁,体重47~86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noTrac压力换能器及Vigileo心输出量监测仪持续监测CI、每搏量指数(SVI)和SVV。术中补液速率6.8ml·kg^-1·h^-1(晶胶比1:1)维持血容量。于仰卧位双肺通气5min(T1)、侧卧位双肺通气2min(T2)、单肺通气开胸前(T3)、单肺通气开胸后5min(T4)、50min(T5)、单肺通气+PEEP5cmH2O1min(T6)、15min(T7)、肺复张前(T8)、肺复张即刻(T9)和肺复张后1min(T10)时记录SVV、CI和SVI。SVV〈13%为正常值。结果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CI和SVI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T9时SVV〉13%,其余各时间点均〈13%。SVVT2,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7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9时SVV较T8.10时升高(P〈0.01)。结论肺叶切除术中,单肺通气以及单肺通气联合PEEP5cmH10时SVV可用于指导液体治疗的判断,而在肺复张时SVV不能指导液体治疗。
- 陈旭陈蕾张晓峰徐美英
- 关键词:每搏输出量肺切除术
- 盐酸托烷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预防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比较盐酸托烷司琼多种给药方式对于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60例骨科四肢长骨创伤手术患者,ASA分级Ⅰ或者Ⅱ级,PCA泵中芬太尼为20μg/kg,加生理盐水配至总容量100ml;盐酸托烷司琼预防用药按随机分组,Ⅰ组为术毕给予托烷司琼5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Ⅱ组为泵内加入托烷司琼5mg;Ⅲ组为术毕给予托烷司琼2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泵内加托烷司琼3mg。分别于术后1h、24h和48h观察患者恶心、呕吐评分。结果Ⅲ组PCA泵使用患者恶心、呕吐评分及发生率明显小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术毕予托烷司琼2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之后接PCA泵(泵内加托烷司琼3mg),可在术后12h和48h内有效地预防恶心、呕吐的发生。此方法优于术毕单次托烷司琼5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滴然后接PCA泵或PVA泵内加入5mg托烷司琼。
- 朱海峰周懿之何绍旋
- 关键词:镇痛恶心呕吐托烷司琼
- 瑞米芬太尼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房颤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瑞米芬太尼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房颤的影响。方法:通过麻醉信息系统选择2008年1月—2011年3月记录完整的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记录单。依据是否应用瑞米芬太尼分为瑞芬组和非瑞芬组。2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静脉麻醉诱导方法。瑞芬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予瑞米芬太尼0.1~0.2μg/(kg·min)。非瑞芬组麻醉维持采用间断静脉注入芬太尼。统计2组患者房颤的发生率,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进行分层比较。结果:与非瑞芬组比较,瑞芬组患者术中房颤发生率均有降低趋势,总体房颤发生率下降1.01%,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中降低幅度均为1.2%。老年患者中降低幅度为2.2%:其中老年男性患者中降低幅度为2.8%,老年女性患者中降低幅度为2.2%。年轻患者中降低幅度轻微。结论:瑞米芬太尼有降低肺癌根治术中房颤发生率的趋势,在老年男性患者中较明显。
- 吴德华张晓峰徐伟兴曹晖徐美英
- 关键词:肺癌心房颤动
- 年龄对法乐四联症患儿体外循环期间凝血功能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观察年龄对法乐四联症患儿体外循环(CPB)期间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在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矫正法乐四联症的患儿24例,按年龄分为A组(年龄≤12个月)、B组(年龄>12个月但≤24个月)和C组(年龄>24个月但≤5岁),每组8例。麻醉诱导后即刻(CPB前)和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0min后(CPB后)自颈内静脉抽血,采用池珠法测定凝血因子Ⅹ、Ⅶ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并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激活凝血时间(SonACT)、凝集速率(ClotRate)和血小板功能(PF)。结果 3组间在CPB前的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PB后,与B、C组相比,A组的SonACT显著延长(P值均<0.01),PF显著增强(P值均<0.01),GMP-140水平显著降低(P值分别<0.05、0.01)。与同组CPB前比较,3组在CPB后的凝血因子Ⅹ活性均显著减弱(P值均<0.01),SonACT、PT、APTT均显著延长(P值分别<0.05、0.01),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P值均<0.01);A组和B组的凝血因子Ⅶ活性、B组的Clot Rate和PF、C组的PF均显著减弱(P值分别<0.05、0.01),B组和C组的GMP-140水平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0.01)。结论 CPB削弱了患儿的凝血功能。法乐四联症患儿CPB后的凝血功能与年龄有关,年龄≤12个月患儿的血小板反应性低于年龄>12个月的患儿。
- 黄延辉陈煜徐美英
- 关键词:年龄心肺转流术血液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