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1BC001)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邵建荣杨海昌张凤华罗玉峰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干旱
  • 2篇干旱区
  • 1篇滴灌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位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蒸散
  • 1篇蒸散量
  • 1篇膜下滴灌
  • 1篇灌溉
  • 1篇灌溉模式
  • 1篇灌区
  • 1篇MODFLO...

机构

  • 2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作者

  • 2篇张凤华
  • 2篇杨海昌
  • 2篇邵建荣
  • 1篇罗玉峰

传媒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干旱区大面积膜下滴灌对灌区地下水位及流场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随着新疆膜下滴灌技术大面积的实施,荒废了原有的排水系统,改变流域的水文生态过程,为寻求合理的灌溉制度,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合理调节灌区水资源,利用Processing Modflow数值模拟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不同灌溉模式对灌区地下水位的影响,分析不同配水方案下灌区地下水流场及水位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效果比较理想,该模型能够反映灌区尺度地下水的实际情况。现状灌溉模式(350m3/hm2)、传统灌溉模式(450m3/hm2)和高效节水灌溉模式(300m3/hm2)条件下灌区地下水流场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从东南向西北流动。而地下水位的最大值分别比基准年下降0.23m、上升2.2m和下降0.9m。采用大面积膜下滴灌节水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灌区地下水位,防止灌区地下水位抬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杨海昌王东方邵建荣罗玉峰张凤华
关键词:膜下滴灌灌溉模式地下水位MODFLOW干旱区
近60年玛河流域绿洲蒸散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蒸散量的变化是地表热量和水量平衡中直接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一项,文中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利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法等多种统计方法对新疆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近60年蒸散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多年平均蒸散量为1521.43mm,年蒸散量的增加幅度为15.8mm/10年,在近60年呈现增多-减少-增多-减少的变化趋势,2005年为突变点,18年为蒸散量变化的震荡主周期,通过降水量、温度、风速和蒸散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升高是蒸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气温和风速是影响玛纳斯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的主要因素,降水量对蒸散量的影响最小。
杨海昌张凤华王东方邵建荣
关键词:蒸散量影响因素干旱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