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资金资助项目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5
相关作者:余骏龙华周燕赵聪蛟高元森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国家海洋局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环境质量
  • 2篇浮游植物
  • 1篇生态监控
  • 1篇湿地
  • 1篇滩涂湿地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群落结构特征
  • 1篇夏季
  • 1篇潮间带

机构

  • 5篇浙江省海洋监...
  • 1篇温州市海洋与...
  • 1篇国家海洋局温...

作者

  • 5篇龙华
  • 5篇余骏
  • 4篇周燕
  • 3篇赵聪蛟
  • 1篇刘亚林
  • 1篇宋琍琍
  • 1篇陈雷
  • 1篇吕宝强
  • 1篇高元森

传媒

  • 3篇海洋学研究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杭州湾滨海滩涂湿地资源现状、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2
2009年
在介绍杭州湾的地理特征、动植物资源现状、滩涂湿地资源分布、动态变化以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污染控制与治理、生态修复以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周燕赵聪蛟余骏龙华
关键词:滩涂湿地
2005~2008年杭州湾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引量:10
2010年
利用2008年4月(春季)和8月(夏季)在杭州湾生态监测区调查海域获得的浮游植物样本,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度、丰度及多样性、均匀度的变化趋势,并将分析结果与该海域2005~2007年春、夏季的浮游植物各数据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08年春、夏季调查区鉴定出的浮游植物数量达61种,隶属于5个门29属,以硅藻门为最多,有21属49种;其次是甲藻门,4属7种;蓝藻门,2属2种;绿藻门,1属2种;金藻门,1属1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为调查区主要的浮游植物优势种。以S13和S36站位的连线为界,将调查海域划分为南、北两个观测区,2008年春季,南观测区内的浮游植物丰度高于北观测区,夏季情况则恰好相反,表明浮游植物的丰度分布受季节变化影响。该海域中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偏低,2008年4月和8月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31和1.58,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324和0.413。2005~2008年春、夏季,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不稳定,单优藻类优势度呈明显上升趋势,生物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生态风险有加大趋势。
周燕赵聪蛟高元森龙华余骏
关键词:浮游植物
2009年夏季乐清湾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2009年8月(夏季)采集于乐清湾18个调查站位的浮游植物样品,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丰度分布、多样性和均匀度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乐清湾海域鉴定出的浮游植物共65种,隶属于2门27属,其中硅藻门为23属57种,甲藻门为4属8种。硅藻门以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种类为最多,其次为角毛藻属Chaetoceros、根管藻属Rhizosolenia、菱形藻属Nitzschia、斜纹藻属Pleurosigma;甲藻门以角藻属Ceratium种类为最多,其次为多甲藻属Per-idinium。优势种均为硅藻,包括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和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其中中肋骨条藻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丰度分布不均匀,湾内部西岸、灵昆北堤附近和大门岛南部的浮游植物丰度较高,湾内部东岸和乐清湾向东海开口处的浮游植物丰度较低。乐清湾夏季浮游植物丰度的分布主要受硅藻丰度分布的影响,其中湾口向东海开口区域浮游植物丰度的分布受中肋骨条藻丰度分布的影响,湾内浮游植物丰度的分布主要受圆筛藻属丰度分布的影响;甲藻的丰度分布基本上不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水平分布格局。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429,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638,两指数均高于2008年夏季杭州湾水平,表明夏季乐清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优于杭州湾。
宋琍琍赵聪蛟龙华陈雷余骏吕宝强刘亚林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评价杭州湾潮间带环境质量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acrozoobenthos pollution index,MPI)对杭州湾生态监控区2006年和2007年的潮间带底栖动物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区潮间带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6~2007年,杭州湾生态监控区潮间带环境质量总体下降,6个潮间带断面环境质量从好到差依次为镇海港、慈溪十塘、嘉兴乍浦、慈溪庵东、上虞港和海宁尖山,各断面高、中、低3个潮带环境质量相比,中潮带好于高潮带和低潮带。围填海工程对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的破坏逐年加剧,是该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杭州湾强烈的潮流作用导致的潮间带底质分布不均匀,以及底栖生物在潮间带的自然生态分布,是潮间带环境质量变化的部分原因。
周燕龙华余骏
关键词:环境质量
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在乐清湾潮间带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8年
采用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对乐清湾生态监控区2004~2006年潮问带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06年监控区潮间带环境质量基本稳定,6个潮问带断面所在海区环境质量由好到差依次为浦歧、清江口、百亩礁、龙湾、西门岛和黄华海区,各海区高、中、低3个潮带的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变化趋势,中、低潮带的环境质量明显好于高潮带。与潮间带邻近海域的水质状况进行的比较表明,MPI法的潮间带环境质量评价不如化学指标法灵敏,且评价结果存在滞后性。虽然MPI法是纯粹的数值计算法,不能准确反映群落内关键生态信息,在使用过程中有时还需借助生物、生态知识进行结果的修正,但是这种将图形数字化的生态评价方法降低了对评价人员专业要求的门槛,适应数字化平台的数据管理,因而较其它方法具有计算简便、易于掌握的优势。
龙华余骏周燕
关键词:环境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