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207178)
-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何丙辉彭月黄世友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重庆市主城区1986-2007年用地时空演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通过GIS构建城市用地变化模型对重庆市城市用地20年来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分别对其城市用地利用程度、城市用地多样性和城市用地重心变化进行了评价,并考虑人口和海拔因素,讨论了重庆市城市用地发展的主要特点。结果表明:(1)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用地中耕地面积最多,其次是林地,城市景观所占比例较轻。2000-2007年城市用地变化速率最强,耕地先增后减,林地先减后增,建设用地、水体和草地持续增加。(2)城市用地类型间转化关系反映区域内相应人为活动:1986-1995年,研究区有较多的毁林造田、毁草造田等农业开垦活动,城市化进程缓慢;1995-2000年,毁林造田、毁草造田等活动减轻,城市化扩张加快;2000-2007年,研究区的城市化进程剧烈。三峡工程蓄水对区域用地影响明显,淹没低海拔的部分地类。研究区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森林工程效果显著。(3)1986-2007年,耕地和林地重心迁移规律相反,二者关系紧密。未来的城市建设用地的重心偏向于北部的"两江新区"。城市用地利用程度逐渐加剧,北部土地利用程度更剧烈。城市用地类型多样化程度增加,城市用地类型多样化分布表现为东低西高,建设用地对区域城市用地类多样化影响显著。(4)城市用地变化受城镇人口和海拔影响明显,城镇人口的增加,加剧了城市用地利用程度和结构的多样化;重庆主城区受地势影响明显,城市用地变化集中在低海拔的槽地和平坝区,导致研究区形成多个城市核心,呈"汤圆"散状分布。
- 彭月何丙辉
- 关键词:主城区
- 基于景观破碎化的三峡库区(重庆)土壤侵蚀评价被引量:7
- 2012年
-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传统的数量生态学方法(双向指标种分析与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相结合,对研究区的土壤侵蚀组成、强度、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对22个区县进行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分类;对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三峡库区(重庆)以微度侵蚀和中度侵蚀为主;耕地上的土壤侵蚀强度最高,林地、水体和未利用地上侵蚀强度较低;研究区下游和近中游地区土壤侵蚀明显高于上游地区。(2)根据其空间位置,22个区县从东往西划分为农草破碎区、林地破碎区和建水破碎区3个土地利用景观高破碎区域,且土壤侵蚀等级从东向西依次减弱。(3)较强的土壤侵蚀等级能够增加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但是其加剧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的强度同土壤侵蚀等级呈相反趋势(如:强度侵蚀最高,极强度侵蚀其次,剧烈侵蚀低于前两者)。
- 彭月何丙辉黄世友
- 关键词:景观破碎化三峡库区土壤侵蚀